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坚守增雨防雹一线,57岁“老炮手”防区36年无雹灾!

坚守增雨防雹一线,57岁“老炮手”防区36年无雹灾!
2024年06月13日 17:26 津云

  进入6月,北方地区的降雨渐渐变多了起来,一场及时雨往往意味着丰收的喜悦,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则可能给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人工影响天气,常常被认为是一场与自然力量的博弈,在这场较量中,作为一名基层炮手,57岁的赵大河坚守了36年。

  从初出茅庐的新奇,到决定坚持的担当,赵大河在一声声炮响中,成长为了一方天地的“守护者”,守住了北辰区人工影响天气双口镇作业点30余年防区内无雹灾的记录,更守住了农民们年复一年的辛劳与希望。

  一份新奇 成了一名炮手

  驱车沿着武静线驶入双口镇,转入一条不知名的小路,在一处没有任何标识的平房前,赵大河和同事们站在一小片背阴地儿,注意着经过此处的为数不多的车辆。

  “这地儿不太好找。”见到记者,身高1米80多的赵大河迎了上来,微微欠身地热情笑着解释,“作业的时候声音太大,得离村子远点,一般也不会挂牌子。”

  赵大河是土生土长的双口镇人,一家人靠种地为生。双口镇是北辰区的农业大镇,村民们多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但同时,双口镇又是冰雹天气系统沿着西北部路径入侵北辰区的必经之地。缺水干旱会影响果蔬的收成,可农作物受冰雹影响更大,往往一场大冰雹下来,不少村民家的地都会或多或少遭殃,一旦形成雹灾,有的农作物甚至会受损到绝收。在年轻的赵大河眼里,农民“靠天吃饭”的说法,并不只是一句话,而是一次次真切的经历。

  20世纪80年代,双口镇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开始进行人工防雹增雨作业。

  作业点建立后,一次天津下冰雹,很多地方的农田都遭了殃,有的甚至出现了雹灾,唯独双口镇作业点范围内却没有下。这个事儿勾起了赵大河的好奇,在镇里的几个村打听了一番,他才知道,原来镇里有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下冰雹前,作业点里的炮手连发了几个炮弹,把冰雹云给打“跑”了。

  几十年过去了,赵大河已经记不得那场冰雹具体发生在哪一年,但人工增雨防雹“炮手”,一个听上去神秘又新奇的工作,让20岁出头的赵大河开始向往,“1988年决定出来找工作时,我主动找到镇里,申请到作业点工作,镇里觉得我挺积极,就同意了。”当赵大河把要当炮手的消息告诉父母时,大大咧咧的父亲没表态,爱子心切的母亲立马急了,“我妈一直说,不让我来,但我拗,决定了的事儿就得做。”

  一段故事 断了辞职念头

  “炮手”的工资其实并不多。20世纪90年代,双口镇的瓦工因为活好、细致,在外面很抢手,村子里外出包活儿的人越来越多,赵大河的同学、邻居们,都加入了掘金的行列。大家回来一交流,他才发现,人家一个月赚的钱,是他每个月工资的2倍多。

  不止如此,炮手的工作每天都是关注天气预报、接收上级发射指令、按规定开展作业。新鲜劲儿一过,枯燥感就在心里慢慢滋生,看着走进作业点的年轻人因为赚不到钱,也耐不住寂寞,一波波选择离开,他也动了走的心思。

  “能坚持下来,都是有原因的。”赵大河说,他的“原因”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场冰雹之后。

  赵大河还记得,那场冰雹他是半夜接到的冰雹云通知,等集结好炮手们在作业点待命时,已经是午夜12点了。那个电子设备相对不发达的年代,出现冰雹云,协调好空域,确定安全后,什么时候放炮,多数凭借炮手对云形和风向的辨别。赵大河识别出冰雹云的边缘后,果断地带领着炮手们进行作业。

  那天的冰雹云很“顽固”,他们发射了很多炮弹,终于把云打散了。忙碌半宿后,炮手们累得在简易床上补觉。赵大河则独自出了门,去周边的农田走访,了解防雹作业效果。

  “我们范围外的田地很多都受到了雹灾,农作物被砸烂了。但我们作业点范围内,没有下冰雹,我一圈走下来,农户们都在跟我说谢谢。”更让赵大河意外的是,当他回到作业点时,一位果农提着一篮子苹果正等着他,“推脱了半天,果农一番心意,最后就只能收下了。”

  炮手们围在一起吃着甜脆的苹果时,赵大河突然鼻子有点发酸。那一刻,他想的是,做炮手虽然挣不到钱,但他觉得这活干得值,“我们这份工作对于农民们的意义真的是太大了,他们的一句句感谢,也让我有成就感。”

  一种责任 36年防区无雹灾

  干一行爱一行,赵大河腼腆执拗的性格,也成就了他的钻劲儿。他刚入行时,双口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点还很简陋,一圈铁丝网围着几架地面作业装备,铁丝网中间有一间帐篷,是仓库,也是炮手们的“办公室”。没有特殊气象和发射任务时,他总会窝在帐篷里,一边看书,一边研究气象、装备发射等技术问题。

  现在,凭借几十年的学习和经验,他不仅学会了观测天气变化,高压脊、低压槽、副高压等等气象系统名词张口就来,而且在装备作业时,他无论单发,还是连发,都可以发发命中目标,还曾因业务过硬,获得过全市炮手大比武冠军和全国二等奖。

  但相比于这些成绩,赵大河更看重另一个记录——36年防区无雹灾。

  冰雹是一种常见的极端天气现象,天津地区冰雹主要集中在夏季,尤以4-9月为高发期,这一时期冰雹活动频繁,易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北辰区降雹路径一般有三条路径,一是由西北向东南移动,二是由西南向东北移动,三是由正西向东方向移动。”北辰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王蒙说,俗话说“雹打一条线”,双口镇的作业点就在冰雹路径带上,因为“赵大河们”的坚守,不止这个作业点方圆3-5公里内直接受益,就连北辰区的其他村镇,西青区和武清区的部分村镇也都间接受益。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双口作业点,院落宽敞设施完备,部分落后、老旧的地面装备正在被逐渐淘汰,加了一些新型地面作业装备,作业弹药也越来越高效、安全、绿色。

  随着双口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的变化,赵大河也从青年一路步入了中年,如今,还有3年退休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成为增雨防雹炮手,接力去守护好每一方天地。(津云新闻记者 鲍燕)

  责任编辑:景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