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跃马万里——马文化特展”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幕

“跃马万里——马文化特展”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幕
2024年05月28日 17:46 新浪新闻

  近日,由呼和浩特博物院、昭君博物院共同主办的“跃马万里——马文化特展”在昭君博物院开展。在这场展览中,你能从中细细品味人马情缘,感受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

  展品丰富 道出人马情缘

  走进昭君博物院“跃马万里——马文化特展”的展厅,你便能感受到人与马的情缘。 展览分为“序厅”“弛星骋月溯千年:马之源”“龙马精神海鹤姿:马之韵”“骏马长鸣北风起:马之魂”四个单元。在这几个展厅中,能看到与马相关的画作,如元代的《五王醉归图》、辽时期的《卓歇图》(仿制品),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与马有关的绘画作品;也能看到清景泰蓝铜马镫做工精美,装饰有吉祥图案;还有黄釉陶马,甚至是为马治病的医药箱……这些不同时期与马息息相关的文物足以见得人对马的重视与喜爱。

  据了解,展览共展出马文化相关代表性文物150件(套),包括春秋三马纹铜饰件、春秋战国青铜马面饰、汉代骑马铜人像、北朝披甲骑士灰陶俑、唐代黄釉陶马、辽银鎏金叶形凤鸟带饰、辽代绿釉刻花带盖鸡冠壶、元代龙纹鎏金铁马鞍、元代镂空龙纹铁马鞍饰等珍贵文物。展品中还有于1986年在我市毫沁营乡乌兰不浪村征集的唐马镫(为马蹄形镫环直柄金属镫),这种直柄横穿型金属马镫首先出现于中国北部边疆地区,后来传到其他地区。

  策展人、昭君博物院副院长包苏那嘎说:“通过这次展览,释读马文化蕴含的历史之韵、民族之融,深入挖掘和阐释‘蒙古马精神’的丰富内涵,讲述践行‘蒙古马精神’的生动故事,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

  互动观展 博物馆更有吸引力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也是“跃马万里——马文化特展”开展的日子,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部分学生来到昭君博物院观展,他们在展厅里相互交流着前言中的内容:“马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马象征着不懈奋斗、不断自强的精神,代表着坚韧不拔、勇敢前行的品质。马,六畜之冠,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贯穿中华文明历史发展进程……”有了文字的解释,引起了他们对展览的好奇,更愿意细细品味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随后的参观中,游客又发现了一个个惊喜。“你看,这里还有4个打卡点,每个打卡点都可以盖章,章的内容也是代表性文物,相当于把文物带回家了,真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这片灯光墙全是与马有关的诗句,氛围很好很出片,你站好,我来帮你拍打卡照。”“测测你是什么马?这个有意思,还能做心理测验呢,我是一往无前的蒙古马,很符合我积极乐观的性格,真不错。”在整个展览中,除了精心选取的文物,别出心裁的打卡点、心理测验、打卡墙等设计也让游客互动感十足,有了新奇的观展体验。

  “通过展板文字、珍贵文物、数字技术,相互补充,更容易让游客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包苏那嘎表示,这次展览以“人马情未了”为题,用展板文字、珍贵文物和数字技术等方式,叙述马文化在中华文化历史进程中的地位,阐释了马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据了解,此次展览还运用了一些新技术,方便残障人士观展。这些用心的设计都是为了拉近参观者和展览的距离,也拉近参观者与博物馆的距离,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蒙古马精神”,感受到人与马的情缘,弘扬北疆文化。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平 王潇)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