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筑梦青春 “乡”约盛夏

筑梦青春 “乡”约盛夏
2024年07月18日 16:10 新浪新闻

  眼下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如火如荼

  怀揣着实干之心,大学生团队出征奔赴基层

  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共同缔造等

  国之大者与省之要事

  在基层一线大舞台开启实践成长之旅

  荆楚学子们将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将青春火种撒向基层一线

  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贡献青年力量

  华中科技大学

  童“话”非遗,走进大漆中的气象万千

  一漆一绘,一扇一画。7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赴襄阳市“童‘话’非遗”暑期社会实践队带领同学们完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漆扇体验课。

  动手前,同学们先了解漆扇的起源、历史与发展,对漆扇的制作的工序也充满了好奇。漆扇上漂亮的色彩与绚丽的图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同学们纷纷跃跃欲试。

  非遗体验课上,同学们挑选了形状各异的白扇,叽叽喳喳地讨论着,等待着把脑中的灵光一现变作漂亮精美的艺术品。

  传承非遗文化,把非遗文化带入校园进行推广与传承,是“童‘话’非遗”实践队的目标。“把漆扇带入课堂,同学们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探索,深入接触非遗文化,了解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实践队队长吴思瑾说。(湖北日报客户端宜城频道通讯员 杨继勇)

  武汉大学

  溯流万里长江 武大学子启航

  “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是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峡大坝凭栏远望时发出的号召。7月10日,循着总书记的脚步,“智慧赋能水安全,数窥江河守安澜”武汉大学长江流域防灾减灾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调研实践队到达了探寻长江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第一站—宜昌,并展开实地调研活动。

  7月10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这座世界级的水利工程不仅是长江流域防洪减灾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能源战略的关键支撑。在智慧调度大厅里,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科技与水利工程的深度融合。三峡大坝通过其智能化调度系统和现代化设施,能够有效控制来自长江上游的洪水,根据上游降雨情况和水位变化,及时调整水库水位,减缓洪峰通过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下游地区的洪灾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峡坝顶上,实践队驻足观坝,万仞高矗,国之重器,民之三峡。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本科生邱星耀感慨万分:“目睹三峡大坝的雄伟壮观,我为我们国家拥有这样的国之重器而自豪。”随后实践队来到黄陵庙水文站,亲眼见证水文监测技术和校核方法的实际应用、深入探访水文工作者的日常。作为我国建设规模大、测验项目全、仪器设备先进的水文站之一,黄陵庙水文站在观测河流流量、水位、降水等方面意义重大。队员们详细了解了水位流量、水质监测等一系列水文测验过程和工作原理,切身感受水文数据对防洪减灾和三峡大坝防洪调度的深远价值。

  在与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的座谈会上,中心技术骨干向同学们介绍了在防洪减灾工作中独立自主开发的水情遥测系统,被誉为防汛工作的“预警机”、水库调度的“参谋部”、水雨情的“千里眼”,是开展好枢纽防汛、电力生产、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三峡梯调中心如何应对连续暴雨天气影响?”技术专家向同学们介绍,需进一步加强系统性联合防洪调度,既要解决梯级水库什么时候拦、哪个水库先拦、每个水库拦多少的问题,还要考虑枢纽大坝安全、航运、发电等多方面因素。每一次调度背后,不仅是审时度势、精密测算,更是多方考虑的平衡协调。在提问与解答过程中,队员们进一步明晰了三峡梯调中心防洪预警发展方向与生态治理目标,对推动长江模拟器赋能流域水灾害治理充满信心。

  实践队指导老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肖宜谈到:“此次调研实践使同学们受益匪浅,结合实地考察,为将来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如长江模拟器等,来提升防洪减灾现代化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据悉,武汉大学长江流域防灾减灾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调研实践队将奔赴长江上中下游流域,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调研长江流域各地在防洪减灾方面的工作举措和取得成效,结合武汉大学夏军院士“长江模拟器”的最新成果,为提升长江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通讯员 邓力源 慈晓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暑期托管  “带娃”有一套

  7月9日,松滋市陈店镇“暑假学堂”爱心托管班温情启航。陈店镇携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融益筑梦”志愿服务队的20名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艺术特长和对支教充满热情的志愿者,为143名的学员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孩子们开心过暑假,家长们放心去工作。

  此次托管活动根据年龄段共设置5个班,各托管班人数为30人左右,以辖区内农村留守儿童为主。

  托管班怎么“托管”些啥?“我们不仅提供公益性暑期看护服务,还立足于孩子们身心发展的需求开设了针对性的特色课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志愿者代表介绍,托管班以“巩固知识,培养习惯,提高素质”为目标,开设了传统文化、红色教育、财商教育、兴趣拓展、安全教育、课业辅导等特色课程。

  “融益筑梦”支教团表示,后续还会开设更多有趣的课程,与小朋友们在托管班一起度过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假期,收获知识、友谊和快乐,为今年的夏天留下美好的回忆。(湖北日报客户端松滋频道通讯员 高梦雪)

  华中师范大学

  传递暑期支教接力棒,将美育带到乡村小学

  7月17日,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爱之音”圆梦服务队队员们结束了在秭归县两河口小学的12天支教生活。这也是服务队自2017年以来,第7次在当地开展暑期支教。

  

  支教队伍由35名大学生组成,分别来自华中师大音乐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学院。他们协助两河口小学举办2024年“七彩假期”夏令营,担任夏令营的小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社团课程,将美育带到乡村小学。

  参加夏令营的孩子超过400人,既有幼儿园小朋友,也有小学和初中学生。支教队员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社团教学,带领孩子们走进一个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

  队员们开展主题班会,带学生们唱响少先队队歌,成为生动的“美育+思政”课堂;为孩子们排练合唱《星辰大海》《青春不打烊》《一起向未来》等正能量歌曲,引导他们在歌声中向美、向善;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教孩子们使用和演奏口风琴、电子琴、葫芦丝、鼓等乐器。小老师们精心选曲、备课,让音乐之美浸润孩子们心灵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学会用音乐传递爱与力量。

  队员们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与书法、手工等其他实践类社团活动。小老师耐心地教孩子们掌握正确的握拍、挥拍姿势,在发球、接球中,感受体育的魅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在制定社团教学计划之前,支教队员对夏令营学生进行了水平摸底,分为零基础、有基础和基础较好等不同层次。在社团教学中,队员们分别负责不同层次的学生,以确保有针对性的教学。考虑到年龄差异,体育社团也进行了分组。

  如何激发“零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速入门并跟上进度?支教队员尝试了多种方法,包括设计趣味性的入门课程、引入游戏化学习元素,以及增加师生互动等。最终,通过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个性化辅导,较好地解决了问题,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取得了显著进步。

  担任电子琴老师的华中师大音乐学院2023级本科生何全智,喜悦地分享了一个细节:有个孩子初来乍到时,对乐谱和键盘一无所知,但通过针对性的教学,不仅掌握了音名和键盘基础,还学会了演奏《小星星》等简单曲目,从“零基础”到能自主弹奏,进步显著。

  “支教过程中,我们虽然也会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但更多的是温暖而难忘的回忆。”华中师大音乐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馨怡已连续三年随队到两河口小学支教。她深有感触地说,让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的梦想”主题班会,与预想的回答不同,孩子们大多回答希望爸爸妈妈能多回家陪伴他们,或是希望家人身体健康等,这些温情朴实的回答让她很受触动。正是在那一刻,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支教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心灵的触碰、爱心的传递与成长的陪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韩晓玲 实习生 江思瑶 罗之南 通讯员 方梓淇)

  华中农业大学

  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挖掘乡村振兴密码

  7月15日至18日,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襄阳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襄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尹集乡姚庵村调研,挖掘乡村振兴密码,积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团队成员来到姚庵村荷花湖,数之不尽的荷花已经争相开放,湖中荷叶连天,不经意间“园影覆华池”的美丽景象早已闯入眼帘,站在湖边上闭上眼睛,迎面就会扑来空气中清新的花香,沁人心脾。

  姚庵村抢抓近郊优势,根据村庄特色,因势利导,分层次分品种分季节在黄家湾、桃花岭等山上种植果树,全村开辟荒山1000余亩,奋力打造全村农文旅融合产业,建成鲜桃采摘体验区,打造桃花岭、荷花湖、牡丹园等10余个网红景点。

  这些体验区和景点,使姚庵村在襄阳有了不小的人气,在很多襄阳人的微信朋友圈里,牡丹园的房车露营基地、荷花湖的阳光玫瑰葡萄采摘、桃花岭的漫山桃花美景都曾亮相,不少外地游客也慕名来到此地。

  在桃花岭,成员们看到了依照当地生态优势所建造的采摘园、有机菜园、农家乐、研学基地和各种宣传画廊,体会乡旅发展给赤溪村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据该村经管站长介绍,村里的产业基本稳定,村民能致富,村集体的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村民年均收入超过2.8万元,80%的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找到合适工作岗位。“不用外出就能就近打工,还能照顾家里的孙子,我觉得怪好的。”姚庵村五组一村民赞同道。

  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刘建晓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乡村发展服务。他们用爬虫爬取各大平台的用户评论,生成游客需求词云,为姚庵村的改进方向提供建议。利用这几天收集的图片,和当地提供的作物资料,调用百度地图API,制作带有AI讲解功能的姚庵村导游程序,提供特色农作物讲解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实践团成员王佳辉表示,这次实践活动不仅看到了“乡村旅游”助推了乡村发展,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农村发展,感受到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湖北日报客户端襄城频道通讯员 周向华 李鑫乐 李嘉鹏)

  湖北经济学院

  为偏远山区因地制宜发展传统农业贡献智慧

  为响应2024年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的号召,7月5日至9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RA006”实践团队走进建始,调研偏远山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传统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等内容。

  在为期5天的调研活动中,10名师生先后到县农业农村局、猕猴桃产业基地、长岭岗林场、烈士陵园等地开展实践活动,详细了解建始猕猴桃产业种植、加工、销售情况;实地体验建始康养文旅带来的乡村变化。

  本次实践活动将充分发挥团队自身专业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依托学科专业特色,组建实践团队赴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开展调研访谈、进行科学研究、提出解决方案、验证实际效果,通过开展专业性、学术性、长期性科技创新实践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与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业工厂合作,争取政策、资金、项目上的支持,形成实践成果。(湖北日报客户端建始频道通讯员 雷泽朝 王瑜婷 袁启烨)

  武汉传媒学院

  建设特色乡村 助力美丽大悟

  7月11日,武汉传媒学院传媒技术学院“建设特色乡村,助力美丽大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驻守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严畈村,探寻藏在“乡村土壤”中的工匠精神。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竹编传承人翁师傅的带领下,走进严畈竹编生活馆。馆内,一件件精美的竹编工艺品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宛如一场视觉盛宴。在翁师傅的悉心讲解下,团队成员不仅学习了解这些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更是亲自体验竹编的基础技法。竹条在指尖折转,编织出的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更是深刻领悟其蕴含的工匠精神。

通过亲身体验,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了竹编技艺的独特魅力,也更加敬佩那些默默坚守、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匠人们。通过亲身体验,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了竹编技艺的独特魅力,也更加敬佩那些默默坚守、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匠人们。

  团队成员高思杰表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竹编编制,让我深刻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魅力。竹编这项古老的手工艺,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湖北日报客户端大悟频道通讯员 张坤)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麦田守望者”连续9年开展志愿服务

  “这个夏天,我们又来啦!”7月11日,在仙桃市毛嘴镇古堤村的开班仪式上,队长王娜饱含深情。

  从2016年开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连续9年来到仙桃市毛嘴镇,和这里的小朋友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愉快而难忘的夏天。

  “老师,明年你还会来吗?”去年夏天郭哲瑞小朋友的依依不舍有了回答,今年她们又来了,每年不同的年轻人都有着一个相同的信念,那就是赴一场夏天的约定。

志愿者细心指导,帮助孩子们解疑答惑。
传民间艺术,识扎染魅力。传民间艺术,识扎染魅力。

  志愿队以国学知识、科学实验、趣味手工、课堂游戏四个环节开展丰富的活动,培养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科学奥秘的探知欲。(湖北日报客户端仙桃频道通讯员 雷光胤 王娜)

  

  湖北文理学院

  情暖夕阳 爱满乡村

  7月10日,襄阳市襄城区尹集乡姚庵村联合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志愿服务队开展了“情暖夕阳,爱满乡村”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的老人们送去了温暖与关怀。

  

  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与老人们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起居和饮食情况。同时,队员们还为老人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生活用品。(湖北日报客户端襄城频道通讯员 陈怡欣)

  武昌工学院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近日,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艺绘描花灯,持守照党心”三下乡实践团队来到城关镇金桥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带来一场充满知识与温暖的特殊课堂。此次活动不只是为了传授绘画技巧,更希望通过艺术的形式,向留守儿童传递红色文化和党的温暖。

  团队成员给孩子们讲解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并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和绘画实践,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党的历史,感受了红色精神的魅力。(湖北日报客户端红安频道通讯员 徐芷妍 戴子怡)

  长江大学

  茶润童心 “乡”约振兴

  

  (湖北日报客户端荆州区频道)

  湖北民族大学

  暑期“三下乡” 共献青春力量

  暑假期间,湖北民族大学的学生深入恩施各地,开展普通话推广、学生阅读调研、急救知识普及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采用调研、知识宣传、支教多种形式,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基层服务等领域锻炼。

“寻旅绘硒”实践团队在白杨坪镇麂子渡村几多乐大棚蔬菜基地实地体验。(通讯员 巫延月 摄)“寻旅绘硒”实践团队在白杨坪镇麂子渡村几多乐大棚蔬菜基地实地体验。(通讯员 巫延月 摄)
“守护花蕾”志愿服务小分队在三岔镇莲花池小学进行急救知识普及。 (通讯员 杨思琪 摄)“守护花蕾”志愿服务小分队在三岔镇莲花池小学进行急救知识普及。 (通讯员 杨思琪 摄)

  开展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深入基层,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青年学生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篇章,在基层绽放“实干之花”。(湖北日报客户端恩施市频道通讯员 杨清密)

  湖北师范大学

  打造既“托”又“管”还“教”的爱心课堂

  7月17日,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服务队在黄石市黄石港区覆盆山社区暑假学堂开展“三下乡”暑期支教活动,倾力打造既“托”又“管”还“教”的爱心课堂。

  志愿者高雅婷从生活中和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讲起,向同学们讲述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与厚重的历史,深入浅出,引发了许多小朋友的共鸣。

  志愿者们根据自身优势与小朋友进行结对,开展一对一专项辅导,结合学生学龄段及个人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因材施教。

  “教育,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做一名好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启智,更要润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服务队将坚持弘扬教育家精神,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育并举,诚心培苗。(湖北日报客户端黄石港频道通讯员 余茜妍)

  武汉文理学院

  青春筑梦邹岗 文理情暖邻里

  7月15日,武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华韵心文化志愿服务队走进孝昌县邹岗镇邻里驿站,开展“青春于行,情暖人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在了解社区建设,实施基层服务的同时,走进社区“暑假学堂”爱心服务班,为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活动。

  活动伊始,志愿者化身为知识的灯塔,为社区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安全教育课。从夏日防溺水的小贴士,到防拐防骗的智慧妙招;从交通安全的红绿灯规则,到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救互救技巧;从食品安全再到居家安全的每一个细节,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类安全知识。

  志愿者们让社区的同学们深刻理解到安全的重要性,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方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志愿者还发现当地儿童存在潜在的心理需求,特开设了“寻找爱的旅程,让爱无‘碍’”的心理健康课程。志愿者巧妙地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用温暖的笑容、鼓励的话语引导同学们回想自己的真实经历,让同学们感受到来自父母、志愿者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的温暖与支持,从中认识自我、理解爱、享受爱。

  宣讲结束,志愿者们与同学们共同开展了趣味运动项目,一曲欢快的“搓衣舞”与绚烂的“桃花朵朵开”热身操,不仅点燃了全场的热情,更让每一位参与者的身心在欢笑中得到了彻底的释放与舒展。

  随后,创意无限的“能量传递”游戏拉开了团队竞技的序幕。同学们与志愿者们迅速融合,默契分组,以接力赛的形式传递着爱与能量,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会了相互信任与支持。(湖北日报客户端孝昌频道通讯员 黄小斐 周雅君 柳浩明)

社团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