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岁末的一场海上激战,把整个东海搅得如同刮了一场强台风。
12月22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和海上自卫队的十几艘军舰和侦察机联手出动,合剿一艘不明国籍的“渔船”,在猛烈的炮火攻击下,这艘“渔船”被击沉于茫茫大海之中。落海的15名船员未能获得日方的救助,全部丧生。次日,日方宣布打捞起两具尸体,在尸体挂着的救生圈上发现了朝鲜文标签。
当传媒问及日本舰船为何不对落海船员施救时,海上保安厅的一位发言人解释说:“我们担心这些船员手里拿着手榴弹,或者冲锋枪,我们会受到不必要的袭击。”
枪炮打在中国家门口
这一事件过程中,有一个问题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场枪炮战并不是发生在日本一侧的海域内,而是发生在日中海上中间线(日方常常称其为“日中海上国境线”)的中国一侧,也就是日本海上巡逻舰的机关炮是在中国的海域内击沉可疑渔船的。
日本外务省承认,在渔船遭到击沉之后数小时,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的一位副公使深更半夜被叫到中国外交部,要求说清事情的经过。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程永华严正指出:在中国的家门口发生击沉船只的事件,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事。
日本海上保安厅也承认,日本的舰艇和侦察机从22日下午2时开始就已经越过日中海上中间线,在中国一侧海域追踪围剿可疑渔船。日本国会有些议员曾要求打捞这艘沉船,但日本外务省顾及到中国政府的立场,认为既然这艘船沉没在中国的家门口,就必须获得中国政府的同意,因为这牵涉到中国的主权问题。看来,日本政界还算外务省脑子清楚一点。
笔者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参加了海上保安厅召开的记者招待会,听取保安厅有关枪击事件整个经过的介绍。据保安厅发言人介绍,这艘可疑渔船使用的船号“长渔3705”为中国式的船号,并油漆成中国渔船常用的蓝色船体。该船在遭到日本巡逻艇的机关炮攻击时,有人曾打出一面中国国旗,示意这是一艘中国船只。但这位发言人指出,这完全是一种伪装。他暗示,在对这艘可疑渔船发动攻击前,已经向中方作了通报,并核查过这艘“长渔3705”的真实身份。这艘渔船的形状与两年前被海上巡逻艇追踪的朝鲜间谍船一模一样,而且在船员尸体上穿着的救生衣上还发现了朝鲜文字。
12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说,经过核查,这艘渔船不是中国船只。
数日后,朝鲜政府也发表声明,否认这艘渔船是北朝鲜渔船,并认为日本政府是借此机会恶毒攻击朝鲜政府和朝鲜人民,是一个有预谋的陷害朝鲜的计划。
12月28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在记者会上表示,日本政府从来没有说过这艘间谍船就是朝鲜的间谍船。福田此话一出口,舆论哗然:既然是一艘国籍不明的船只(从船号、国旗等显示来看,当时也可认为是一艘中国渔船),为什么海上自卫队和海上保安厅要出动这么多的舰艇和飞机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围剿,并最终将其击沉于茫茫大海之中?
日本政府借题发挥
日本民族的性格中,有一点必须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日本人从来都是悄悄行事,突发制人。也就是说,日本政府也好,日本企业也好,就连普通的日本人,在决定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会先悄悄地做好许多周密的调查和计划,在决定做的时候,那绝对是雷厉风行,很少会贸然行事,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所以,虽然日本政府的公开声明没有正面肯定这艘可疑船只就是朝鲜的,但日本的相关政府部门(防卫厅、海上保安厅)却列举各种证据,绘声绘色地讲述这艘船如何从朝鲜的军事基地开出,如何在日本近海活动的故事,给日本国民造成了强烈的“朝鲜恐怖印象”。这一点,恰恰是日本政府所期待的社会效果。
日本一直在悄悄地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而每一次的扩充,均能够找到恰当的机遇和理由。1998年,朝鲜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日本认为朝鲜发射的是“大浦洞”导弹,并且这颗导弹的部分残骸穿越日本列岛,落在了日本列岛的东侧海中,已经对日本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于是,日本宣布与美国联合研制亚太地区导弹防御体系,并添置了最新式的针对朝鲜的雷达监控系统。1999年3月,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舰由于航速太慢,追不上装配有双引擎的“朝鲜间谍船”,于是一下子新造了时速为50公里的超高速新型巡逻艇,并配置了20毫米的机关炮,此次在追踪这艘可疑船只中,派上了用场。
2001年岁末的这一场海上枪炮战,日本以“全胜”收场,但日本政府依然不忘借机再捞一把。
海上保安厅宣布,要给所有的巡逻艇装上最新式的全自动目标跟踪射击指挥系统,即使在夜间波浪翻滚的大海,也能准确无误地射中对方的目标。所有的巡逻艇的玻璃,也换成防弹玻璃。另外,计划建造配备有更多武器的大型海上巡逻舰,以对付更凶恶的海上武装冲突事件。
人们也许无法指责日本的这种做法,就像日本的自卫队想方设法要走出日本列岛一样,日本政府总会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寻找各种各样的机会,如今一步一步地往前挪,终于把自卫队挪到了巴基斯坦,实行了与美军并肩作战的梦想。这样的挪法,日本还会继续下去,直到成为一个“普通国家”为止。本刊特约撰稿/徐静波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