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坐拥“宝山”,见证城市红色文脉赓续

坐拥“宝山”,见证城市红色文脉赓续
2024年06月22日 10:55 新浪新闻

  “文明需要交流,学术不能内循环。”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教授陈恒以商务印书馆在历史上促进中西文明交流的作用为例,讲述了在开放交流的时代,海纳百川的上海,如何促进红色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绽放耀眼光彩。

  昨日下午,“红色宝山路 薪火永相传”静安区政协“静·界”读书会六月场暨宝山路街道红色书刊发布仪式在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厂旧址举行。由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谭旭东主编的新书《漫步红色宝山路》正式与公众见面,带领读者重温宝山路百年发展历程,传递红色薪火,铸就红色之魂。

  百年红色薪火传递,铸就宝山红色之魂

  百余年里,茅盾、巴金、蔡和森、瞿秋白等人都曾在宝山路居住;五卅运动、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等事件也在宝山路上发生。百年时光的承载与坚守让宝山路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时刻,也给后人留下了众多仍旧可触可感的红色印记。《漫步红色宝山路》以宝山路的百年发展历程为创作背景,书写了宝山路百年红色历程。书中不仅回顾了以往的峥嵘岁月,更展现了街道在新时代的繁荣景象。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一条宝山路的百年风云变幻,可以说是革命文化的缩影。”谭旭东以《漫步红色宝山路》一书带领读者走进宝山路的红色记忆,更强调文学创作在文化弘扬中的使命与担当。他说:宝山路是人才辈出的革命摇篮,工人运动的重要所在地。在这里:《向导》周报发行所等出版机构将革命的红色血脉传向远方,在黑暗中点亮一丝希望;郑振铎等人创办《公理日报》,为五卅惨案发出振聋发聩之呐喊……

  从历史走进当下,谭旭东表示,继承发扬红色文化血脉,也应当将之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如今从社区邻里之间能看到居民的幸福舒适,也能看到辖区内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举办互动情景剧、“画说宝山路”等活动,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赓续红色血脉。

  坐拥“宝山”而自知,更要知如何取

  宝山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既是宝藏,也是给后人出的一道题。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吴昉和心城市创始人兼CEO朱一宁交流了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在坐拥“宝山”、探秘“宝山”中,进一步探寻文脉赓续的重要路径。朱一宁结合自己创办City Walk项目的经验表示,以物证史有非常好的效果,而宝山有许多红色文化地标,城市漫步的“领路人”要带更多人走入“宝山”。

  “当年的商务印书馆是同时期领先全国、具标杆性的文化开拓者。它的文化商品研发和品牌运营模式展现了我国出版业早期探索文化市场的雄心。”吴昉认为,在如今出版社探索衍生文化、复合业态的当下,早年的商务印书馆已经从事广告经营、文创产品、英文益智玩具等多元业务;曾经发布了包括纸类游戏《打猎图》、礼券、铁皮万花筒等在内的超过两千件文化商品在售,尤其是在当时外忧环绕的历史环境下,还出品了各种军事玩具培养中国孩子的尚武精神。陈恒认为,中国学人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成为领跑者,需要搭建更多的学术交流平台,向世界汲取人类智识。而超过百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的优秀特质,是中国学界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学术本位、专业精神和长期主义。”

  街道负责人表示,宝山路街道将继续传承红色血脉,以珍贵资源打造“红色宝山路”特色品牌,以多样形式展现红色文化独特风采。在随后的赠书环节,新书被赠送至当地单位、学校、居民区代表,象征着红色文化的薪火在传承中不断延续。

   文:卫中

   图:《漫步红色宝山路》插图,洛克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

漫步红色宝山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