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71% 河南如何面对此轮干旱少雨情况

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71% 河南如何面对此轮干旱少雨情况
2024年06月14日 18:32 央广网

  央广网郑州6月14日消息(记者 张丽娜 王勇生 张羲轮 见习记者 郝振青)近日,河南省近期遭受了严重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多地出现干旱状况。据气象报告,4月下旬以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8℃,为1961年以来同期次高值;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71%。截至目前,全省土壤干旱比例为63%,全省大部缺墒,机播气象等级偏差。

  据统计,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目前,河南各地正全力组织抗旱抢种、抗旱浇灌,抗旱浇水达7221万亩次,部分地块已经开始第二轮浇灌。

  此次干旱少雨天气,对河南现实中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河南各地又是如何应对此次极端天气的考验?央广网记者兵分多路,前往新乡、许昌、南阳、信阳、漯河、安阳等地乡村一线,对网民反映的部分地区出现待播耕地缺墒和已播作物受旱情况进行现场实地调查。

  山丘岗地抗旱存在困难 正多举措组织抗旱播种

  连日来河南遭受高温侵扰,对当地农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记者走访南阳方城县券桥镇、袁店回族乡以及许昌襄城县,了解他们抗旱存在的困难。

  在南阳市方城县券桥镇的一片农田当中,记者看到该麦田在收割过后,种下的玉米苗在浇了一遍水之后,现在已经开始出苗,但在烈日炎炎下土质还是较为干燥。

  “最近高温,浇不上地。”南阳方城县一位金姓打井人正在作业时说道,因为地形原因,离山近些的地方不好打水井,一般这里打一口井需要四五天。据了解,经过4天,这位打井人正在打的这口井马上就能完工,用于农业灌溉。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的花生苗破土而出(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的花生苗破土而出(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相较于券桥镇,方城县袁店回族乡因大部分处于丘陵地带,用水条件更加艰难。

  “今年的高温对于我们袁店回族乡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方城县袁店回族乡姜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红平说,袁店回族乡是丘陵地带,北高南低,南边这几个自然村有水井可以用来灌溉,但是北边三个自然村缺水,有几百亩收割后的麦地,目前还没有种上秋作物。

  刘红平表示,政府跟村里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政府联系这个测绘队来测绘地下水位,打灌溉井;另一方面,因现在不是西瓜种植的用水季节,村里正在协调几百个西瓜和甜瓜大棚的井,供给群众用来灌溉。

  在许昌市襄城县,记者得知,由于地形因素,也存在着灌溉条件分布不均的情况。“岗地灌溉设施比平原稍微欠缺一点,岗地打井投资更大。平原基本上都可以浇,山坡地灌溉较为困难。”襄城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针对浅山区,我们采取二级提灌的方式,或是用水车拉水先保住苗;或安排晚播作物,确保应种尽种。”

  据了解,河南省山丘区面积占到47%,山丘岗地打井困难,浇灌条件较差。针对山丘岗地农业灌溉,河南各地市也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针对丘陵岗地的抗旱灌溉,河南省应急管理厅表示,丘陵岗区可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

  高标准农田缓冲旱情影响

  在新乡市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秦世伟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高温少雨的天气确实给农业带来了不利影响。目前,虽然小麦收割已经结束,但秋作物如玉米和花生正处于关键播种期。由于持续干旱,这些作物发芽出苗所需的水分难以得到保证。

  为应对这一挑战,延津县利用近年来建立的高标准农田和较为完善的灌溉设施,积极进行浇水造墒,以降低高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尽管增加了投入成本,但这些措施保障了作物的正常生长。

  新乡市获嘉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技中心主任王连洲说,当地大部分都处于井灌区,农民可以用井边的水浇地灌溉,干旱的天气基本不会对播种有什么影响。

  “我有百十亩地,种的有玉米、花生、大豆,三天浇完,今年天气干旱,高标准农田里电通水通,浇地方便。”许昌市襄城县一位种粮大户说道。另一位农户则种的有14亩地,但是分了三块地,分布在不同地点,他表示,“其中占地4亩的这块田地处于高标准农田范围内,机井多,好找且设施齐全,浇地方便,天气旱了,随时都能用上。”

许昌市襄城县姜庄乡刘庄村农田(央广网记者 王勇生 摄)许昌市襄城县姜庄乡刘庄村农田(央广网记者 王勇生 摄)

  “干旱天气对安阳滑县影响不大,因为滑县水浇地来自井灌以及河灌,灌溉条件较好。”滑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技中心主任罗俊丽表示,当前正在夏种阶段,受高温天气影响,较为影响夏种进度,目前百姓正在积极抢浇,夏种进度已经达到90%多。

  大中型水库齐上阵 科学调配水资源

  河南省近期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土壤失墒加剧,对秋粮的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科学的水资源调配是关键。近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要强化调度管理,密切关注雨情、墒情和旱情变化,充分发挥各类水库、机井、引黄等水利设施作用,全力开展抗旱浇灌。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进行了三次调水,我们襄城县水利局一分干渠水闸闸门主要任务是解决茨沟街道、麦岭镇、范湖乡、丁营乡、姜庄乡等部分地区群众浇水问题,包括补充地下水源,科学调配水源很重要。”襄城县河湖管理中心主任潘旭说。

  据襄城县水利局四级主任科员侯伟兵介绍,许昌市襄城县通过调配北汝河水源,上游升坝、下游降闸等手段,为境内蓄足灌溉用水。同时,根据旱情,对县域境内大小干渠、内涝河道涵闸,进行统一调度,科学统筹,确保水渠、干渠等水源充足。

许昌市襄城县姜庄乡刘庄村,农民正在给玉米浇水(央广网记者 王勇生 摄)许昌市襄城县姜庄乡刘庄村,农民正在给玉米浇水(央广网记者 王勇生 摄)

  目前,“全县有86万亩耕地,1万多眼机井,10多条河流。一眼井能浇灌50至70亩耕地,每眼井每天能浇6至8亩耕地。7至10天全县耕地可以浇一遍。襄城县已对农田灌溉设备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许昌市襄城县农业农村局三级主任科员李相和说。截至6月12日,襄城县累计抢种秋作物31万多亩,已灌溉30余万亩。

  在位于安阳滑县桑村乡桑村干渠引水口,黄河水正源源不断地涌进田间地头,供当地5万多亩农田所用,不仅满足了玉米、大豆、花生等秋作物的灌溉,也起到了改良土质补充地下水源的作用。

  桑村种粮大户王改芹告诉记者,以前这里以井水灌溉为主,地下水位下降。如今,当地引来了黄河水,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沟渠内蓄水充足,为当地农民抗旱保秋提供了很大便利。

  据了解,河南省已组织在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

  据统计,截至6月14日,全省夏播面积8028.2万亩,占预计面积的89.2%。

  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农业农村厅6月12日联合发布农业高温干旱高风险预警:6月12日至19日,河南省持续高温晴热天气。河南省气象局回应:已做好充足准备,补充增雨作业弹药,一旦天气条件允许,立即人工增雨。

  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建议密切关注天气和墒情变化。墒情不足、尚未播种地块,积极造墒抢种或播后浇灌“蒙头水”;加强田间管理,抗旱保苗。已完成播种的地块及早查苗补种,确保苗齐苗匀;同时避开高温时段,适时浇水降温保苗,切勿大水漫灌;近日多雷雨天气,局地伴随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注意对户外劳作、设施农业的影响,关注最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

河南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