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理响中国】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理响中国】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各方面内容。其中,第十部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并作出了具体部署,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了方向。

  构建多维的对外传播格局

  做好国际传播,健全的传播渠道是基础,现代化的传播格局是重要保障。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需要一个多渠道、立体式的对外传播格局作为支撑力量。

  所谓多渠道,就是要构建囊括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图书图版以及新兴媒体在内的媒体渠道,并建立起对外传播渠道之间的互动机制,联动企业、社会组织、所在国媒体等各类非媒体渠道,形成传播矩阵。在传播渠道建构中,主流媒体既是对外传播权威信息、观点、理念的主要阵地,也是联动其他传播渠道的主力军,是对外传播格局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打造一家乃至几家在国际舆论场中说得有力、传得广泛的主流国际媒体。同时,在多渠道传播矩阵中,每一个部分要有准确的定位,承担起各自责任,建立联动机制,使多渠道能够形成一体化传播效果。

  所谓立体式,就要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到国际传播中,统筹媒体、中央、部委、央企、地方、城市、高校等各类传播主体,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叙事内容。国际传播不只是媒体的事,还关系到社会系统中的方方面面。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企业、社会组织、公民越来越多的“走出去”,而他们的经营、活动、言行等都事关国家形象。因此,现代化的对外传播格局要对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各类组织进行统筹,从而建立起立体化的传播格局。

  构建多渠道、立体式的对外传播格局,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基础设施。在我们构建更有效的国际传播体系时,要夯实基础设施,让传播渠道畅达全球,打破一些国家媒体对我国的片面报道格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传播格局。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内容建设是根本,而话语表达和叙事方式是决定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方面。要根据区域国别的历史文化特点,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采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把想讲的和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让海外民众参与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经历,使中国文化、中国理念、中国故事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首先,要重视区域国别研究及传播,提高话语创新的针对性。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习俗具有郊区区域国别特色,“一刀切”的话语口径,即便传出去,也很难大范围引起共鸣。因此,有必要在国际传播领域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习俗及其媒体体制机制、新闻传播观念等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区域国别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话语创新。

  其次,要重视生活、工作、情感元素,提升中国叙事的感召力。近年来,讲故事理念逐步深入新闻界,然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一门大学问。讲好故事,既要讲事实、细节、情境,也要讲情感。这就需要有在地化的意识,从本地人的工作、生活中发现触动情感的元素,融入中国故事之中,激发海外民众的情感共鸣。创新中国叙事体系,要找准中国元素与海外民众的情感联结点,从而提升中国叙事的感召力。

  最后,要重视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的体系化建构。开创国际传播工作新局面,要充分认识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性。在国际舆论舞台上,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是国际话语权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所在,关系到国际道义制高点的抢占。为此,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新范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提炼和展示能够体现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以此作出体系化建构的基础。同时也要积极破除西方话语霸权,打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国际传播瓶颈。

  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明交流互鉴,并积极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加强交流互鉴,共同绘就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可靠的蓝本。

  在全球化把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而国际格局又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全球文明倡议回答了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着力点。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首先要注重提炼和宣介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标识性概念。作为世界上唯一延续了五千多年的文明,中华文明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有必要把中华文明传播出去,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也让世界从中华文明中汲取营养。这首先需要我们自己全面把握中华文明,并提炼、宣介、展示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标识性概念,为中华文明海外传播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也要探索有效的践行机制。践行全球文明倡议,需要世界各国携起手来,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成就,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为此,要尝试通过论坛、组织、基金等各种方式,探索一条可付诸行动的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世界各国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可以先行先试,逐步探索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扩大国际人文交流

  国际人文交流通过文化、教育、艺术、体育等领域的互动,帮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增进对彼此历史、文化、社会和生活方式的了解。这种了解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尊重。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关键在于加强文化、教育、艺术等多领域的合作交流,前提是有一个便利的合作交流机制。

  扩大国际人文交流,要全面把握人文交流形式,系统建设人文交流平台。如,通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音乐会、电影节等活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和欣赏,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学生交流、合作办学等方式,促进国际间的教育学术往来,加强教育交流;通过学术研讨会、学术合作等方式,拓展学术交流;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打破地域限制,积极拓展数字化人文交流活动,扩大人文交流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等等。

  扩大国际人文交流,涉及出入境、交流对象属性等具体事项,会给国际人文交流带来一定障碍,也在一定程度束缚了国际人文交流的发展。因此,如何推动“走出去”“引进来”管理便利化,是扩大国际人文交流需要破解的难题。为此,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常态化机制、白名单制等方式,提高开展国际人文交流的便利程度。同时,鼓励一些优秀的国际人文交流活动和平台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开展国际人文交流的样板。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

  审核:李建军

  报纸编辑:刘娟

  网络编辑:赛音

中国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