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徐列作客聊天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14:31 新浪网
《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徐列作客聊天实录

《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徐列在新浪作客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徐列作客聊天实录

《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徐列在新浪作客二


《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徐列作客聊天实录

《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徐列在新浪作客三


《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徐列作客聊天实录

《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徐列在新浪作客四


  视频:《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徐列作客新浪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你们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小马。在10:30到11:30的时间段里,在线和大家交流的是一位传媒界人物周刊的领头人,他是来自《南方人物周刊》的副主编徐列。徐先生欢迎您光临新浪。

  徐列:谢谢,各位网友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到新浪和大家聊天。

  主持人:我们这里来了不少的传媒的工作人员,有很多报纸的,很多杂志的,人物周刊里面,在我的印象中您是第一个.如果让您用简单的话,给网友介绍一下您所工作的杂志,您会怎么说?

  徐列:因为在中国还没有一份,我认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人物杂志,所以我们在去年4月份创办这个刊物的时候,我们想做一本记录当下中国人物命运的故事来记录中国时代的进程,这就是我们的宗旨要记录我们的命运,以人物为切入点,以当下人物的故事来反映时代的变迁,这就是对杂志简单的介绍。

  主持人:记录我们的命运,听起来稍微有一点沉重。

  徐列:当时在用这个基本理念的时候,可以把它理解成很宽泛的概念。当下的中国是一个转型的时代,人物在这中间经历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个故事跟时代是紧密相连的,这个是有跨度的,而不是一个横断面的,是有跨度的。从70年代末到今天记录这个人物的命运,人的命运并不都是失败的,人的命运发展的成功与失败也是记录一个时代的轨迹,虽然命运这个词听上去有点沉重,但是每个人都有他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合在一起就是整个时代的命运。后来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前段时间跟读者聊天的时候,他说我喜欢这个概念,希望你们的杂志通过当下中国人各种各样的故事记录这个时代,记录我们自己人类命运的过程,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理念。

  主持人:在您的印象中专门以人物为主的杂志,在咱们国家发行的历史有多长?

  徐列:我觉得应该很长,但是真正的走市场化运作,或者和新闻这么连接起来的杂志还不多。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有一本叫《人物》的杂志,最早是小开本,跟你们还是合作单位,他去年改版了跟你们合作,但是我觉得他是传统的人物传记的方式,更多是静态的,而我们更多是关注当下,更多是关注新闻人物,形态不同。我觉得早期人物杂志有,如果从市场化角度开始运作,我认为我们可能是最早的一家,应该是这样,我开会跟传媒的期刊的一块聊天的时候,大家也说你们是新的东西,你们有一个新的成长空间。我说以前有类似的人物传记,中华儿女等等,这跟人物有关,但是大家没有把它认为是新闻刊物,因为它是社刊,更多偏向于传记,回忆类的传记类占的份量多,我们可能关注更多是当下中国人的生活状态。

  主持人:特点很鲜明,这个名字广大的网友看到也比较令人瞩目,《南方人物周刊》,首先冠以南方的名字,很响的品牌,也是南方的周刊,在筹办的时候你也是参与其中吧?

  徐列:筹备的方案我也一起筹办。

  主持人:为什么是您?

  徐列:我从89年毕业一直都在《南方周末》,一直做过分刊部副主编,一直到去年有机会做一本杂志的时候,当时我没有太多的考虑都觉得是人物周刊,我在《南方周末》做周刊的时候,一直兼做人物版,我一直对人物感兴趣。当你做一个产品的时候,首先想到有没有市场,这是我第一考虑的。第二有了市场后,这个品牌你想做这个产品是不是符合你心目中想做的事,这两个一结合,后来我就想做一个人物周刊。做之前我想任何一个产品的产生前期都有一个研究的过程。比如说我在2001年去美国做一个学者国际访问项目,做了一个月,我到美国考察的时候,实际上当时我更感兴趣是美国时代周刊,当时我以《南方周末》的名义做的访问,所以我对时代周刊非常感兴趣,时代周刊是华纳集团有十多的刊物,但是人物周刊很好,人物周刊在周刊里面排第二,营业额应该是排第一的,有12亿美金。当时我没有太多的考虑,我知道美国有一个PEOPLE。

  后来当我们要设计这个方案的时候,我们再做时政周刊,首先和《南方周末》有冲突,《南方周末》的平台上做一个杂志又是纯粹的时政类,新闻类的,我觉得有同质现象,自己本身就有比较相近,产品是靠差异性取胜的,首先我们依托于《南方周末》要跟《南方周末》有区别,我看当下的时政周刊的,三联,新闻周刊,包括南风窗都是以偏时政为主的,我们再进入这个领域里面,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立稳脚步,我们以人物为切入点做这个周刊,当时我们就考虑到要做人物周刊。

  主持人:做了一年的时间了,感觉怎么样,和当初自己设立的目标和实际情况之间,让你觉得最大的差异和困难的地方在哪儿?

  徐列:最大的差异是一批报人去做杂志。我们从《南方周末》出来,不是出来,还是在《南方周末》,有一批做报纸的人现在想着做杂志,这样的骨干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南方周末》的人员,他们有一种原有的《南方周末》的理想情怀,希望做一个新闻类的杂志,一定具有主流意味的对时代产生影响的。但是杂志的形式感我们一点都没有的。

  我们3月份挑人,4月份把人招来了,就开始培训,5月份就试了一期,6月份正式创刊,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的时间对做一本杂志仅仅不够。三联周刊出了一本书叫三联生活周刊10年,寄给我,我就看,看了钱刚的文章,他是三联最早的创始人之一,他回述了他开始做三联生活周刊的时候,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到德国和香港考察,请了全国顶尖的人士做方案,招人培训,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一年内出了两本样刊,还不是正式的。我们两个月把这个东西拿出来比较仓促,这个仓促,一个是因为这帮人太着急了,还没考虑清楚,自认为做报纸和做杂志没什么区别,第一期创刊拿出来之后,觉得不错,但是读者并不觉得很好,这是《南方周末》做的产品吗?怎么是这样子?那个风格跟《南方周末》还是有差异,他们不能相信《南方周末》做杂志做出这样的品质来。

  事实上我们对操作上来说,对杂志怎么样操作和对报纸怎么样操作,我们沿用报纸的方式来做杂志,我觉得那是不够的。现在我还感到庆幸的是,我们没有太多停留在前期的空转上,不断的试和调整。有好处可以使杂志一出来就很到位,但是它的弱点在于,你不把这帮人放在正式的领域里,让他正式运作,他会有一个惰性,还没创刊就在试,感觉上不来,试了一期之后,他们说是不是要再试一期,我说不试了,就像上了战车一样,不断的撞,不断的适应怎么做杂志。

  经过一年的运作之后,我们基本上知道了怎么做一本杂志,怎么去做人物周刊,一年的时间,不断的摸索,从报人转型的过程,这个过程我跟我的同事感到非常的愉快,我们从刚开始做一直到今天,所有的业内人士和同行,一看到我们的杂志,现在跟我交流的时候,说你们的杂志上升势头很好,是他们心目中的一本杂志了,说人物杂志应该是这样。我跟同事要说至少用一年的时间来磨合怎么从报人到杂志,怎么从做一个新闻类的杂志到做一个以人物为主的新闻类的杂志,这一点是最大的收获是这么一个基本的转型过程。不是说完全转型了,是基本上找到了这个感觉。

  网友:是否还记得创刊的时候封面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你记得住的人物?

  徐列:我们第一期是张曼玉,很多人都说怎么做娱乐人物,我们当时设计要漂亮,当时张曼玉刚刚拿了戛纳的影后,这个多少是新闻点可以切入,二来给大家树立一个感觉,虽然是《南方周末》做的,但是不是沉重,或者说比较重大,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的感觉,我们希望做一个轻松的,漂亮的,后来我们做了张曼玉,后来读者反映这哪是《南方周末》做的,就想做一个娱乐杂志吗?就想做美国的PEOPLE吗?封面上像一个娱乐周刊,很多读者有这样的疑问,实际上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试探一下市场,我们当时并不知道娱乐人物可以上,我们杂志社门口摆了一个LOGO,还是摆着张曼玉招手,谁到我们杂志那儿一看就是张曼玉招手,虽然不理想,但是那是第一次,我对第一次非常有感情,还是放在那儿。

  主持人:最近一期是哪位?

  徐列:是李敖,是我们记者通过两次电话采访,这是国内最详尽的采访,毕竟我们的记者对他有研究,这几个月一直对他有联系,两岸不断发生的动荡和新的情况,不断的交流,这不是面对面聊一个小时就出来了,我们是5月份有联系,到写稿子的时候,又做了一次采访。昨天还有一个读者说,你们那个好看。

  主持人:就拿第一期和李敖做一个对比,现在更多是李敖这样的人物这个和张曼玉不同了?

  徐列:我们的广告语是谁在影响时代,我们第二期做了马加爵,从我们来讲,这个具有历史的记录价值,谁都不会把他忘记,不是说领袖人物来领导时代,这个人物具有能记录时代,我们基本上沿着这样的思路走下来,看看每期封面都在说这句广告语,谁在影响时代,后来有一期广告语,他们在影响时代。

  主持人:半年就拿了新锐大奖,那时候是不是完全从报人到杂志的转型?

  徐列:并不是完全的转型,当时主办方让我领奖的时候,我很诧异,他是和新浪合作的,通过网民的点击,是第二届的评比。第一届是评了一些获奖者,第二通过获奖的新闻单位让他们来提名本年度比较好的传媒,放在网上,让网友来评选。我们很高兴,一个杂志半年就提名了,提名的时候没有告诉我,主办方说你们是新杂志,提名一直没说,直到得奖才说。你们才半年的杂志就上去了,而且排名是比较靠前的。后来我领奖的时候问主办方,非常感谢主办方,可我们怎么一个才半年的杂志会得到奖?他说这是网民的认可,你们杂志的定位和主流读者的定位是非常吻合的,读者的选择是有道理的。我最大的欣慰是这一次才做了半年就去领奖了,那是最高兴的一次。倒不是说自己得了什么奖,半年被认可的杂志真是不多。后来这半年包括整个的传媒介和读者认同就比较高了。

  主持人:获奖感言怎么说的?

  徐列:没有,我本来准备了感言,他们没提,我也没说,我当时准备的是半年能得到大奖是最感欣慰的,说明我们的杂志得到大家的认可,感谢大会,你们慧眼看中了我,再一个感谢读者等等,后来把这个话写到年末特刊的刊首语上。

    南方人物周刊对话北大学子: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