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寻求“最优解” 原地搬新家——北京西城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交付

寻求“最优解” 原地搬新家——北京西城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交付
2024年06月13日 02:45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景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硕

  “做梦也没有想到,能在原地住上新家!”站在新家客厅,住户靳桂莲高兴地说,“这新房子,布局好,客厅大,有电梯,楼道里还装了安全扶手!”近日,北京市西城区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桦皮厂胡同8号楼改造完毕,首批14户居民拿到了新家钥匙。

  记者看到,改造后的桦皮厂胡同8号楼,“红黄金碧、青院素城”。坡屋面采用小青瓦、灰色玻纤瓦、灰色水泥瓦、灰色彩钢瓦等,与街区传统风貌相协调。

  桦皮厂胡同8号楼位于新街口街道,是一栋五层楼房,建于20世纪70年代。改造前,有着老旧楼房的通病:墙体开裂,厨房厕所有沉降现象,燃气管线都挂在楼体的外壁上。由于该楼配套设施不完善、空间布局不合理、原产权单位已无管理能力等原因,居民们改善居住条件的期盼,一度成为“不可能”。

  2020年11月,西城区相关部门经过详细勘察后,将桦皮厂胡同8号楼鉴定为D级危房,不具备加固改造价值,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将其明确为西城区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同时也是北京市首个整楼居民均为产权主体的试点项目。

  “该项目产权主体多,实施主体并非产权主体,产权注销后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其中最难的就是转移登记产生税费,需要交纳契税。”北京市规自委西城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西城区住建委牵头成立了工作专班,直面难点,寻求“最优解”。由工作专班牵头,规自、住建、房管、税务、街道、实施主体等各部门深入调研后,创新性地提出“产权主体不变、实施主体代建”“一户一案”的思路,针对该危改项目开工前各项手续,采取并联办理模式,简化审批前置条件。最终,规自委西城分局以“告知承诺制”即时核发该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仅用22天就完成各项建设规划许可的手续办理。

  为了让20户居民早日住上新房,项目承建方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根据功能分区,将建筑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单元内的结构、机电、给排水暖通和装饰装修等大部分工序,都在工厂进行高标准工业化预制,最后运送到施工现场装嵌形成完整建筑。“居民从迁出到精装交付、回搬入住,只用了3个月。”承建方负责人说,“该项目90%以上建筑工序在工厂完成,现场比传统建造方式减少75%的建筑垃圾排放,减少25%材料浪费。”

  “这设计太周到了!”更让居民们欣喜的是,每户家庭都进行了水电气热智能化升级,安装了太阳能集热板和阳台热水器等节能设施。曾经让人头疼的老旧楼房,变得宽敞舒适。

  在新楼交钥匙仪式上,居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拿着这大红房本,心里踏实呀!”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3日 10版)

  [ 责编:李伯玺 ]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