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遇到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3日13:46  国际先驱导报 微博
国际先驱导报625期封面 国际先驱导报625期封面

  接踵而至的两次危机把各种资本主义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却并未能有某个包治百病的新模式脱颖而出。这一次,资本主义制度遇到了自诞生以来的最大危机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陶短房 本报记者梁嘉文发自温哥华、北京 1月29日,在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召开的第4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闭幕。年会上,默克尔、卡梅伦、德拉吉等近10位欧洲国家和主要机构的领导人纷纷做了主题发言,尽管他们的发言都表达了恢复欧洲经济活力的信心,并发誓要团结一致应对危机,但难以否认,焦虑情绪一直弥漫整个会场。

  参与报道的《日本经济新闻》记者实哲也从达沃斯现场发回报道说,如果年轻人的高失业率和贫困问题被搁置不管,那么市场经济和民主主义的基础就可能崩溃。“发达国家无法走出危机并逐渐失去威信,而新的秩序和模式却远未浮出水面。”

  自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且迟迟找不到答案以来,西方主流政商学界四处弥漫着悲观情绪。1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的一篇文章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进入第四个痛苦的年头,几乎所有能为衰退承担罪责的人都没能幸免。这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灾难爆发后,诋毁贬损之声不绝于耳。鉴于今年很可能又是惨淡的一年,而且缺少现成的解决办法,所以大家瞄准了一个新目标:资本主义本身。

  资本主义曾是西方一些理论家坚信的“绝对真理”,但如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怀疑。

  资本主义不再适合当今世界?

  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理念认为,政府不应该管过多的事,而应该让市场的杠杆来调节一切,不论是实体经济的发展,还是就业问题,最终都会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把一切归于平衡。

  正如一些欧美学者所指出的,当“跑马圈地”式的“蒸汽机式”资本主义走入瓶颈,强调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并通过“罗斯福新政”挽狂澜于既倒;当战后“老欧洲”百废待兴、劳资矛盾让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矛盾仿佛变得不可调节之际,福利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并迅速风靡世界,“欧盟模式”更一度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社会发展模式;当福利国家效率低下的弊端逐渐凸显,低福利、高效率,崇尚竞争和个人奋斗,主张减少政府行政干预的美国式市场资本主义重又魅力凸显,并成为福利国家竞相效仿的改革“标本”……一次又一次的资本主义“自我修复”让许多人自信地以为,资本主义的生命力是如此旺盛,即便出现什么问题,它也会自行找到应对之策,从山重水复变作柳暗花明。

  然而,随着2008年以来的接连两次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欧美许多人开始意识到,在全球经济相互关联、金融杠杆无所不在的今天,市场调节的结果,往往是趋利,而非趋向公平,这种愈演愈烈的社会不平等非但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往往造成“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的更多不平衡。经济、就业和社会问题的压力,迫使许多人开始认真思考一个此前他们很少考虑、而如今却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吗?

  《时代》周刊1月19日的文章认为,“由于就业岗位仍然稀缺,欧美中产阶级家庭的福利吃紧,按照目前的运转方式,资本主义显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所有人创造经济机遇和更美好的未来。我们在学校里学到,资本主义是一种奖励勤劳者和能人的精英模式。然而,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得益于资本主义的往往都是有背景和有特权的人。”

  这篇题为“如何拯救资本主义”的文章出自《时代》资深记者迈克尔·舒曼之手,文章中他引述专家查克·科林斯的话说,应该呼吁实施税改,增加向最富有的人征税,阻止他们钻避税天堂的空子;实施新的企业规定,加强劳工和社团对公司管理的影响力;限制大企业向政界人士捐款和展开游说的能力。科林斯认为,“如果不能对财富和权力加以制约,资本主义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不平等”。

  《德国金融时报》1月25日则刊登该报对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的一篇专访,克劳斯·施瓦布直截了当地认为,“当前形式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再适合当今世界。”他说, 我们今天生活在网络化的世界里,固有的权力架构不再适用。因此只谈“精英”将问题过于简单化。基于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权力中心在许多层面上转移了———许多新角色涌现,全球经济相互交织,透明度增加了,发表观点和施加影响的可能性也增加了。政治家不称职,普罗大众也是一样——因为允许金融体系恣意妄为,没有及时制定规则来避免西方制度腐败变质。

  与达沃斯论坛唱对台戏的世界社会论坛,则聚集了全球数万民反资本主义人士。该论坛每年与达沃斯经济论坛同期举行,今年在巴西召开的论坛吸引了西班牙“愤怒”运动和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等组织的成员。论坛协调员坎迪多·格日博夫斯基说:“本论坛的成立目的,就是要挑战在达沃斯开会的那些新自由主义者的傲慢。我们曾明确表示,我们想要另一个世界。现在,我们必须铺设道路———其他可供选择的道路。”

  资本主义将“改头换面”

  在不少于质疑资本主义制度时,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则站出来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他认为,当下人们所普遍批判的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贪婪”和“贪欲”,并非资本主义的特征,而是人的天性使然,它们影响着一切经济体制。人们对收入不平等加剧的担忧是合理的,但只不过它所反映的是全球化和创新,而非缘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1月25日,格林斯潘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警告,“胡乱干预市场者,后果自负”。而法国《论坛报》1月10日则刊出署名哈罗德·詹姆斯的文章《理想的发展之路在哪里》。文章指出,雷曼兄弟的破产和美国金融危机,让华尔街风格浓厚的美式资本主义被拉下神坛,低福利、高效率,崇尚竞争和个人奋斗,主张减少政府行政干预的美国式市场资本主义,最终释放出无人能驾驭的“次贷”猛兽,欧洲人当时幸灾乐祸地认为,他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即理想的资本主义模式,应该是欧洲的福利资本主义,而非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然而,接踵而至的欧洲债务危机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时代》周刊记者迈克尔·舒曼说,无论这些争论的后果如何,“大衰退”后的资本主义都将改头换面。从洛杉矶到伦敦,再到雅典,公众爆发的不满情绪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不过,他认为,无论变革的呼声多么响亮,资本主义都不会消失。全世界政界人士、经济学家、银行业者和企业领导人面临的挑战是改革资本主义,加强其实现增长的能力,解救受压迫者,同时减少全球化和贪婪行为的负面作用。

  在达沃斯论坛上,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也认为,当务之急是重建资本主义。鲁比尼教授指出,如果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那么可能出现类似上世纪30年代排外主义抬头、民主主义体制部分崩溃的情形。美国副财长莱尔·布雷纳德在肯定资本主义本身并不是问题的基础上强调,增加对富裕阶层征税,力争实现公正、均衡的经济增长。

  西方反思资本主义不是新鲜事

  自诞生至今,资本主义已经历过多次严重危机,甚至一次次被宣判“死缓”,不论是1929-1933的大萧条,还是1973年因“石油战争”而引发的战后最大经济危机,其结果都曾导致类似的“资本主义命运大讨论”,和反资本主义声浪的大踊跃。1936年前后,许多左翼政府或联合政府在“老欧洲”出现,而1973年之后同样出现了左翼政党在工业化国家的大兴起、大组阁。

  其实,对资本主义的反思,早在资本主义尚处于初生的圈地阶段便已开始了。

  18-19世纪英国对“羊吃人”资本积累的反思,法国乌托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兴起,都可算作最早的资本主义制度检讨,他们所给出的答案,往往是“复古”的——回到资本主义前的“美好世界”,一如早期资本主义之假托希腊、罗马复兴。而19世纪中叶兴起的马克思主义,则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又一次深入反思,这种反思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曾一度成为一些国家和相当多追随者心目中理想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模式”。

  一战后资本主义一度进入繁盛期,上世纪20-30年代,国际共运陷入低潮,而资本主义世界则一片兴旺。但这种花团锦簇般的局面随着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空前经济危机而烟消云散,瘟疫般的大萧条、大衰退,令“新旧世界”的许多人陷入对资本主义模式的怀疑、思辨和对救时“药方”的探索中。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冷战的阴影下继续反思,上世纪60-70年代,福利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继续在欧洲得到大发展,并成为欧洲主流政治的一部分,在1968年的“五月风暴”中,工团运动和对资本主义的怀疑达到顶峰,此后则逐渐退潮,但福利国家等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元素,却被多数工业化国家所吸收,一些国家号称“消灭了无产阶级”,贫富差距的缩小和社会公平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国家内的社会矛盾。

  而在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异军突起,对凯恩斯主义构成巨大挑战,这一学派主张政府通过控制货币发行增长率对经济实施见解调节,除此之外政府不应对经济活动有任何直接干预,一切由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在这种思潮影响下,美国通过所谓“美国梦”鼓励个人奋斗和个人成功,崇尚自由市场经济和“小政府”,这种迥异于欧陆资本主义模式的“新模式”随着美国在冷战的获胜,一度成为神话般的存在。

  资本主义这次是真遇上了麻烦

  然而,这种“神话”随着上世纪末金融危机对东南亚、日本和拉美的冲击开始受到置疑,并在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遭到更严厉的批评和更深刻的反思。如果说,此前针对资本主义的反思、批判,主要局限在知识阶层和政治家层面,如今则已蔓延到商界和金融界,本届达沃斯论坛上各方激辩“资本主义是否遭遇危机”本身,就说明了这点。

  正如法国学者哈罗德·詹姆斯所言,如今的情况是美国式市场资本主义被拉下神坛,欧洲福利资本主义也因债务危机而难以为继,人们或多或少地承认,现有的资本主义模式已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危机是现实存在的,但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欧美知识界,已无人敢像以往那样,拿出一个崭新的方案,并信誓旦旦地告诉人们,这个方案是最佳方案。

  接踵而至的两次危机把各种资本主义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却并未能有某个包治百病的新模式脱颖而出,足垂典范。在不少思想家看来,既然暂时没有灵丹妙药,各国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慢慢摸索适合自己的经济模式,而不应执着于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的概念和框架。

  有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资本主义模式未必是多么好的模式,但事实表明,在目前成型的可选经济模式中,它是比较成熟的模式之一,在全球化的今天,不论是否纯粹的、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市场上通行的,正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游戏规则”,且不说抛弃这一切重起炉灶,意味着多少风险和付出,即便人们抱定决心壮士断腕,足以替代这套现行规则的“新炉灶”又在哪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经济 危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