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河声丨以"能源强国"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地评线】河声丨以"能源强国"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4年06月14日 13:13 大河网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习近平围绕国家能源安全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网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堪称藏在大山深处的“超级充电宝”。图为2023年8月16日拍摄的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 国家电网党组宣传部供图

  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以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能源体制为重点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能源强国建设,以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打好能源保供“组合拳”。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超过23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超过4.5%;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总量近25亿吨,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2亿吨以上的历史高位;新增电力装机约3.3亿千瓦,总装机达到29亿千瓦、同比增长12.9%……透过数字看实力,2023年,我国能源供给保障硕果累累,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不断增强。2024年,全国各地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点发力,构建新的能源体系,提升系统韧性,打好能源保供“组合拳”,实现煤炭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互为支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全力抓好能源增产保供,持续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矢志“自立自强”,切实践行科技强国“报国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资料显示,2023年以来,我国建成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海上直驱风电机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运、“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这些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的“金名片”,成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实证,也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奋发图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能源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多更大的贡献。

  贡献“中国方案”,擦亮世界科技品牌“新三样”。近年来,我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巨大成就。截至目前,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第二批基地项目已陆续开工,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已正式印发实施,预计2024年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0%左右。随着能源绿色化加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加快形成,核能供暖、清洁燃料、地热利用等纷纷“走进寻常百姓家”。在此基础上,以“新三样”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品也走出国门,为全球绿色发展增添了动能。据报道,2023年我国出口177.3万辆电动载人汽车,增长67.1%;风电机组等关键零部件的产量占到全球市场的70%以上;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量占全球比重均超过80%……中国以“中国成就”和“中国方案”为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做出了“中国贡献”。(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同文 许华凌)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