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昔日批发市场变身元宇宙产业空间

昔日批发市场变身元宇宙产业空间
2024年10月16日 09:59 北京青年报

  以“绣花功”精细化提升街巷环境,老街变成“慢行步道公园”,昔日批发市场转型发展数字产业、开展智慧化政务服务……近年来,在大力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过程中,北京市接续打出提升城市品质的“组合拳”,涌现出无数鲜活案例,写就了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又一个生动注脚。10月1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北京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在东城区的街巷里读到了一本厚重的“700年老街‘焕新记’”,也在南中轴看见了一幅“筑巢引凤”推动区域产业腾飞的宏伟画卷。在北京的角角落落,更新的力量正持续激发着这座城市发展的活力。

  精细提升环境

  杂乱老街变身“慢行步道公园”

  临近中午,东城区朝阳门南小街饭馆门前便道上宾客盈门,行人们悠然自得地在花园中穿行,老人和孩子们在新落成的凉亭中休憩游乐。而朝阳门北小街,孚王府东门外的老照片和一幅幅史家小学同学们的新画作吸引了来往人们驻足欣赏……历时近一年,朝阳门南、北小街的提升工作近期正式告竣,成为“小而稳”“小而美”“小而活”“小而精”的全市首条“慢行步道公园”,用“绣花功”开展精细化整治提升,这条700多年的老街正焕发出无限生机。

  东城区委常委、副区长孙扬介绍,过去,这里空间尺度失当、道路功能失调、公共空间失序、绿化景观失衡、多元治理失联等诸多问题不断暴露,是“接诉即办”案件的高发区。对此,从2023年底开始,东城区实施朝阳门南、北小街环境整治提升,覆盖了北起南门仓胡同西口,南至长安街的长约2.3公里路段。

  顺应交通出行方式的变化,本次改造将道路资源重新分配,打破传统步行带、绿化带、停车带、自行车四带空间均匀布局,增加了慢行空间,调整了有效宽度。整治后,朝阳门南、北小街全线的人行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均不低于3米,机动车道单车道宽度控制在3米至3.5米之间,打造安全畅通的慢行空间。

  如今,漫步在朝阳门南、北小街,四处绿意盎然,尽显生机。本次提升,东城区通过打开封闭绿地、提升景观节点、引入低维养护植物群落、增加绿化层次等四项措施,推动朝阳门南、北小街从“道路林荫化”到“街道公园化”转变,打造可游览、可观赏、可休憩的小街“慢行步道公园”。全街4600延米围栏全部拆除,充分利用旧有植物,将原来9960平方米的封闭绿地调整为11330平方米的开放绿地;西总布胡同东口南侧,新增了一个近1400平方米的街角口袋公园“总布拾光”;南门仓胡同西口,23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仓礼园”也备受居民青睐……通过多举措“见缝插绿”,整条小街绿意倍增。

  上方的棕色牌匾写着“小街炒货”,下方有“边果”“长生果”等趣味墙面装饰,一旁引用了《燕京岁时记》中的精彩词句:“栗子来时,用黑砂炒熟,甘美异常……”位于朝阳门南小街127号的小街炒货已在此经营了近20年。最近,食客们买炒货总会多看几眼新门脸,有人还会拍照留念。这是本次焕新改造的商铺之一。

  仔细观察发现,如今,整条街的烟火气更浓了,也更加时尚了。原来,在本次提升工作中,针对沿街商铺,东城区通过统规自建开展了“共益·创生”小街店铺提升行动,引入了百余家设计团队与商家结对,引导商户用低成本自主升级广告牌匾等品牌形象。改造后,沿街商户面貌焕然一新,不仅突出不同商铺的个性,且显得更加美观时尚、现代感十足。

  建设产业生态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聚焦元宇宙

  崭新的金属幕墙,简洁优雅的立面格栅,有序的道路和绿化……曾是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交易中心之一的北京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完成“华丽转型”,变身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并已于今年8月正式投用。园区内融合了“产业办公+服务商业+园区公寓”多元业态,将建设国际一流“文化+科技”新地标和数字经济新高地,元宇宙相关产业正在这里加速聚集。

  走进园区,这里窗明几净、现代感十足。园区内可提供近10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3万平方米服务配套、近500套人才公寓,目前已吸引270余家企业入驻。据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福介绍,这些入驻企业中有约70%是科技类企业,以元宇宙为主要特色。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服务好企业发展,园区不仅有相关配套服务,更提供全面的产业服务,建设元宇宙产业服务平台,引导元宇宙上下游企业在此集聚。

  “做园区一定要做好生态建设,我们的园区中有大企业,也有小企业,有的聚焦数字人,有的研究穿戴设备,有的瞄准应用场景,大家互相成为伙伴、互为支撑,开门合作干事业,共同发展。”闫福说。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只是整个南中轴地区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伴随着南苑-大红门地区区域性批发市场疏解任务的全面完成,疏解腾退空间的盘活利用和改造提升陆续释放大量的发展空间,为南中轴地区带来新一轮转型发展的重大契机。一大批项目值得期待:中央芭蕾舞团业务用房扩建项目明年正式投用,国家自然博物馆年内实现开工建设,首都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方案已基本稳定,正在积极推进各项前期工作。全国首家、线下规模最大的“京东生活港”计划年底亮相,打造7万平方米潮流购物空间。福海国际大厦正转型为大红门数智产业大厦,目前已启动招商。规划1.6万亩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已建成万亩绿地景观,正在加快建设首都南部最大公园群落,高59米的观景平台已成为城南观景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如今,南中轴地区蓬勃发展,正在打造引领首都南部崛起的生态轴、文化轴、发展轴。

  优化营商环境

  数字赋能“南中轴政务会客厅”

  走进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的工作人员正各司其职,服务着前来办事的市民。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前身是主打服装批发的福成大厦,转型升级后聚焦政务服务,自2021年4月开厅运行。这是全市首个将“疏整促”腾退空间转换为政府为企便民服务空间的项目,是全市首批将专业大厅全部聚合至“一门”的区级政务服务中心,也是全市首个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文明实践、公共文化、国际人才、金融服务、公共法律、公共资源交易的综合城市空间,是丰台城市更新的新地标。运行三年多来,该中心已接待590万余人次。

  在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内,聚合了23个专业分中心,1500余个区级事项,企业开办、房屋买卖、结婚登记、医保社保、护照驾照等与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全部集中至“一门”办理,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有效破解了企业群众办事“到处跑、来回跑”难题。此外,这里还提供法律帮助、公证咨询、政策解读等便民服务,以及图书阅览、艺术品赏鉴、电影观影等文化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数字赋能,这里的业务办理尽显智慧,多项业务实现“集约办”。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出全市首批区级、街镇级电子证照“一码调证”应用场景,实现20类电子证照在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领域共90个重点领域的“免提交”,现已累计调用超1800余次,位居各区首位。全区在餐饮店、超市、便利店等40个行业推行“一业一证”改革,涉及14个部门,133个证,改革后共计压减材料135份,办理时长平均缩减47%,例如药店的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5.5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缩减比例为68%。同时,通过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主题平台,采用“智能辅助”“智能预审”“智能审批”等手段,减少办事人员跑动次数。开设24小时“不打烊”自助专区,实现在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即时查询、申报和智能审批,并将自助机延伸至街镇、重点楼宇、社区,构建“一刻钟政务服务圈”。

  设立丰台区贷款服务专区,设立“海外留学人才服务”专窗,建设“京津冀青年创新创业会客厅”,创设“绿通工作室”服务企业……通过和气服务、和美环境、和谐氛围,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正打造为有国际范、文化韵、烟火气的“南中轴政务会客厅”,助力丰台区的营商环境提质升级,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文/本报记者蒋若静

  摄影/本报记者袁艺

  责任编辑:李晓(EN035)

北京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