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如何让教育科技创新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山东这样计划

如何让教育科技创新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山东这样计划
2024年08月31日 07:30 新浪新闻

  

  play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战略部署,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进一步细化了“施工图”。全会要求,“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部门协同推进科技创新的机制”“加快建设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集聚高地”“构建支持全面创新机制”。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首在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的意见》(简称《意见》)对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作出了重点部署。“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三者同轨同向又相互助力。当前,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战略、民生三大属性,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深化‘四链’融合、畅通良性循环,更好服务我省‘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省教育厅厅长李明说。

  今年,我省首个新建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康复大学实现建校招生。截至目前,全省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61所,其中本科院校71所、高职高专院校90所,研究生培养单位达到35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全省高校集聚了百余名院士、千余名国家级领军人才、四万余名优秀博士教师组成的“百千万”战略人才梯队。“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创新人才的‘蓄水池’。”李明表示,按照部署要求,下一步将加快推动规划内高校设置项目落实实施,聚焦区域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着力扩增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持续优化高等教育布局。

  荣成市石岛湾中学是一所沿海乡镇学校,生源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60%。通过城乡学校联盟内集体教研、磨课等,与市直学校共享优质教研资源,该校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近年来,山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先行创建,并锚定学位资源供给短板,城乡一体化大力扩增优质资源。同时,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推行11项重点任务和42项重点改革举措。

  “人民满意是检验教育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意见》对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作出具体部署,贴合基层,务实管用。”荣成市教体局局长刘志刚表示,下步荣成市将围绕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教师交流,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重在抓好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变量。全会要求,加快构建部门协同推进科技创新的机制,健全崂山实验室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山东科技大市场运营机制、“山东好成果”遴选发布机制。

  “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完善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和治理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省科技厅厅长孙海生说,《意见》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机制作出重点部署。这一系列新举措新要求,为进一步破解科技领域改革难题、充分激发我省创新创造活力指明了前进方向。

  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科研团队通过阿尔法磁谱仪(AMS)首次在我国本土完成突破性科学发现;山大华天软件推出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云架构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去年以来,通过“山东好成果”遴选发布机制,我省有组织地遴选和发布重大科技成果,为技术找场景、为成果找市场,真正将“技术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今年,省科技厅探索建设山东科技大市场,为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全流程服务,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截至七月底,累计挂牌科技成果项目638项,挂牌金额5.17亿元,成交金额4.42亿元。

  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孙海生表示,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创新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高能级创新平台缺乏、科技与产业融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与市场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进一步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机制、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等方面改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科技贡献。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以人才培养和评价改革为引领。《意见》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重点部署。记者从省委组织部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全省组织部门将以“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建设为总牵引,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人才政策保障机制,深化拓展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着力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集聚高地,不断释放人才引领发展效能。

  “‘双聘双跨’有助于帮助我们突破身份的束缚,让我们在校企科研项目合作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度,进而沉下心来、集中精力为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印发实施意见,探索建立“双聘双跨”校企人才共享机制,青岛理工大学副教授逄博成为首位被高校、企业联合聘用的“科技副总”,牵头开展极端环境混凝土材料领域的技术联合攻关,帮助企业加快摆脱国外技术限制。

  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陆莹表示,深入贯彻落实全会关于“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新区将聚焦“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和高校众多、产业富集的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双聘双跨”校企人才共享机制,聚力打造校企人才创新共同体,进一步拓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让更多科技成果从高校院所“实验室”走向企业“生产线”。

  产业人才是推动县域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县域人才工作的重点。作为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邹城市把机器人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突出人才引领、龙头带动、平台支撑,柔性合作引进机器人相关领域院士5人,集聚机器人企业26家,机器人产能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式”增长。

  “《意见》对积极探索适合县域发展特点的人才集聚、产才融合发展路径具有指导意义。”邹城市委书记远义彬表示,邹城市将进一步突出需求导向,聚焦产业升级关键点、未来产业生长点,大力实施人才“沿链”集聚行动,着力打造“创新型企业家+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产业创新人才队伍,推动产业和人才深度融合,塑造人才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大众日报记者 张依盟 杨帆)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