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 古韵新声话运河文脉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 古韵新声话运河文脉
2024年06月22日 16:16 央广网

  央广网扬州6月22日消息(记者郑楚豫)盛夏时节,江苏扬州运河三湾公园内水清岸绿、生机勃勃,不少市民来这里休憩、纳凉。如今的运河三湾公园已成为扬州城市南部的名副其实的绿肺和生态氧吧。这是大运河融入沿线居民生活的生动写照。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十年来,大运河在为两岸城市带来开放、便利的同时,也创造着辉煌的文化,书写着沿岸发展的宏伟诗篇。

扬州运河三湾公园(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 摄)扬州运河三湾公园(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 摄)

  “老师说,我们国家连接南北的是大运河,连接东西的是长江,所以大运河很重要。”今年7岁的张可儿,十分热爱古诗词。她告诉记者自己经常会读到与运河有关的诗歌,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了大运河的重要。

  “其实从诗歌的角度就能看出,大运河在诗歌历史中的作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在谈到大运河时表示,大运河在江苏段的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也很有特色,因此更需要注重保护、发掘和传承大运河文化。

扬州古运河(央广网发 扬州市委网信办供图)扬州古运河(央广网发 扬州市委网信办供图)

  “我的母亲是苏州人,在外婆家门前,推开门就是大运河。”国家一级演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单雯一直从事昆曲演艺事业。在接受采访时单雯表示,昆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地方小调的特色,而大运河就是其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行走在大运河畔,古今辉映之风扑面而来。运河两岸的古镇名村、文化遗存、历史街区,共同塑造了流动的、包容的、创新的运河文化。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