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生生不息!今天,绍兴“母亲河”迎来重要纪念日

生生不息!今天,绍兴“母亲河”迎来重要纪念日
2024年06月22日 08:46 新浪新闻

  “母亲河!”

  一个亲切的称呼,源于2500多年来一座城与一条河的相伴相生。这条河,就是绍兴古运河,位于中国大运河最南端,属于浙东运河,始于春秋时期山阴故水道,连通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绍兴古运河(浙东运河绍兴段)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申遗成功,标志着绍兴市有了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一份殊荣,更是一份责任。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十年来,绍兴以申遗成功为新起点,积极探索新时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现实路径,不断为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延续运河的千年神韵。

  赓续文脉,传承基因

  夏至,古运河畔,上虞丰惠古镇,通明堰遗址群静静地卧在乡野间,散发出厚重的历史气息。刚结束高考的福州学子林方追寻先人林则徐的足迹而来。

  200多年前,民族英雄林则徐赴镇海途中,沿四十里河(绍兴古运河上虞段)经通明堰,停船靠岸,看望住在丰惠乡野的同窗好友、同榜进士钱騋,从此留下一段肝胆相照的友谊佳话。

  悠悠运河水,脉脉千古情。申遗成功以来,散落在绍兴古运河畔的历史文化瑰宝,不断走进人们的视线,诉说着这里曾经的激情与梦想。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举足轻重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也是人文交流、文化交融的纽带。进入近代,发动机的轰鸣声代替了桨声和号子,运河的光环逐渐褪去,但作为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历史长河,大运河承载的流动而丰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繁荣兴盛的历史见证,永远不会被磨灭。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绍兴考察调研浙东运河文化园时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是包括绍兴在内的大运河沿线35座城市的共同使命。绍兴历届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大运河(绍兴段)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绍兴古运河的“脉动”中,是沿河儿女对“母亲河”的眷恋和爱护。十年来,绍兴先后制定出台《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绍兴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建设规划》《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绍兴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等有关运河文化保护文件,构建起大运河文化传承弘扬的“四梁八柱”。伴随运河沿线文化资源整体性保护工作的推进,运河文化守护质效也得到了持续彰显。

  生态起笔,文化落笔

  点茶如画,遇见宋代风雅;拓印水则碑,探寻古法测量水位的匠心;巧拼浙东水系网,领略“杨柳青”风采……今年5月,一场关于运河文化体验的特色文创市集,在浙东运河博物馆启幕。来自大运河沿线城市近百家文创企业,为绍兴市民送上运河非遗文化盛宴,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2014年以来,绍兴古运河进入“后申遗时代”,迎来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风口。位于浙东运河文化园的浙东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园(浙江段)的标志性文化项目之一,也是绍兴探索运河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条古运河,栖息千万家。生活着的千年运河,积淀的是人与河和谐共生的历史经验,孕育的是风韵、风俗、风情交相辉映的独特文化。切入新理念、找到新支点、开辟新场景,在绍兴,运河沿线古镇古村、历史文化街区,在重拾与运河的连接中绽放光彩。

  生态起笔,运河增灵气。穿越2500多年,流经越城、柯桥、上虞三区,绍兴古运河与鉴湖、曹娥江等大湖大江交融相汇,运河水生态影响深远。十年来,绍兴坚持河道系统治理、生态修复和地质基础的精准保护,联动开展生态涵养,夯实大运河文化的自然基础。鉴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运河生态保育,十年间,新增记录动植物超过120种。种群增多,见证生态持续优化。围绕运河打造的一条条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构建起一个个品质文化生活圈,让幸福生活更有感。

  文化落笔,产业添生机。明清以来,绍兴酒通行天下,也由此奠定绍兴黄酒经典产业的地位,大运河功不可没。今天,振兴黄酒产业,在新的消费场景构建新的支点是一条有效路径。作为列入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两个古镇之一,中国黄酒小镇东浦古镇就是一个支点。近年来,绍兴精心打造以黄酒文化、运河文化、戏曲文化为内核的黄酒小镇文化,呈现“醉里水乡、戏里水乡、梦里水乡”三大主题场景,打造乡村共富新样板,为产业壮大注入新动能。

  绍兴古运河的“脉动”中,是沿河儿女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并通过不断的活化利用,次第激活可持续发展的新能量。

  文明互鉴,共建共享

  时针拨回到公元1292年,大运河全线贯通。这一年,马可·波罗结束东方游历回国,写下了“令人向往的中国文明”,从此开启中西交流崭新一页。

  历史总会出现惊人的相似。上月,以“运河通四海 友城共未来”为主题的中国绍兴第五届国际友城大会举行。会上,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哈桑·拉杰布向来自21个国家的友人分享《发扬运河精神 推动全球发展》的主旨报告,引发大家共鸣。

  这几年,哈桑·拉杰布先后访问了包括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等在内的多个运河沿线省份,目睹中国现代化进程,感受到中国现代化进程让全球受惠的成果。此次绍兴行,领略了因运河而兴的柯桥纺织业,让他更加坚定信念:发扬运河精神,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存,大运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以运河为媒,如何共创未来?此次大会深入探讨,凝聚共识,结出成果——绍兴市和各国际友城签署并发布《运河之声——绿色发展绍兴倡议》,彰显国际友城携手共进,为推动世界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放眼全球,以运河为媒赋能未来发展,开启美美与共的新篇章,这是绍兴以开放的姿态“争当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排头兵”的又一个坚实足迹。

  站在新起点,立足运河文化,绍兴正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继续书写运河传承保护的新篇。

  聚焦璀璨文化带,打造文化融合高地。推动古城保护与运河文化传承、宋韵文化、阳明文化、书法文化、青瓷文化等多种文化样态融合发展,放大文化叠加优势,打造具有绍兴辨识度的融合成果,打响区域文化品牌……

  聚焦绿色生态带,拓展共建合作领域。从大运河文化园建设到运河生态修复治理,从运河航道贯通到运河游览线路畅通,积极主动与运河沿线城市加强协作,促进全市域协同。以聚合之力共建合作,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塑,共同发展……

  聚焦缤纷旅游带,培育文旅引擎项目。大力招引文旅、未来产业等新兴产业,强化科技、文化创意赋能,推进运河沿线传统工艺和传统产业复兴,孕育更多新产品新业态,点串线、线带面,加快形成规模效应,发挥引擎作用……

  千年运河生生不息,十年蝶变,再塑繁华。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绍兴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