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未来网评:文化端午沁人心,古韵今风更飘香

未来网评:文化端午沁人心,古韵今风更飘香
2024年06月10日 16:52 未来网

  “草木葱茏,艾蒿摇曳。雄黄酒烈,千帆竞发。”佳节又端午,岁岁年年长安康。节日的形成是岁月和人民长期打磨的产物,端午节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民俗内涵最丰富的佳节之一:从古代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发展到当今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时光的淘洗,让端午节有着非同一般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是传统的,也是流行的。今年端午节有着不同以往的气象,尤其是,广大青年以及青少年耍起了“新玩法”:他们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实践,让“国潮端午”氛围十足,也“拉满”了端午节的仪式感。

  草本植物在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庆祝仪式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对于端午节来说,艾草就是绝对的标识物。如今,年轻人们纷纷开始解锁艾草的新玩法,他们以艾草为集束,加入菖蒲、莲蓬、黄金球、香囊、樟果等,让普普通通的艾草摇身一变成为“时尚单品”,引领端午节“消费潮流”。在古人的思维里,挂艾叶有防治害虫、杀菌消毒的功效,而这亦符合当代人对养生、健康的追求。我们很难用几句话来简单定义端午节里的“新风”为何劲吹,而年轻一代已经在用审美和趣味来诠释什么才是他们的“心头好”。

  “花鼓龙舟翻浪涌,藿溪河岸赛声扬。”每年端午,又怎么能少了龙舟竞技这个“名场面”。汕头市濠江区河南小学的学生们却没在江河里破浪,他们的陆上“红绿双龙舟”“畅游”在学校礼堂里能随着音乐节奏蜿蜒舞动。没了“夹岸人潮涌”,不见“飞舸破潮急”,但河浦旱龙舟舞文化却能沿着百年历史“溯流而上”。河浦旱龙舟舞2022年入选汕头市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让其传承更加后继有人。在更加多样的民俗传承与发扬中,端午的文化意涵更加丰富、厚重——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展现的是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龙舟从历史乘风破浪而来,一路划向未来。

  除了壮观的划龙舟活动,吃粽子、挂香囊、挂艾草等多种文化习俗也吸引着广大青少年广泛参与、积极创新。其中,包粽子就是他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堂文化传承实践课,有些创新还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北京西城区妇联组织孩子们亲手制作“粽子”精油皂。河北省盐山县教育局也在端午前夕开展“粽香情浓端午 共话文化传承”系列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诵读经典、写书法、画彩蛋、绘制手抄报、制作扇子等丰富新奇的形式传承端午文化……寓教于乐、欢快有趣的方式,激发了青少年们参与文化传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端午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活力。

  文化端午沁人心,古韵今风更飘香。穿汉服打卡历史文化景区、在香囊上绣出“高中”的刺绣、“00后”每周回乡夜训的“龙舟漂移”、七颗蛋黄粽等新奇口味备受追捧……端午节是一道传统文化风景线,要立志于让它“活”起来、“潮”起来、“燃”起来,年轻一代的全情投入,已然赋予了它更多新奇的打开方式,他们往往能掌握让传统流行起来的“流量密码”,并乐在其中。这种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充分把握,也正是传统佳节文化的弦歌不断、根脉不绝。(谢伟锋)

端午节艾草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