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东湖评论:搭乘数字化的列车,尝尝AI的“味道”

【地评线】东湖评论:搭乘数字化的列车,尝尝AI的“味道”
2024年02月26日 09:41 荆楚网

  近期,一则“万物皆可AI的时代,早餐怎么吃出科技范儿?”新闻引发关注。上海市积极推动“AI+餐饮”模式,利用数字技术和机器人烹饪、结账,实现了全程数字化管理和无人烹饪,让智慧经济丰富着餐饮的外延,实现了效率提升、服务高效。让“AI+餐饮”走入“寻常百姓家”,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打造便捷服务的应有之义,更需各级政府统筹考虑、把握重点,让群众享受省心、安心、顺心的智能服务。

  “科学布局+全程服务”,高效快捷让百姓“省心”。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群众生产生活越来越便捷,“AI+餐饮”的模式的高效性和标准化,无疑成为解决百姓匆忙生活节奏与日常用餐需求矛盾的重要抓手。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智能化优势,更需树立源头理念,将数字技术融入餐饮的全流程服务。要全市范围科学布局,用好门店、流动餐车、流动柜等各类服务资源,结合人员流动量科学设置、动态调整,并将各资源呈现在手机小程序上,消费者可实现对AI餐厅“一机在手、尽收眼底”。同时,要通过手机客户端,提供在线预约、在线显示排队人数、需等待时间等服务,让消费者能够更好把握服务点位、取餐时间,在忙碌的工作中,吃上一口省心的“AI餐”。

  “专责管理+全面检查”,严格规范让群众“安心”。数字技术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如何应对运营人数减少乃至无人运营的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则是让群众安心的关键重点。要细化出台AI餐厅运营规范,明确各运行点位责任人、联系电话,负责运营整体工作,运营过程中至少有一名工作人员专项管理服务,保证人工智能和人力盯防相结合,杜绝各类应急问题发生。同时,严格AI餐厅食材监管,在参照人工餐饮服务机构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推出更加符合数字餐饮发展的管理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分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AI餐饮点位的监督检查,定期公开检查状况,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餐饮点位进行严肃处理,让群众能够吃一口安心的“AI餐”。

  “定向安置+托底服务”,系统安排让职工“顺心”。智能化发展在大量利用机器人提升效率的同时,不可避免减少了餐饮岗位的用工需求,社区食堂、流动餐车等面临雇佣职工分流问题。一方面,积极鼓励有菜品烹饪技能的职工就业创业,通过对接餐饮企业、提供创业资金贷款扶持等,让职工找到“用武之处”,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地方餐饮业发展和满足群众多样化饮食需求做贡献。另一方面,对有一定管理能力的职工,积极引导其参与AI餐饮各点位供货、配餐、协调等管理服务工作,通过提供数字化技术、机器人操作等方面的培训,使其尽快熟悉AI餐饮运行,投身新模式运转之中。同时,要积极对职工开展思想引导,确保其情绪稳定,顺利度过职业转换期。

  AI应用于社会生活已经成为常态。我们要借鉴“AI+餐饮”的模式,将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实现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雷兵(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

消费者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