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理响中国】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理响中国】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2024年04月28日 10:50 人民论坛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把网信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来谋划,切实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把握网络社会发展的新动向与新特点,高度重视加强互联网意识形态主导权,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环境,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发挥党在互联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互联网治理的制度支撑,化新技术新挑战的“变量”为维护政治安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增量”。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正本清源。互联网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须臾不离的场域,这种情况下,谁拥有了网络话语权,谁就能主导价值观念、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动摇,从根本上关系到我们能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能不能建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能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出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鼓舞人、感染人;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意识形态传播中的作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互联网阵地建设的思想引领与科学指南,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稳致远提供强大的意识形态支撑。

  二是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涤荡杂音。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遵循。在互联网纵深发展的今天,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发复杂多变,各种思潮交织碰撞,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网络的根本原则。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政治方向与价值取向,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顺应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特征,以主流媒体为龙头推进融媒体建设,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做好舆论引导与舆情监控工作,坚决抵制虚假有害信息在网络的传播与渗透,提升对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舆情应对能力,把握话语权,唱好主旋律。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凝心聚力。加强意识形态主导权,首要的是要坚定人民立场。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一切工作也都是为了人民,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一方面,应着力打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将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参照与目标,不断革新互联网运营方式,以高质量的内容丰富互联网的精神世界,满足人民对于互联网美好环境的需要。另一方面,应着力依靠人民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必须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以新时代的“人民战争”构筑起意识形态安全的钢铁长城。

  四是坚持以问题为指向,咬定青山。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兴起,人们信息获得的途径由以往接受主流媒体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多平台、多途径、多形式的多线传递。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只有在全面分析、综合研判这些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优势,不断实现意识形态工作内容与路径的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就是要根据不断发展的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以不断革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工作路径的创新就是基于不断调整升级的网络信息技术,以主动姿态面对挑战,对当下问题进行解决,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要打好提前针,为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五是坚持以多方协同为依托,统筹协调。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多要素协调推进。首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在党的领导下强化各部门、各单位的密切配合,建设“党的领导、政府管理、社会监督、企业担当”的多主体协同体系,统合法律、道德、文化等多领域,形成合力。其次,必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把握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的多层次、多维度浸透,及时捕捉和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新趋势,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特点和需求,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策略,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进而,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支撑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充能,为中国式现代化传播好声音,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全面支持。(作者:张建宝,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舒淇,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革命文化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22VSZ07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