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低俗?傻傻分不清楚

7月9日11点49分,央视在播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报道时,将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生殖器部位打上马赛克。下午15点54分,央视复播该新闻时,大卫阿波罗身上的马赛克已经被去除。[详细]

新闻一经播出,立即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网民几乎一边倒的表示不理解,质疑、嘲讽的评论遍布网络。3个多小时后复播又将马赛克去除,出于何种考虑?是否受网民评论的影响?央视没有给出任何官方说明。但这马赛克在大卫身上的一“打”一“除”,已经注定成为一个案例,载入央视的发展史册。

大卫雕像原本是一件艺术品,央视的马赛克一打,艺术品似乎成了低俗的东西。换句话说,央视的这一做法也可以理解成央视对国家博物馆公然展出“有伤风化”的艺术品表示愤慨。大卫作为圣经里的少年英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基督教圣经《新约全书》更是强调耶稣是大卫的后裔。正是在对大卫这种的敬仰下,大师米开朗琪罗才创作了这一尊雕像,不仅特意选取了大卫青少年时期的体格来塑造,更是在人体比例上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来显示大卫的力量感。进一步说,大卫雕像之所以成功,在于它塑造的人体美是对中古世纪人性压抑的一种反抗,这也是人们青睐它的原因。而央视对男性人体联想下的“多余”做法,无疑伤害了它在公众心中的地位。

央视“卫道”得过了头

有色情内容的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不视为淫秽品

1997年刑法第367条对淫秽物品进行了定义。该条规定:本法所称淫秽物品,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及其他淫秽物品。有关人体生理、医学知识的科学著作不是淫秽物品。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视为淫秽物品。

央视为何要给大卫打码?

电视画面里的马赛克,大家都很熟悉。其大多是在报道灾难、凶杀、扫黄等新闻画面中出现,目的是在反映新闻事实的同时,避免有伤风化、影响美观或对观众造成负面情绪影响。央视的编导在大卫阿波罗生殖器部位打上马赛克,对书算命,推断其认为在电视画面上出现雕像的生殖器,会对观众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是有伤风化的事情,是违背主流媒体传播先进文化的神圣使命的。说得简单点,也就是新闻的制作者从大卫阿波罗的裸体尤其是生殖器上看到了“色情”的因素,因此要给他打上马赛克。

这就很让人感到不解和困惑了。大卫阿波罗雕像,是件著名的艺术品,难道真是“水土不服”,到了中国,在央视的眼里,就有了“色情”的味道,要用打上马赛克来去除不良影响?这真是映证了鲁迅先生关于中国人想象力的伟大论断:一见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膀,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如果是我们这些引车卖浆者流,没文化没品位,粗俗鄙陋,看到大卫阿波罗的裸体,就想到色情与性欲,倒也罢了,堂堂央视新闻制作者,竟也这般想象力丰富,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当然了,人家这样做,正是为了避免给我们这些人带来负面影响,其用心良苦可敬可嘉。问题是,对于大卫阿波罗,稍微读过点书的人都知道,稍微学过点美术的人都在书本上见过,大家都知道那是人体美,不是大街上疯狂的裸奔男,跟色情与下流无关。再说了,社会进步到今天,尺度很大的性文化展早已不是新闻,老百姓什么世面没见过,还用得着如此煞费苦心打马赛克?央视如此用自己的“高雅”之心度观众的“低俗”之腹,是“卫道”得过了头,也是对观众某种程度的轻侮。既然怕“负面影响”,干脆把大卫的镜头删了不就完了,何苦费心劳神的打什么“马赛克”?[详细]

缺少分级制度,审核只能一刀切

长期以来,我国对电视传播的管理主要实行审核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视频道的急剧膨胀,以及电视传播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和不足也逐渐浮现了出来。将成年人电视传播与少年儿童电视传播以同一个标准实行“一刀切”,不利电视节目的多样化。我国现有电视台、电视频道数量世界第一,但同质化现象严重,应该说与现有管理体制不无关系。同时,也束缚了电视节目的艺术创作,不利于发展电视传播生产力,不利于电视传播市场的繁荣。

我国也一直在探索对电视传播的分级管理,但始终没有建立起分级制度。当然,电视传播分级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并非易事。它不但需要对电视节目建立科学的分级系统,而且需要有一个完善而有效的管理体制来执行,需要管理部门、影视媒体、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积极配合。

裸体艺术对于我国公众而言,会欣赏的占少数,更多的是趋向于容忍。对央视这场马赛克风波显现一边倒负面评论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大卫的生殖器带给人的性感、美感或羞耻感的纠结,而在于对这样一种“一刀切”式的媒体审查制度积累下的怨气,找到了宣泄的切口。而这,恰恰是需要央视“不解释”后应该反思的事情。

用三俗的眼光去看待艺术,是艺术的悲剧。在缺乏内容分级制度的社会里,央视版的自我审查无异掩耳盗铃。 转发到微博

往期回顾

更多>>

第76期:延迟退休到底对谁有利?

是否该延迟退休应该看是否对最广大的劳动者有利,而非是否符合国际趋势、是否平衡养老金收支压力。

第75期:什邡事件全解构

解构这一事件,也许能给更多地方政府提供解决类似事件的更好思路,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第73期:公车改革不应仅是给官员发钱

官员出门行有车,这是惯出来的毛病,公车改革的难点不在于计算应发多少车补,而在于敢不敢下决心敲掉官员的既得利益。

第72期:“示众”偷拍者是擅用私刑

第72期:“示众”偷拍者是擅用私刑

“网络私刑”式的人身攻击或许有些“量刑过重”,甚至有悖于法律公允。

调查

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给了我不一样的视角
还行,有一点道理
一般,没什么新意
答案很差,以后再也不看了

网友留言 更多>>

登录: 密码:

参与_COUNT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