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读的大学生竟然无端地向动物园的狗熊身上泼硫酸的消息日前披露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并成为几天来众多媒体持续关注的焦点。来自本市的学校、社会、市民和团体的种种强烈呼声不谋而合:爱护动物,崇尚道德文明,加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是本市市民共同的呼声。
发生这样的痛心事件,使我们在为这种令人厌恶的罪恶行径痛心的同时,也感到了一 些欣慰:北京人深厚的同情心和文明潜质,在这一事件披露后迅速地表现出来,使之成为众矢之的,由此而引起人们对文明道德、心灵和人格问题的深层次关注,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充分反映,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人类的文明道德是我们今后能否永远、快乐地生存于这个地球上的最基本条件。
今天本报特邀几位专家谈一些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晨报记者佟彤
-保护动物有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王新华
事发当天我正在动物园给动物拍照片。作为都市人与自然界沟通交流的特定场所,动物园教给了我们关于动物的知识,还教给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我很难想象,一名受到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竟做出这种事情来。
地球属于我们人类及与我们共生的所有生物,是人类和生物共有的家园,也是目前惟一共有的家园,善待其他生命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有生物链。黑熊和棕熊作为地球的珍稀动物,理应受到人类的保护。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任何人为地毁坏生物链,都会危及人类自身。
善待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也是我们构筑社会良好人文环境的前提条件。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维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对每个人来说都义不容辞。希望社会舆论谴责这种残害动物的极端行为。
-应加强对学生的爱心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劳凯声
刘海洋的事情很极端、很个别,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不会想到这样做。但这一事件也反映出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培养学生友爱他人、爱护动物、保持一颗仁慈之心的教育。在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中,我们可能注意到了宏观的、世界观方面的教育,而缺少对学生加强人和自然、动物和社会的一些基本规范的教育,缺少对学生基础道德规范的教育,使教育的时效性有所降低。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的学生懂得一些大道理,能明了并讲述出基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但在人对待社会和自然上的良心、仁慈本性的挖掘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事实上,人和动物的关系可推及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对动物怀有残害心理,就可能发展到对人类的极端心理;如果一个人对动物的痛苦、死亡抱有取乐心态,就可能以残害他人取乐。教育者应培养受教育者从小有仁爱之心,爱护小动物,对社会抱以慈爱、宽容之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黑熊惨状医生都难接受
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孙永华
我是从报纸上知道了狗熊被硫酸烧伤的事情,非常吃惊,实在不能理解这个大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关在熊山里的狗熊是个弱者,他如此残忍的做法让我们医院的每个医生护士都非常气愤,昨天中午,医院在食堂临时设立了一个募捐箱,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同事们就捐出了2400多元,大家都很心疼被伤害的动物,想为它出点力。
昨天,我们医院烧伤科、耳鼻喉科、眼科的几个教授一起为受伤的熊做了会诊,医生带着需要的药物,专门去动物园看望了受伤的黑熊,一边保证营养,一边尽量保护已经受伤的视力。被硫酸烧伤的那只熊很可怜,自己躲在角落里,头顶着墙,不敢见人,好像从此开始对人类产生了畏惧。我们的电视、报纸有过那么多关于动物的报道,爱护动物、爱护自然就是爱护自己的宣传已经很多年了,真是不应该再出现这样的事情,更何况是发生在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这件事情提醒我们,应该对素质教育给予充分重视了!
-他怎能对朋友下黑手
世界自然基金会官员:丁青鸟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他怎能对朋友下此黑手。”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办事处项目官员丁青鸟激动地说。在她看来,如今普通人都已有了一定的环境意识,但像刘海洋这样的大学生却连基本意识都丧失了,这太令人吃惊了。
作为一名国际环保机构的工作者,她将刘海洋的行为与偷猎做了一下对比。“如果说偷猎者是受暴利诱惑,有一些可解释的人性弱点的话,刘海洋的行为则太不可思议。”
丁青鸟分析了一下原因认为,虐待动物可能是与动物接触太少,对自然环境也了解得太少了。试想,一个与动物经常相处的人是很难下得去狠手的。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环境教育的不足之处。人类早已认识到动物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因为此,爱护动物也就是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一些环保意识较强的国家,动物是不怕人的。而在动物受虐待的地方,人已成为了可怕的动物。愿大家都从刘海洋的行为中有所警悟。晨报记者佟彤、廖厚才、薛晖
多多精彩短信5折起,还有精彩海南游、机票、手机、MP3等着你
1000首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个性图片、铃声,新年好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