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06月15日19:14 新浪新闻

分享

  如果不久后的某天中午,你想订外卖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打电话找报社,注意,是报社。你能想象那样的场景吗?可能你仍不以为意,急迫打开门接过从报社快递员手中的美味午餐,然而其实,在这之中,整个传统的新闻行业都在随着你的指尖的点击发生着改变。

  报纸发行需要倒贴成本, 已是众所周知,可近日当《芝加哥太阳时报》宣布裁撤掉整个摄影部,辞退该社所有摄影记者时,实在不禁让人发问:媒体们都怎么了?摄影记者不再被报社所需要,报社因为无法盈利而去拓展其他新业务谋生存。如果未来,当我们想订外卖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找报社,那我们想看新闻的时候又该去哪呢?

  如今,大多传统媒体都开始积极转型寻求突破,对其原有的运作模式及业务进行调整和拓展,这些媒介转型的亮点在何处?与此同时,其他媒体在转型浪潮中又做出来哪些调整及应变措施?

   Top 5

  《南方都市报》让你边读新闻边赚钱?

  2015年4月5日,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南方都市报在广州举行“并读新闻”客户端发布会,此举被赋予承载了传统平媒转型的重任,而为了区别众多的新闻客户端产品,此次南方都市报做了超乎行业的创新尝试,打出了“全球首家‘读者获利’的新闻平台”的旗号。并读新闻把卖点放在了读者参与广告分成上,将平台所得广告收入转化为用户的阅读分成。即用户根据阅读新 闻、评论、转发等行为获得积分,基于积分取得一定的阅读广告分成,分成日结。阅读新闻还能赚钱,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闻所未闻的。

  有数据称并读新闻于2015年3月6日上线,到4月15日产品发布会期间下载量超百万,日均下载量超2万。这种数据表现,对于一款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而言的确不易。但由于这批用户很大比例都是刷积分的为主的非优质用户,实际上每天固定花10万元在维系这批用户的活跃度,这种有偿新闻阅读模式能够持续玩多久,其实还是一个未知数。

  杀伤力指数:★★

  神转型指数:★★

 

  Top 4

  《芝加哥太阳时报》:裁撤整个摄影部

  前不久《芝加哥太阳时报》宣布裁掉整个摄影部。这让苦苦挣扎的美国报业雪上加霜。《芝加哥太阳时报》摄影部共有28名员工,报社召集28人开会,通知他们立刻下岗,包括普利策奖得主约翰·怀特,尽管怀特已接近退休年龄。

  《芝加哥太阳时报》隶属的太阳时报媒体集团将要求文字记者在采写文字稿的同时附上自己拍摄的图片和视频。遇上重大报道,报社将聘请自由摄影师拍摄图片。与此同时,太阳时报媒体集团将增强对通讯社图片供稿的依赖。

  现实是,《芝加哥太阳时报》的文字记者需要

  独自完成摄影工作,自己采写报道,自己拍摄现场。如此看来将摄影部门裁撤之后,其工作内容并没有消失,而是全部转移到其他部门,无疑会加重其他部门的工作量。

  杀伤力指数:★★★

  神转型指数:★★

    Top 3

  《华盛顿邮报》:增设广告栏 允许赞助商回应报道

  数据显示,去年美国报业的印刷广告减少了7.3%,约15亿美元,且连续6年下滑。企业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转向其他广告平台,如何转?《华盛顿邮报》一条被称为“赞助商观点”的全新特色广告将允许“组织发布相关评注或对于《华盛顿邮报》意见部门内容的回应”,该广告最多可包含600字。

  试想一下,当新闻出现提到“某类产品”相关信息时,你浏览的报纸下一则就是于之相关的广告资讯,是不是有想你所想、思路同步的感觉。另外,《华盛顿邮报》将把每篇报道的“赞助商观点”限制在三个,并且广告商保证不胡乱吹嘘自己的产品。

  此外,为了保证新闻本身的质量。《华盛顿邮报》为已经 700 人的编辑团队新进增加了 50 名记者、编辑报道美国全国范围以及全球的新闻报道,用以提升报道质量。

  杀伤力指数:★★★

  神转型指数:★★★★

    Top 2

  《半岛都市报》中国送外卖媒体第一家

  其实在中国,青岛市民已经可以享受到报社提供的送餐服务。《半岛都市报》早在2016年4月22日就已经开始与“饿了么”合作,送报员在送报纸的同时,特别提供送餐服务。

  《半岛都市报》4月22日报道称,“饿了么”与半岛都市报胶州发行站通过协商,决定由半岛都市报胶州发行站组建胶州市的饿了么外卖送餐队伍,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外卖配送服务规范,让送餐服务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不过,《半岛都市报》外卖业务仅仅局限于配送业务,没有涉及报纸本身的业务及内容,但如此创新的将人力资源循环利用,在此萌浪君还是得点个赞。

  在点外卖的同时,顺带还可以让快递小哥捎上一份儿报纸,想想也是一件新奇的体验!

  杀伤力指数:★★★★

  神转型指数:★★★★

    Top 1

  《纽约时报》放下身段送外卖

  财报内容显示,《纽约时报》2016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400万美元。而且虽然其网络版订阅用户数迎来上涨,达到了120万人,但由于广告销售表现的疲软,公司的整体营收表现也依旧低迷。

  想要拯救传媒公司,谁也不相信外卖业务能派上用场,但如今不仅中国《半岛都市报》这样做了,美国家喻户晓的《纽约时报》也这么干起来。

  2016年5月6日《纽约时报》宣布和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创业公司Chef‘d合作,展开外卖业务。让读者通过该网站或者APP,从菜单上挑菜式和种类,订购生鲜食材,Chef’d公司将在24至48小时内送货上门,读者再根据网站提供的食谱烹饪美食。另外还为读者提供了两种订购选择,一种是,从《纽约时报》的烹饪食谱里选择订购一次性的套餐;另一种则是,注册成会员,每周可随意订购不限数量的菜谱。

  这招到底能给《纽约时报》的财报增添多少亮点还有待观察,不过该报的美食专栏一向颇受好评,大有潜力可挖。放下身段送外卖的《纽约时报》,未来的路值得期待。

  杀伤力指数:★★★★

  神转型指数:★★★★

  当今传媒界,纸媒的寒冬正一天冷似一天。相比于跨界去开拓新兴的业务,目前许多国内的媒体更加倾向于开发属于自己的客户端平台,积极拥抱新媒体。从2011年五月,凤凰新媒体上线,随后上海《东方早报》新媒体项目“澎湃新闻”等客户端陆续出现在读者视野之中。

  其实不论是提高新闻质量留住读者,或是提供不同新兴增值业务确保盈利。收购其他产业也好、送外卖也好,都是传统媒体的一种新尝试。在拥抱新媒体的同时,积极拓展新业务谋求利益同时促使自身转型。

  若是既送得了好吃的外卖,又出得了好新闻,未尝不可一试?

  不过,千百条媒介转型路,成效如何,短期内难以判断,且待时间检验成果。

  新浪新媒体实验室出品

  整理:吴颜 刘官清(实习生)

  注:部分内容参考《Chicago Sun-Times》、新华网等

责任编辑:姜弘毅

相关阅读

美国害怕普京干涉内政吗?

美国干涉别国内政,早已司空见惯。但最近美国舆论大有担心俄罗斯干涉美国内政,这种担心有必要吗?

这些年中国遭遇的“五大忽悠”

中广核出资达到了60亿英镑的欣克利角核电站协议,可能要泡汤了。这一次,中国又要被英国人给耍了

打脸比尔·盖茨

企业家在社会公益中已经成为一个最积极的角色,也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主力人群。

难能的是当一辈子“流氓”

亨利·米勒一辈子思考、写作、嫖妓。他的元气,是由天才和欲望构成的,或许这二者本来就是同一事物的两面。

  • “空中巴士”上路了“民科”赢了?
  • 上海的招数能破除以药养医吗
  • 未被熟人伤害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 内地出版社和香港出版社的书号啥区别
  • 推荐高分复古科幻美剧《怪奇物语》
  • 以结婚为目的的女生会恋爱哪种男人?
  • 相比电影,还是土楼更吸引人(图)
  • 新浪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