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理论创造活动的特点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14:00 人民网 |
试论邓小平理论创造活动的特点 杨育光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率领亿万人民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探索,几经艰辛,终于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发展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实践,具有自己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必须推动我们党的理论建设,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 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任何一种理论创造都离不开前人的思想资料,即对前人的思想成果要有所继承,同样,理论创造更要抛弃一些陈旧的、过时的观点,有所创新和发展。因此,那种对前人思想成果持一概否定的态度是不正确的;相反,唯本本是从,以为前人的理论是包医百病的“万应灵药”、千古不变的教条,也是错误的。邓小平的伟大,就在于他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为全党树立了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第一,针对“左”的思想的长期禁锢,党内外对待马克思主义讲继承多、讲发展少,甚至不敢讲发展的状况,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胆略和勇气,积极主张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多次强调:“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以往讲发展马列主义,一般都认为只是领袖们的事,而邓小平却第一次向全党和广大理论工作者提出了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任务,把这一重任不仅交给了党的领导干部,也交给了广大理论工作者。他说:“深入研究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作出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答案,这将是我们思想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对毛泽东思想的真正高举。”“这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正是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创了全党、全民、广大理论工作者广泛参与的学习、研究、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局面,产生了诸如初级阶段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等一批璀璨的理论成果。 第二,邓小平所讲的继承和坚持,是指要坚持马列主义的科学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三,邓小平把能不能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第一次把这个问题提到了战略的高度。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第四,邓小平把“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作为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前提和法宝;把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作为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的、必经的途径。 善于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推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首先,邓小平善于把握历史的脉搏,从中看出时代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他有战略家的眼光和韬略,善于洞察世界之潮流,适乎人群之需要,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其次,邓小平又有实干家的精神和泼辣风格,邓小平的最大特点是求实、务实,面对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他既不迷信前人,也不迷信本本。这是邓小平理论创造之所以生气勃勃的根本原因。 第三,邓小平善于抓住并准确把握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条件。一是他紧紧抓住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国内与国际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与教训。邓小平的思想和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依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训,深刻总结我党40多年来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说,邓小平理论创造的实践是对毛泽东2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经验的继承、开拓、总结和发展。二是邓小平紧紧抓住有利的国际条件,抓住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国际环境,而任何时期的国际环境都不可能是完全有利的,因而必须紧紧抓住国际环境中有利的方面,充分利用其有利的方面,扬长避短,才能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带领我们党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马列主义,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善于抓住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关键问题,突破性地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作为一个指导11亿人口大国的政治家,邓小平的实践有着超常的深度和广度。他的理论触角所及不是细枝末节,不是常规性的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全新课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是中国如何向前发展、走自己的路的一系列现实的、关键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有非凡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而正是在这方面,邓小平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例如,他支持了1978年前后在全国掀起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观点,主张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又如,他集中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丰富经验和智慧,扬弃了传统的“大、公、纯”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把社会主义看成只能以固定不变的单一公有制发展的观念,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确立了“三个有利于”是检验各方面工作标准的新观点,在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上,他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观念、新目标,在上述一系列以往为人们视为禁区的重大问题上,邓小平突破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表现了非凡的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 《光明日报》1994年3月13日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