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拜登授权乌克兰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打击俄本土,俄方发出新警告

拜登授权乌克兰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打击俄本土,俄方发出新警告
2024年06月11日 07:07 环球网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 肖新新]“美国总统拜登已授权乌克兰军队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网站9日报道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接受采访时作出上述表态。他表示,近几个月来,俄军越境在哈尔科夫地区周边采取行动,“如果不允许乌军越过边界开火打击被用来向乌方开火的俄火炮和装备,这不合理”。

  “这是乌克兰空军对俄境内目标发射的第一枚炮弹。”英国天空新闻频道网站9日援引乌军方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乌军战机当天首次对俄境内目标进行打击,此次袭击是针对俄军在别尔哥罗德州的一个指挥所。报道称,目前行动结果仍在评估,但可以肯定这是一次“直接打击”,是乌空军首次使用空射武器攻击俄境内目标。报道称,目前尚不清楚乌军战机使用何种类型弹药,以及是否是西方制造的武器。报道称,此前乌军一直使用无人机对俄境内目标发动袭击。此次使用战机进行直接攻击可能会被俄方视为态势升级。

  据俄新社9日报道,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西方已经听到并清楚俄总统普京关于俄可能向其他国家提供俄武器的信号。“我毫不怀疑,他们已经听到、明白并会得出结论。”他表示,这是俄方的“对称回应”。“如果你们武装我们的敌人,我们将自行决定如何回应你们的敌对行为。”他还表示,法国宣称在乌没有法国军事教官完全是谎言,法国也清楚这一点。

  “俄军掌握战场主动权以及乌军的不利战况‘吓坏了西方’”,据俄《消息报》网站10日报道,俄副外长加卢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方国家加快对乌援助、提供远程武器、承诺交付F-16战斗机、讨论向乌派遣军队的可能性,以及决定允许乌军使用其武器打击俄本土等,这对俄方来说并不新鲜。加卢津称,乌军早已使用西方武器多次袭击俄境内目标。如果该局势继续发展,俄方必将作出回应。西方企图令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失败,但忽视了俄应对任何挑衅的能力和潜力。他同时表示,俄方从未寻求与北约发生任何冲突。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日前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尽管俄方就升级冲突发出新的警告,但北约正考虑在乌设立一个新的北约“高级文职代表”职位。该方案若被批准,将会在7月举行的北约峰会上对外公布。该代表将协调北约对乌支持,包括不同西方国家对乌军援运送。报道称,该举动将发出北约支持乌克兰反击俄罗斯的政治信号。但也有北约官员认为,该职位只是为乌未能加入北约而打造的“安慰奖”。

  俄《消息报》网站9日援引专家观点称,当前,美西方国家事实上正协调指挥乌对俄本土进行打击,这无疑是朝着升级冲突迈出的又一步。同时这也反映了乌军战事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迫使西方采取更激进手段介入战事。《乌克兰真理报》网站10日称,由于西方限制,乌军只能用西方武器打击俄约16%的领土。俄军大部分后方仍处于安全区,这将无法减少俄军对乌边境地区开展进一步袭击。

  据乌通社9日报道,乌武装部队空军司令部指挥官戈卢布佐夫称,为保护F-16战斗机免受打击,乌方决定将合作伙伴未来交付的部分战机部署在乌境外的外国空军基地。这些战机将作为库存储备,以便在其他战机日常维护期间启用。他还称,目前已有4个国家确认向乌提供这些战机,后期数量可能会增加。他还表示,乌军将在几周内开始测试本国制造的制导航空炸弹,相应控制模块已开发完成。目前乌克兰军队仍在使用外国制造炸弹,每月使用约100-300枚精确制导炸弹,而俄军则使用约3000枚。

  俄军事专家科诺瓦洛夫认为,俄军现有的所有空战手段都能击落F-16战斗机,其几乎没有自卫能力。西方可能会用远程导弹武装F-16,该战机可能会进入乌领空作战,之后降落至波兰或罗马尼亚。一旦这些战斗机出现在乌上空,就会受到俄军密切追踪、侦察和打击。

  乌总统泽连斯基10日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否认乌北部苏梅州边境村镇雷热夫卡被俄军控制。他表示,苏梅州的局势完全受乌军控制。俄军活动仍在继续,但被摧毁了。俄军试图在雷热夫卡开展宣传活动,截至10日早上,该村镇已没有俄军踪影。俄车臣共和国领导人卡德罗夫9日晚称,俄军已控制雷热夫卡。俄军大规模进攻行动使乌军遭受重大损失并被迫撤退。

  泽连斯基还称,哈尔科夫地区乌军的反击行动仍在继续,并将对俄军部署作出反应。当前,顿涅茨克地区局势最困难,乌军正在尽一切努力稳定和防御阵地。乌南部方向战局基本没有变化,乌军继续巩固阵地。

  俄国防部10日发布消息称,俄军在哈尔科夫地区多地击退乌军进攻。俄军在顿涅茨克地区继续向乌军防御纵深推进,并控制了斯塔罗马约尔斯科耶定居点。

点击进入专题:
俄乌冲突升级

责任编辑:张迪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