原标题:越南、韩国为何此时尬聊春节起源?
来源:新民晚报
为什么早不推、晚不推,偏偏在这个时刻连夜推呢?
在韩国团体“网络外交使节团”(vank)抗议联合国用“Chinese lunar calendar”(中国农历春节)之后,农历大年初一深夜11时6分,越南政府新闻网竟然刊出这样一篇文章——
《越南农历春节的起源与意义》。
乍一看标题,海叔感觉倒也没什么不妥,毕竟,中南半岛上的越南有自身的民俗文化,其农历春节如何起源,有何种意义,自然是值得研究的。但细看文章,就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
1
这篇文章竟然称,农历春节起源于越南,且早在中国三皇五帝之前,在越南就过春节了。其还特别强调,“然后,华夏人引进了春节习俗并发展至今”。
这篇文章有其自身“引经据典”的地方。譬如说,其自称越南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还称“春节”的原意即为“节”,而越南文化为水稻农业文明,由于农耕需求而将一年时间分为24个节。
接着,文章又称,越南民间“粽子与厚糕”证明了“天圆形、地球正方形”的观念。还称,“中华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与政治家——孔子于礼经书中写:‘我不知春节为何,听说是曼人的盛节名称,在那些天他们疯狂跳舞、喝酒、玩乐’。”当然,“引用”孔子的这段话,其也表明了是“意译”。
最后,文章提及,交趾志书称,“交郡人常在连续许多天聚会跳舞唱歌、吃喝玩乐来喜悦迎接新的耕种季节,参加者不仅为农民而还包括郎官、洞王家人。(意译)”
海叔不得不说,所谓“交趾郡”的称呼,是当年中南半岛中许多地方纳入汉唐中央帝国的版图时的称呼。既然都写明了“交趾志书”的记载,难道不是反证了越南文化与中原文明有着足够多的联系吗?
至于该文引用的孔子之说,其中“曼人”无非“蛮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孔子原话的意思,无非选用哪一天为一年正月,以及这“过年”该怎么个过法罢了。孔子希望“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就是说,使用夏代的历法,乘坐商代的车子,穿着周代的礼服。在孔子看来,过年,不该仅仅跳舞唱歌、欢饮达旦。
海叔要说,从夏商周,到之后中华历代,对一年正月该在哪个节气,每每有所调整,但这与迎接新春的民俗之形成并无冲突。
2
在近代以前,中华周边许多民族,与中央王朝有紧密联系。他们引进中国文字甚至语言,引进中国制度。当然,中华文明也向周边文明学习、取经。这是一种互动关系。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帝国主义势力进入,导致了东方的文明出现了变化。
日本明治维新,直接用西历替换了原本大致与中国一致的旧历。这使得日本的新年等节日全部以西历计算。
中国在辛亥革命以后,也改元——将一年的元旦定为西历或者说公历的1月1日。之后,又有一定变通,譬如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而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也经历过是否废除旧历新年的抉择。譬如朝鲜半岛,在被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就不被允许过农历年,亦即不允许过“旧正”。二战之后,韩国也长期没有恢复过农历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以“民俗日”的名义有所恢复。
越南虽然不似韩国那般长期废除旧历,但在20世纪中后期,其“革新开放”以前,与世界的交流不多,没有进入国际视野。这也导致了国际社会有人长期用“中国新年”(Chinese New Year)、“中国农历新年”(Chinese Lunar New Year)等来称呼新春佳节。
3
以今年来说,联合国发行的虎年邮票,就使用了“中国农历新年”(Chinese Lunar New Year)的称谓。
这竟然让韩国vank团长朴基泰(音)很不爽,其称,不仅在中国,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多个国家也将春节作为节日来纪念,因此应该阻止春节被固定称作“中国新年”。
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坰德1月28日亦曾在脸书上宣称要“发起运动”,把春节的英文译法改为“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
海叔注意到,中国有部分学者对朴基泰的做法表示了自己的看法。譬如辽宁社科院朝鲜韩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吕超称,“感觉这是徐坰德对韩国文化过分不自信的表现”。
越南的态度也值得玩味。在大年初一在男足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上主场战胜了中国队以后,其政府网站连夜推出《越南农历春节的起源与意义》一文。
为什么早不推、晚不推,偏偏在这个时刻连夜推呢?难道是一种自信的表示吗?
4
《越南农历春节的起源与意义》一文还强调了越南春节与中国春节时间节点之不同——
“与中国人过年期间自农历十二月初八至农历正月十五等不同,越南人的春节,在农历上一年最后七八天至农历新年头七天进行。”
在海叔看来,这不过是民俗的细微区别罢了。以中国之大,南北春节习俗都有很多区别,而不似越南方面有人所认为的那样,从农历十二月初八至正月十五过年。譬如北方比较寒冷,春节要过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上海等地小年夜在大年夜前一晚,无非城市化较早,市民都要上班,许多春节习俗比农村来说要简化、紧凑一些;至于广西等地,倒与越南春节日期较为接近,从腊月廿三到正月初七,然后就开始春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