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政协网评 |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耐心资本

政协网评 |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耐心资本
2024年06月14日 20:59 新浪新闻

  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都阐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机制:要有前瞻眼光,更要有战略定力,不畏风险挑战,坚持做正确的事,在长期投入与坚持中结出硕果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所谓“耐心资本(Patient capital)”,主要指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专注于长期的项目或投资活动,并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的资本。创新是个漫长的历程,成功的投资往往需要时间与耐心。“耐心资本”所倡导的长期主义,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的理念,是被以往产业发展证明了的“时间的朋友”,是陪伴“硬科技”长跑的亲密搭档,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今天,我们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多,有复杂的外部环境,有创新的迫切,也有转型的挑战。“耐心”一词蕴藏的深意,更显弥足珍贵。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需要付出较高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一旦资金供给难以撑过前期的技术研发和积累阶段,就极易陷入发展困境。这就需要耐心资本作为“长跑搭档”,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等提供稳定的金融活水。无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还是培育未来产业新动能,耐心资本都是科创长跑中极为重要的支撑力量。

  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都阐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机制:要有前瞻眼光,更要有战略定力,不畏风险挑战,坚持做正确的事,在长期投入与坚持中结出硕果。

  耐心资本具有长期性、价值性、责任性的特征,并非只关注企业的短期盈利状况,而是更重视企业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等非财务指标。这也决定了其敢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敢于坚持金融服务实体,能结合国家战略服务科创企业,敢于围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孵化、科技服务平台构建及创新载体建设等方向重点投资布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升级转型。因此,耐心资本能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源头活水,能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

  科技创新恰恰是高风险且长周期,这就需要耐心资本与之匹配。一是从时间周期上看,坚持长期主义,持续不断的投资并承担必要的风险和成本;二是从方向选择上看,特别是看似短期不确定的方向更需要长远的眼光,对于一些进入科技创新无人区的领域,着眼于长远全局的耐心资本培育非常重要。在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过程中,科技与金融同等重要,而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共同壮大耐心资本,正是金融行业向新向实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何以耐心,以何耐心?要扩大耐心资本来源。加大力度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特别是国家级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鼓励这些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加快“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要继续完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规范方面的基础制度,杜绝部分股东收割市场的行为,实现劣质公司“应退尽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形成稳定的投资回报预期,让耐心资本“愿意来”。积极引入中长期资金,比如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企业年金、创投资金、产业基金以及进行长期投资的各方资金。根据资金性质,加大权益资产配置的权重和规模,优化长期投资结构,让不同性质的耐心资本都可以在资本市场找到匹配的场景,并分享经济发展红利。

  以耐心强信心,以信心增耐心,不断增强耐心资本黏性。要继续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符合国家战略的科技创新领域,促进经济转型,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特别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培育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新动能、新优势产业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资本市场持续向好提供坚实的基本面基础,让耐心资本“留得住”。

  要引导耐心资本加大投资科创型中小企业力度。在制度建设上,要科学规划、系统配套,健全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应继续优化激励机制,并放宽投资限制。未来需要拉长考核周期,让长期资金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资产配置,增强其承担短期波动风险的能力。引导各类机构实施长周期考核,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健全支持创新发展的资金链“多级火箭”,在科创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提供耐心资本网络,以匹配新质生产力从播种到长成参天大树的创新周期。

  巴尔扎克曾写道,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要培育耐心资本的文化,让投资者充分理解长期投资的好处,积极宣传长期投资的成功案例,激励耐心资本展示正面效果,形成一个宽松的长期投资环境。

  (作者张连起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财务管理协会会长,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资本市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