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马维坤姚笛
“再过三五年,民勤将成为畜牧大县”,民勤县畜牧局副局长王开礼兴奋地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规划,全县将把25万亩耕地退出来种草养畜,这可是全县1/3的耕地面积啊!”
处在沙漠腹地的民勤县是个农业大县。但近年来水资源越来越少,风沙越来越大,使这个县的人民认识到,再按传统农业的老路子走下去,民勤最终将无路可走。王开礼说,选择发展草业是沙区的正路。他高兴地给记者讲起了种草的三大好处。一是节水。种植紫花苜蓿和种植其它农作物相比,至少节水200方以上。如果发展25万亩草地,一年就能节水5000万方以上,可大大缓解水资源矛盾;其次可以扼制土壤沙化,保护民勤绿洲。王开礼说,在风沙前沿实行退耕还草,不但可以提高植被覆盖度,而且能够把沙化、盐碱化的土壤改良,有效保护绿洲农田。另外,发展草业经济效益好。王开礼算了一笔账:一亩紫花苜蓿可产干草1000公斤左右,每吨售价700元,除掉300元成本,每吨收入可达400元左右。这样,25万亩苜蓿年经济效益就是1亿元。如果把这些草料用作发展养殖业,可养羊100多万头,年经济效益也在1亿元左右。
“尽管民勤财政困难,可县委县政府为发展草业还是下了决心”。王开礼说,种一亩地紫花苜蓿要1.5公斤草种,价格是60元,政府要补贴一半;对种草用水,政府每亩地再补贴15元;种植验收合格后,政府每亩地还要补贴10元,这样,一亩地政府的补贴就是55元。发展25万亩政府要拿出近1400万元补贴,相当于全县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多。
民勤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俞团山认为,政府花这笔钱是值得的,尽管这样需要全县人民勒紧腰带苦几年。俞团山说,民勤的生态不治理是不行了,现在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的启动,民勤自己也应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生态治理工程的需要。否则到头来国家的钱花了,树种了,可开荒种地却把水浪费没了,最终树还是得死,民勤也没了活路。(新华社兰州3月19日电)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