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洪灾中的公益救援队员

洪灾中的公益救援队员
2024年06月22日 12:59 中国青年报

  

      在桂林生活多年,市民唐军文还从没见过城区发这么大的水。

      唐军文是桂林潜途应急救援服务中心队长,作为一支纯公益的社会搜救力量,他参与过不少灾害救援。

      6月18日,桂林已连续下了6天雨,他路过漓江边时看到,尽管江水已经漫过解放桥下的人行楼梯,江上的船舶、排筏已全线封航。当时谁也没想到,大水会在一天后漫过河堤,进入主城区,导致学校停课、公交停运,甚至位于市中心的桂林火车站广场出现内涝积水,部分列车停运和限速。

      6月18日中午开始,唐军文的手机不断接到水利、应急、海事等多个部门的短信通知——漓江上游水库泄洪,桂林市的暴雨等级和应急等级不断提升。

      受持续强降雨及漓江上游水库相继泄洪影响,6月19日,桂林各主要河流水位暴涨。根据水文气象资料显示,漓江桂林市城区河段于20日0时55分出现148.88米的洪峰水位,超警2.88米,为超30年一遇洪水。

      灌入城市的洪水没过了桂林市城区的多条主干道,导致不少市民出行困难,有的被困在学校、单位没法回家,有的急需前往医院就医却难以出行,还有的在路上遇到险情亟待脱困。

      “我们救援队的队员大多是30来岁的年轻人,有公安民警、教师、医生和自由职业者,遇到险情大家会迅速集结。”6月19日中午,接到桂林市海事局的通知,唐军文马上召集十多名队友,联合桂林祥和水上应急服务中心开展救援。

      下午两点左右,他们来到桂林市七星公园旁的一家幼儿园转移被困师生。幼儿园外的道路上,洪水已经漫过了救援队员的膝盖。虽然水不算深,但水流很急,要划船逆行很困难,队员们便蹚水拖着橡皮艇前进。来到幼儿园时,师生已转移到二楼的教室等候。

      随着时间推移,唐军文接到的救援电话越来越多,“差不多5分钟一个,除了我们的主管单位桂林海事局转来的求助线索,很多都是朋友,或是接触过我们救援队的人打来的。”

      让唐军文揪心的是,很多市民对水下潜伏的危险一无所知。除了街道地势高低落差难以判断外,街道上的护栏、石墩、电动车、垃圾箱及上游漂下来的杂物,很容易磕伤行人。

      当天下午,救援队经过东江二路时,遇到一名70多岁的老人正准备横穿马路。

      “我叫他不要冒险,可喊了几声他都不听。”唐军文说,老人走到一半时,发现街道另一半水位陡然深了不少,正犹豫时,急流而过的洪水差点将老人冲倒。在唐军文的劝说下,老人赶紧抱住身旁的一棵大树等待救援。

      身为潜水教练的唐军文自告奋勇,带上一件救生衣,奋力向街道中心游去。面对湍急的洪水,唐军文先是一口气从街边的橡皮艇游到行道树旁,抓住树干休息片刻后,接着一鼓作气游到老人身旁,递上救生衣,劝说老人折返。老人在表达感谢之后,告诉他,自己出门时没带手机也没带现金,现在孩子联系不上,急着要回家才会涉险 蹚水。

      “我们救援时,优先照顾老弱病残和有紧急需要的人。”唐军文说,救援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橡皮艇一船装不下,需要部分市民耐心等候的情形。他在大声维持秩序的同时,还需要做解释工作,一天下来,嗓音变得嘶哑。

      在一次转移过程中,一个市民遇到排在后面的老人和孩子被优先接上船,生气地骂了救援队员几句。唐军文义正词严地说:“我跟你们一样,都是普通市民,我们做救援工作是公益性的,没有喝任何人一瓶水,吃任何人一个面包,队员们都是自掏腰包来对你们进行救助。”市民听完愧疚地向队员们道歉。

      6月19日下午到晚上,唐军文和队友在洪水中安全转移了300多名群众。回到家时,已经凌晨1点多了,脱下衣物鞋袜,唐军文才发现双脚已泡得发白,右小腿上磕破一大块皮,因为划桨和在水中行动需要耗费大量体力,放松下来时,他感到全身酸胀。

      6月20日早上7点,唐军文起床后便联系其他救援队员,带上装备开始新一天的救援。一天下来,他们的救援对象又多了生病需要急诊的孩子、赶航班的外地游客、急着去外地参加招投标的商务人士等200多人。

      “救援过程中,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救援队伍中,除了桂林本地的,还有南宁、河池的消防队员,贺州富川的民间救援力量,让人感到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唐军文说。

      洪灾发生后,共青团桂林市委员会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号召全市广大团员和青年在当地党委统一领导下,积极参与防汛抢险抗灾工作。各级共青团组织、青年突击队纷纷响应,在应急、消防、公安、电力等工作中挺身而出、担当作为,协助相关部门全力做好排查险情、转移群众、物资运输等相关工作。各级团属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也积极开展避险自救知识讲授、交通维护、医疗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与受灾群众风雨同舟、共渡难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救援桂林市公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