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记者走基层|粗粮细做,秸秆变身精饲料

记者走基层|粗粮细做,秸秆变身精饲料
2024年06月14日 08:01 河北新闻网官方

6月6日,在中科康源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检测新产品蛋白质含量。 河北日报记者 师源摄6月6日,在中科康源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检测新产品蛋白质含量。 河北日报记者 师源摄

  6月6日,位于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的中科康源(唐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厂区院内,20万吨级新型蛋白饲料产线正在加快建设。

  “这条新产线预计8月底投产,但现在就已经有了产品订单。”中科康源董事长张东远兴奋地说,今年初,公司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项目启动仪式上,山东、江苏等地国内畜牧领域头部企业与中科康源达成了合作。

  新型蛋白饲料凭什么未产先销?

  在生产线原料区,张东远指着成包的玉米秸秆和花生外壳揭晓答案:“通过生物技术,我们将秸秆类固废‘变废为粮’,制成蛋白饲料,等于给动物饲养提供了新型精饲料甚至‘保健品’。”

  张东远介绍,蛋白饲料能提供动物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比如奶牛能不能产奶、能产多少奶关键靠它。新型蛋白饲料不消耗一粒粮食,蛋白质含量却达12%,在反刍动物饲养中可完全替代玉米及部分豆粕,有效解决了国内饲用蛋白缺乏及秸秆利用“卡脖子”难题。

  既然普通秸秆能做成精饲料,为什么不直接投喂?张东远告诉记者,虽然普通秸秆内含有大量营养元素,但直接食用营养成分很难被吸收,而经过“粗粮细做”,效果则大不相同。

  “多年来,国内饲料加工企业所需豆粕和玉米等原材料不少依赖进口,不但成本高,还存在供应不及时等问题。”张东远说,与此同时,我国每年有约10亿吨秸秆类固废,可开发利用,但由于秸秆内部结构紧密,分解转化技术要求高,所以未被纳入饲料生产主要原材料范畴。

  市场需求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源头。张东远决定“玩”一次技术“跨界”。“结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秸秆转化工业乙醇的研究,我们决定将其技术原理用于饲料生产中,让秸秆转化为蛋白。”张东远说。

  “根据研究发现,菌酶可以像‘剪刀’一样,将秸秆内部结构‘剪’成为单个糖分子。”张东远介绍,通过2000多组实验分析,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适用于玉米、花生、水稻等秸秆的特异性酶制剂,为秸秆转化为饲用蛋白打开了“开关”。

  然而,让研发技术走出实验室,迈向规模化连续生产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中试生产中,秸秆转化为蛋白时,还伴随有毒物质的产生。为破解难题,研发团队一方面优化生产设备,一方面进行生产工艺再实验。

  经过4年多的研发,中科康源于2023年6月完成了秸秆规模化生物制造饲用蛋白的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应用。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各项专利30余项。

  “科技创新没有终点。”张东远表示,目前,公司正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产品蛋白质含量,力求使产品逐渐替代大豆原料,并将产品拓展至氨基酸等大宗发酵产业。河北日报记者 师源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