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长江云评】一江碧水向北送,南水北调十年间

【长江云评】一江碧水向北送,南水北调十年间
2024年07月04日 15:21 新浪新闻

  当夕阳洒在江面上,晚霞映衬着天空和水面,一艘游船划开碧波潋滟的汉江,徜徉于水都夜色之间。船上龙灯跃动,游客人影绰绰,大型沉浸式游船演绎《梦回均州》正在上演,缓缓铺开一个既雄浑又亲切、既悠远又多彩的移民画卷。光影交错,如梦如幻。乘风破浪的“南水北调号”游船,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错中,正以数字光影讲述、演绎着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故事……

  50年论证:一道大坝横空起

  汉江,从秦岭、巴山走来,一路蜿蜒流淌,见证了沧海桑田;丹江,用它的甘甜哺育着两岸人民,吟唱着生命之歌。两江交汇,成就了一座被水偏爱的城市——“中国水都”丹江口。

  穿越云层,俯瞰丹江口,有一片浩瀚的蓝色,它就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六百年前,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六百年后,南水北调,润泽京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就是湖北、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丹江口水库。

  南水北调的构想提出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丹江口水库的传奇从此开始书写……

  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吧?”1952年开国领袖的宏伟构想,如澎湃的江水声萦绕耳畔。

  经过几年的勘探和论证,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开工。10万民工肩挑背扛,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截流了汉江,筑起了大坝。1974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建成。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勘测、设计、施工的大型水利工程,集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于一体。

  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出炉,国家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南水北调。其中中线工程全长1432公里,计划将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加高后,由此经陶岔渠首向北方的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全程自流供水。2003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

  一代代研究论证、推敲方案,一次次跋山涉水、实地勘探,一次次攻克难题、加高固坝。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调南水,解北渴,历时50余年论证、10多年建设,治川之愿,移山之志——“南水北调”梦想终于照进现实。横跨千里的世纪工程全线贯通,谱写了中华民族治水史上的一部壮丽史诗。

  十年守护:一片丹心护绿行

  如今,畅游水库间,一望无际的水面碧波荡漾,“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的如画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漫步河岸线,一湾清水绵延北上,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镶嵌于水墨画间,利泽一隅,滋润北方。

  水脉连着国脉,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保护事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如何守水、护水、治水?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背后,是水源地人民的一片丹心。

  近年来,丹江口坚决扛牢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政治使命,持续强化工作举措,完善保障机制,推动思想认识、监管手段、发展质量“三个大提升”,用心用情用力守护一库碧水。

  参与广了——丹江口水库犹如北方的一口“水井”,而在水源地,人人都是“守井人”:成立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组建180人的执法队伍,负责库区水面巡护执法和污水排放情况巡查;成立336个“小水滴”志愿服务组织,常态化开展护水清漂。每一名市民都是守水护水志愿者,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河湖长、支沟长,“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库”已逐渐成为水源地人的共识和实践。

  监管全了——成立了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构建“技防+物防+人防”的守水护水天罗地网。运用“数字孪生丹江口工程”,对54条入库河流水质实时在线监测。卫星看、监控盯、水上巡、岸上查,实现对库岸线和入库河流异常情况全时段、全方位、无死角巡查监控。实现73万亩、2443公里的库岸线监管全覆盖,确保库区水质达标。

  治理严了——从小流域综合治理入手,对浪河、官山河、安乐河等3条较大流域实施了“污水零直排”工程、“四大革命”(厕所改造、垃圾处理、污水净化、畜禽养殖)和“五无乡村”建设(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把群众的生活污水按“三灰两黑”标准全收集。今年截至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57条入库支沟稳定达到Ⅱ类,有26条达到Ⅰ类标准……

  这一泓清水,从精神深处塑造着库区人民的坚韧与奉献品格。水进人退,水滋养了一方人,人守护这一方水。为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土地面积455平方公里,关停污染耗能企业166家,拒绝不符合水源地要求的项目200多个,拆除726处库汊10.75万亩水域围网,清理取缔网箱12.1万只,568户1135名渔民转产上岸,全水域实现禁止生产性捕捞……一串串数字,见证着丹江口“守护绿水青山,护好一库净水”的坚实步履。

  千里奔流:一江碧水润民生

  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弹指一挥间,清澈如碧的汉江水已沿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干渠向北奔涌十年。

  十年间,这一库碧水,出陶岔、过哑口、飞渡槽、钻暗涵,不舍昼夜,一路逆势北上,奔流千余公里,润泽京津冀豫。工程累计输水645亿立方米,相当于4400多个西湖的水量,成为沿线26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的重要水源,受益人口超1.08亿。

  这是一条供水安全生命线——

  北调之水,水量丰沛,水质甘甜。这项跨越山河的南水北调工程,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极大地缓解了北方受水地区供用水矛盾,保障着群众饮水安全。以北京为例,人们每喝的10杯水中,就有约7杯来自南水。

  这是一条经济发展保障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汩汩南水,奔流北上,畅通南北经济循环,为受水区和水源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水支撑。库区坚持“保护就是发展”,持续壮大水经济产业。2023年,丹江口市水经济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40亿元。

  这是一条生态恢复水脉线-——

  调水不仅要保供水,更要保生态,保发展。如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受水区51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助力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复苏。区域水环境大幅改善,受水河流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是一条人文交响水韵线——

  “南水北调”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也串联起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山清水秀的壮美景观,为广大游客营造了美好的“诗和远方”。登大坝,探水源,夜游均州,问道武当。如今,“南水北调”成为丹江口一张靓丽的文旅名片,年接待游客超过1600万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对南水北调工程念兹在兹,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要求“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十年奋斗,十年坚守,十年见证!这是一个国之大策的世纪工程,数十载前赴后继,初心不改;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人文史诗,数十万移民告别家园,生根他乡;这是一次治水兴水的接续奋斗,数千里引江北上,纵贯山河。在库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泓清水将以流动、鲜活的方式,承载着移民和南水北调建设历史的记忆,搭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奔腾至远方……

  (记者:孙俊、胡傲蕾)

  (部门内容素材和图片,来源“丹江口融媒体中心”)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