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年轻一代推动印度经济改革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7日10:41 东方网-文汇报 |
作者:吕宁思 对印度人来说,2003年12月2日这一天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印度在同一天内对外宣布:向欧盟保证斥资3.5亿美元,加入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巡航系统”开发工程;与此同时,印度国防部长宣布,将以6.5亿美元的价格向俄罗斯购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 透过这两笔与欧洲和俄国的大宗交易,国际观察家明显感觉到印度在国际舞台和区域安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雄心。而在这一雄心的后面,则是未来二十年经济发展的强大潜力和壮大综合国力的信心。 12年改革带来繁荣 印度1947年独立时,曾经把“自力更生”作为发展国策。将近半个世纪之后,这种“自力更生”被证明只是无用的空谈。于是印度从1991年开始了经济自由化改革。由于种族文化、财富分配和政治经济结构的传统特性,观察家对这个积重难返的贫穷大国能否改革成功,一直将信将疑。直到一年之前甚至去年年中,虽然有明确迹象显示印度的“好日子正在到来”,西方传媒仍然小心翼翼,用“缓慢和蹒跚”来形容印度经济发展节奏。只是从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人们才似乎真正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纽约时报》去年10月份发表的一篇记者实地观察文章这样描写道:“放弃禁欲主义,印度冒出追求奢华的年轻一代有钱人”。美国记者看到,在大新德里地区,购物城(Mall)人声鼎沸,停车场满无虚位。购物中心是印度经济繁荣的标志,第一座购物中心1999年才在印度出现,次年建立了第二座,但是不到4年间,富丽堂皇的购物中心就如同雨后春笋,预计到2004年年底,全印度将有150座购物中心,与购物中心城配套的是大量出现的中产阶级高层公寓、会所,以及为外资公司服务的电话中心等设施。 映衬繁华闹市场面的,是一组实在的统计数字:印度目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通讯市场,每个月增加100多万新手机用户;印度人每天购买1万辆国产摩托车;印度银行每年在国内放贷数量达150亿美元,以几十年来最低的利率刺激国内消费、建筑和借款信用卡愈来愈普及。就在2年前,在1.9亿印度家庭中,电视机拥有率只占31.6%,私家车拥有率更只有2.5%。从这些数字可以想象印度消费市场还有多么广阔的开拓空间,难怪来自外国和印度本国的大公司,都被这块次大陆所诱惑。 年龄优势推动持续发展 印度的改革虽然是由政府开启,但是却是由年轻人推动。与周边国家老龄化不同,印度是个富有朝气的国家,超过半数的印度人低于25岁,这样的年龄优势,是印度中产阶级不断壮大的基础。 2003年还是印度风调雨顺的一年。新德里政府原来预计2003年GDP增长为4.4%,最近则乐观宣布至少增长7%。今年外国机构投资者注入了50亿美元到印度市场,比去年多出6倍。孟买股票交易所指数从4月份至今,增长了超过50%,创3年新高。印度外汇储备已达到900亿美元。 为此,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到金融部长贾斯旺辛(Jaswant Singh),都喜气洋洋地接受西方传媒的采访。贾斯旺辛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形容印度正处于“爆炸性增长的边缘”。过去十几年,印度经济发展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在于仍旧占GDP四分之一和就业人口70%的农业十分落后,贾斯旺辛宣布,印度即将开始农业“第二次革命”,一举改变印度的贫穷面貌。 要与中国比耐力 人们谈到印度经济改革,总是将其同中国比较,印度人更是如此。瓦杰帕伊总理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承认印度对中国改革经验的重视,例如印度最近即将批准建立经济特区的法律,以特别税务政策鼓励出口。但是瓦杰帕伊对外界批评印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政策不力颇不以为然。他辩解说:由于仍然存在腐败的官僚体制,印度的FDI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是进入印度的FDI相当于GDP的1.7%,在政策上讲,这些投资的进出要比中国更为自由,而印度政府也正在考虑尽快取消外国投资受保护领域的门槛限制。瓦杰帕伊还称,印度金融领域在过去5年中迅速改善,用国际标准去衡量,印度债券市场堪称集透明、高速、效率和责任性于一身。印度银行的坏账比率远远低于亚洲各国,金融机构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就在一年之前,印度人还为中国迅猛发展的经济速度而瞠目。今年却骤然产生了谨慎的乐观,就是印度可能在与中国的“比赛”中靠耐力取胜。印度人说,他们的信心来自于企业精神、优秀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及稳健的制度。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