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7-17”矿井透水事故发生后,由于井下情况不明、透风不良、高温、恶臭等原因,抢险工作异常艰难,但1700多抢险人员不畏艰险,苦战20天,终于于8月20日晚8时许把水抽干。
拧颗螺丝休息5次
在正常情况下,拧一颗螺丝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在南丹矿难抢险井下,拧一颗螺丝竟要休息5次或换5次人。
咋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然而这是事实。因为出事矿井往往离地面一两千米深,那里温度通常达40摄氏度以上,加上空气恶臭,即使不干活也难耐。据抢险人员介绍,在海拔-145米以下,习惯这种环境的人最长可以呆15分钟,而一般人只能呆5分钟左右,然后就要退出100多米稍微凉一点的地方,或轮流泡在装水的斗车里休息20至30分钟。
8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龙山矿抢险现场办公室,看到南丹武装部一位领导在嘈杂的声音中蜷在沙发上睡着了。据其他工作人员说,他从凌晨3时到6时一直在井下,上来后又继续工作,连午饭都没吃上。
这位领导被人叫醒后,不愿意记者提他的名字,却用沙哑的声音介绍起别人来:电工黄启金连续5天带病下井,平均每次都工作6至7个小时,下井第二天就出现脱水症状,但由于井下离不开电工,他只是吃了点药,休息一两个小时后又继续下井。8月19日中午12时至20日凌晨3时,黄启金在井下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倒下了。记者到那里时,他正躺在床上打吊针,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身体就像散了架
“我是第一批下井的,由于井下缺氧,开始时很不适应,上来后身体就像散了架似的,软绵绵的就要瘫倒,幸好旁边的人马上把我扶住……”说这话的是河池地区行署一位副专员,他以前对下矿井并不陌生,但这次下事故矿井感觉完全不同。
井下缺氧像高山缺氧一样可怕,一般人很难受得了,弄不好甚至有生命危险。然而,南丹“7·17”事故矿井不仅缺氧,而且井下情况不明,环境极其复杂。据介绍,这里的矿井深度在全国有色金属矿井中是少见的,而且没有一张图纸能规范标示整个矿区情况,甚至连专家也很难看懂矿上人员画出来的示意图。
抢险期间一直坚持在南丹的自治区政府领导,经常到矿井现场指挥,甚至下到高地面近千米深的井下,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南丹县有关领导分别驻守出事矿井,多次深入到海拔-150米以下,组织打捞尸体、检查机器故障、寻找最佳抽水位置等。有的领导长期劳累,加上高温缺氧,连眼睛都看不见东西;有的领导体力不支倒下了,醒来后顾不上休整又投入工作……据了解,在南丹矿区参加抢险工作的县处级干部总共有上百人。
机器也难正常运转
“7·17”事故至今已一月有余,许多遇难矿工尸体在水中浸泡得面目全非。尸体腐烂,发出浓重的恶臭味,加大了抢险工作的难度。一位从机关调来的干部说,他第一次下井时一直想吐,然后几天不想吃东西。在臭味特别重的地方,抢险人员只能呆一会儿就退出来一段时间……
高温、空气恶劣不但人受不了,甚至影响机器正常运转。8月18日,为了尽快抽干拉甲矿的水,工作组分几批,先后组织50人的精干队伍,下到海拔-160米处,安装100kw抽水系统。由于高温、空气恶劣,机器直到20日早晨后才正常运行。
在验尸现场,记者远远就闻到一股恶臭味,然而那里却需要人24小时守护。他们在腐烂的尸体旁一站就是几十分钟……
尽管如此,抢险人员还是克服种种心理、生理障碍,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困难,把抢险作业一步步向前推进。至发稿时间(8月22日),已找到79具遇难者尸体。
为了给党中央、国务院,给人民、给社会一个满意的交代,参加抢险的1700多官兵、矿工、民工、干部及技术人员等,在20多个非同寻常的日日夜夜里,默默无闻地做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突发新闻、重大事件、百姓关注 尽在头条新闻短信
        奇闻趣事 社会热点 社会新闻短信为生活添姿增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