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记者黄一钢、史巧云) 由青年时报和南京现代快报率先发起的“劳工特别寻亲热线”,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昨日上午,“二战期间中国在日劳工名单”中的劳工、3名杭州人之一萧金祥终于在杭州露面。据信,这是我省第一位被确认的名单中尚健在的劳工。
昨日上午8时30分许,时报热线88801111接到家住杭州市江干区大通新村袁先生的电话 ,称看了时报当天《被日军抓走的弟弟你在哪里》的报道后,发现邻居萧金祥与报道中张元琴老人描述的其弟弟张宝夫的情况类似,萧也曾被骗到日本当劳工。
记者随即根据袁先生提供的萧金祥老人的电话号码,直接与萧取得了联系。老人一听是青年时报的记者,立即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我就是时报刊登‘浙江在日劳工名单’中的萧金祥!”老人称自己耳朵有点背,约记者下午面谈。
昨日下午1时30分,记者终于在杭州市区望江门见到了这位沧桑老汉。
冬日暖阳照在老人脸上,透出一脸慈祥。老人说,前一天他的表姐和邻居看到时报报道后就告诉了他,他立即跑到报摊上买了一份,仔仔细细地看了两遍,证实那上面的“萧金祥”就是自己。正想给时报打电话,不想就接到了记者的电话。
老人生于1925年1月4日,今年刚满77岁,1985年3月从杭州机床厂退休。老人育有两女一子,目前和老伴住在大通新村。老人个子不高,一年多前因患冠心病动过手术,除了视力、听力不太好外,气色不错,声音洪亮,思路清晰,十分健谈。
对半个多世纪前被骗去日本当劳工的遭遇,老人记忆犹新。不过在一些细节上,与目前媒体披露的情况略有出入。
老人小时家境十分贫寒,9岁时父亲病故,4个姐妹均被送了人,母亲带着他去上海做保姆。大约1943年7月份,他街头闲逛时在“白克”(音)路一家茶馆里看到一则招工启事,说日薪400—600元,也没有说做什么工,到哪里做工。他想能为母亲分忧,做什么工都可以,就去报了名。不想,刚报好名,对方就不让走了,连回家拿衣服都不让。随后,他被带到“泅江”(音)码头看管起来,他才发现,里面已关了数百人,年纪大的有50多岁,小的才十七八岁。
过了10多天,萧金祥和2000多从各地“招”来的中青年汉子一起被送上一艘叫“沉洋丸”(音)的军舰。轮船在汪洋大海上开开停停,行驶了11天后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叫“门司”(音)码头。他这才知道自己到了日本。在轮船上,他和其他劳工一天只能吃两顿,全是稀饭,配一点咸菜、带鱼什么的,偶尔有一个面包,说是船上粮食不多。
上了码头,2000余人被分头带上火车。火车开了一天,萧金祥等352人被运到福冈县一个叫“元梅町”(音)的地方,又步行了两三个小时,终于到了“终点”——龟山(音)矿业所。据他了解,352人绝大部分是因生活所迫,和他一样自己报名被骗到日本的。
萧金祥他们被划分为许多个小组,大的10多人一组,小的四五人一组,一天三班,没有任何节假日,也不准外出,干的全是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挖煤、装卸等小工活。一天三顿全是面饼、洋番薯,一人一碗,难得有白米饭吃。萧金祥说,那时他才十八九岁,加上矿上劳动强度大,所以成天只有一个感觉:肚子饿。一天下来,浑身黑不溜秋,胡乱洗过澡就上床睡觉了。一年到头,只有两套单衣,就是隆冬也一样。
由于矿上设施简陋,没有任何安全防范措施,死人伤人的事常有发生。大约干了半年左右,和萧金祥同一组一个叫沈光莓的40余岁中年人,就因为矿道顶上的煤塌下来躲闪不及被砸死了。当时萧就跟在沈光莓的后面,他是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的。而因口渴喝了矿里的脏水引起疟疾、中毒而死的更不在少数。萧金祥说,他也曾因此拉过肚子,可能是因为自己年轻才躲过了死劫。生病的,日本人就将其隔离;病死、砸死的,则假腥腥地请个和尚什么的念念叨叨,然后用棺木运走,据说火化了。所以,当时大多数劳工互不讲话,有一种“鸡窝里的鸡”的感觉,活一天是一天,业余时间有的也拉拉二胡唱唱戏。要写信必须征得日本劳头同意,不能写一句不好的话。据说,整个矿上只有一个人曾给国内写过信,但来回一趟得6个月。为了消除劳工们的思乡情,矿上偶尔还会
放一些反映上海风光的电影,还说“做得好,把你们早点送回去”,但一个也没有送回国内,只有送进地狱的。
忽然有一天,矿上发了一个通知,说晚上不用上班了。萧金祥说,当时他们以为矿上出什么大事了,忙给劳头递烟打听,才看到登有日本投降消息的报纸。一位懂英语、30余岁戴眼镜的劳工,连忙跑出矿区,报告了巡逻的美国兵。
随后,美国兵乘着吉普车过来了,宣布了“不准虐待中国侨民”等规定,干了两年多的这些劳工才每人领到了一套制服、一件大衣和一小笔钱,也才有机会跑出矿区上街走走,买点东西。萧金祥说,街上除了几个年轻警察外,看不到另外的男人,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满目萧条。很快,发给他的那点钱也用光了。
在一个暖和的日子,美国大兵把幸存的257名劳工用汽车送到一个码头,然后上了一艘叫“游民丸”(音译)的大轮船,行驶了一天一夜后抵达上海。萧金祥找到还在当保姆的母亲。这时他才知道,母亲发现他失踪后,曾多次托亲戚找他,但一无所获。在母子被迫分开的两年多时间里,母亲几次哭得昏死过去。
回上海一个月后,萧金祥由舅舅介绍进世界书局当了一名装卸工。两年后,他与青梅竹马的杭州邻家姑娘任宝玉结了婚。解放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举家从上海迁回杭州,又下乡到丽水松阳从事农业劳动。1969年,他回到杭州进了杭州机床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把老母亲也接到了身边。一家人过上了和和睦睦的生活。
萧金祥说,当年和他一起被骗当了日本劳工的352人,有95人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死在了日本人的煤矿里,要是战争不结束,真不知自己能不能回来见亲人。回想起那段日子,常常夜不能寐。“历史不应该忘记啊!你们搞这次劳工寻亲活动很有意义,年轻人太需要这种爱国主义教育了。”他感慨万千。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