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航海日|云南没有海,这个日子却因云南的他命名……

中国航海日|云南没有海,这个日子却因云南的他命名……
2024年07月11日 12:01 云南网

  云南地处内陆

  千百年来

  海洋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

  然而在这里却诞生了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

  7月11日“中国航海日”的设立

  也与他有关

  他就是郑和

  今天让我们

  循着郑和的足迹

  看看云南与他的故事

  ↓↓↓

  “中国航海日”因他命名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率领着庞大的船队,从南京龙江港出发,循长江,抵达苏州太仓刘家港,进入大海,到达福建长乐太平港,再起锚向西洋进发。“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开始了规模空前的远航。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编队模型

  之后,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历时28年之久,访遍了东南亚一带至印度洋周边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这一壮举,标志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空前发展、明代中国发展至中国古代航海外交的巅峰,在中国古代中外关系史乃至全球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7月11日,是郑和首下西洋的日子,2005年,国务院正式将这一天确立为“中国航海日”。

  滇池岸边,郑和精神永续传承

  7月11日,一年一度的郑和文化旅游节如约在滇池南岸的昆明市晋宁区开幕。600多年前,郑和出生在月山脚下的和代村,五百里滇池也成为他与航行缘起的地方。

  来到晋宁,处处可见郑和文化的痕迹,在郑和文化旅游节,人们载歌载舞,将郑和的故事不断传扬。在郑和公园,郑和纪念馆、郑和故居、三宝楼、郑和之父马哈只墓等讲述着郑和的事迹;在城市里,有郑和路、郑和文化广场、郑和故里亭、郑和主题公交车……

   步入郑和公园,拾级而上,便能看到郑和像端庄威严地伫立着,他左手持剑柄,右手握航海图,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2023昆明郑和文化旅游节的开幕现场

  “小时候我知道昆明的昆阳出了一个人叫马三宝,也就是闻名遐迩的航海家郑和,他下西洋去了大海那边。”著名画家钟开天出生于云南昆明,谈到自己创作《郑和下西洋》长卷的初衷,他这样说道。

  长卷的创作对于钟开天来说,同样是一场意志力的极限挑战与较量,期间不仅要应对技术难题,还要克服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

  动笔之前,钟开天先用4年时间研究国内外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大量著作和文献资料,沿着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实地探访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在马来西亚,钟开天看到马六甲至今还有郑和纪念馆、三保庙、郑和井、三保山等有关郑和的地点。

7月9日,《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中国画天津特展隆重开幕

  最后,历时13年,他完成了这幅高1.2米、总长500米、重360斤的长卷。全画共3卷18章,展现了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300余个场景、1.7万余个人物、1000余车船舟楫以及各类飞禽走兽1500余个。画作再现了600多年前郑和船队的航海壮举以及亚非多国人民的生活风貌。

  和平交往故事不断续写

  2024年是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6月6日,中国—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晚宴在昆明举行。

中马建交50周年晚宴现场 记者 王靖中 李文君 摄

  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播撒和平与友谊的种子,中马两国守望相助、彼此交好,友谊使者郑和更被视作中马交流、文明互鉴的象征。

  近年来,中马两国一直在续写和平友好、交往交流的新篇章。两国高层领导互访频繁,经贸合作取得突出进展,人文交流拉紧了情感纽带。2023年12月1日,中马两国采取了互相免签政策。此后,每个月赴马来西亚旅游的中国游客平均超过27万人次,旅游热度空前。

  对于中国马来西亚商会(昆明)署理会长张絖雱来说,多年在中国的工作经历,让他对两国国情、政策及商业思维有了深入了解。为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张絖雱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搭建了马来西亚形象馆。

  如今,依托马来西亚形象馆,商会为昆明本地及国内企业提供马来西亚的市场信息和行业指导,帮助他们规避风险,为寻求在华投资与业务扩展的马来西亚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促进了中马企业的有效对接与合作。

  同样因为郑和而为中马双向交流努力的还有中国郑和研究会。2024年5月7日,纪念中马建交50周年论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中国郑和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治国在活动现场感慨颇多,他表示:“研究会致力于讲好郑和故事,联合相关省市、研究机构,做好郑和的研究,为马中双方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促进马中双向友好交流。”

马来西亚形象馆 记者 字剑飞 摄

  畅联畅通,云南“转身向海”

  近年来,“出海”成为云南新热词。

  自2021年中老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以来,铁路客货运呈双旺态势,水果、蔬菜、鲜花……越来越多的高原云品走出国门、远销海外,中老铁路列车在广袤的土地上飞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流动,不断促进中老两国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带动云南从“铁路+”走向“开放x”,实现了“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动人递进,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

中老铁路 王潘博 杨永全 吴猛 杨紫轩 摄

  除了备受瞩目的钢铁新丝路,“黄金水道”的建设也是云南人民通江达海、向海图强愿景的生动体现。

  云南地跨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水路交通北进长江、南下珠江,沟通两洋(印度洋、太平洋)、连接三亚(东亚、东南亚、南亚),整体呈“两出省、三出境”的水运通道格局。立足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高质量推进港口、航道规划和建设,进一步提升水运互联互通水平是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云南水路交通持续推进“两出省三出境”通道及“多库湖区航运”建设。

建设中的东川港 记者 彭锡 摄

  2024年7月1日,金沙江上的综合枢纽港——东川港如期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具备初步靠泊条件,东川港客运码头成功试运行。此外,预计今年10月,东川港格勒中心作业区工程将全部完工。

  目前“一出省(金沙江—长江)、一出境(澜沧江—湄公河)”和多库湖区水运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水运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逐步提升,顺着江河奔流,云南“转身向海”。

  云南没有海

  却诞生了伟大的航海家

  云南人对海的向往

  也是对探索精神的不懈追求

  在云南奔赴海的故事中

  郑和精神一直延续传承

  和平与友谊的故事不断书写

  对外开放的步伐愈加坚定

  未来

  云南与海还会有什么新故事

  让我们一起期待~

  综合自云南网、开屏新闻、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光明网、参考消息网

  策划:吴珺

  编辑:沐贞 张潇予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