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串“链”成群 集“力”成势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串“链”成群 集“力”成势
2024年06月13日 21:34 新浪新闻

  当前,江苏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要素条件,有选择地发展新产业、新模式,产业集群定位各异、错位发展、协同互补,“群链企”的协同功能不断突出,逐渐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各具特色优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沿着黄海海岸线一路前行,一排排矗立的大风车以肉眼难见的速度运转着,但电量却如热流般涌动。

  金风科技集团总工程师翟恩地告诉记者,盐城拥有江苏最长海岸线和最大海域面积,海上风电建得多、建得早,有经验,因此将产业链带到这里发展。企业入驻盐城后,搭基地,建实验室,并带动当地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站在“风口”,去年,金风科技以年16.4GW新增装机拿下“全球第一”的好成绩。

  “从去年开始,我们一下子进入全球前端,这对研发人员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大容量机组开发方面。然而,挑战背后更是一个机遇,促成我们在技术上更加埋首加紧攻关。”

  订单来自全球各地,零部件大部分产自江苏:中车生产电机、中材生产叶片、南高齿生产齿轮箱……目前,金风科技大丰基地总装厂可实现年产800台套4.5MW、6MW等机组混线生产,以年度195万KW的产能串起了江苏风电产业链。

  像这样因地制宜、聚链成群,与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的案例,在江苏产业版图上比比皆是!

  在常州,蜂巢能源在6小时内就可以配齐所有原材料,天合光能的中下游供应链企业分布在三小时经济圈内;徐州作为我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城市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城市,打造了工程机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球最大轮式起重机的纪录第7次被徐工打破……

  徐工重型信息化总监李忠福告诉记者,对内,他们垂直整合资源,聚焦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对外,则协同全产业链资源,在其中发挥着参谋助手、桥梁纽带、质量监督的作用:“作为4.0的‘链主’企业,回望2.0、3.0,这都是我们过去结结实实走过的路,我们有经验也有能力帮助上下游一起提升,带动整个产业链条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记者了解到,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江苏下一步将突出“群链企”协同,加快打造新型电力装备等5个世界一流、新材料等5个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6个全国领先的集群方阵,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工业母机、工程机械、工业软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卓越产业链,深入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建立超5000家的重点企业库。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陈英武表示,如此梯度培育、融通发展,强调了激发新质生产力尤需“握指成拳”,集“力”成势。下一步,我省应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的协同上下更大的力气。

  “我省大型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方面,已经积累了诸多成熟的经验。该如何把这些好的经验传递复制到我们的中小企业,就需要下很大的力气。在我看来,一方面,政府要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同时我们的大型企业,特别是龙头链主企业,要通过产业链的协作,带动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形成创新共同体、产业链的利益共同体,使产业链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加强,韧性、安全性得到进一步巩固。”陈英武说。

  当前,越来越多的先进、优质生产要素正在江苏汇聚奔流。围绕“因地制宜”,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雯建议:“根据‘1+3’重点功能区的不同特点发展新质生产力,联动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联合江苏沿江和沪宁沿线的中心城市,让一群城市聚变为一个城市群,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会集聚在这个区域内;对于‘新生’力量沿海经济带,在做大做强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还要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江淮生态经济区的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把徐州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做好转型的同时更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不断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刘正则 编辑/高若婷)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