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我在为大家活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6月30日13:39 北京娱乐信报 | |||||||||
在上海华东医院的高干病房里,巴金老人仰面而卧。鲜花开满了房间,缤纷的千纸鹤在床头轻轻飞舞。身穿白色衣裙的护士小姐在病房里忙碌着,主治医生立在巴金的床头轻轻地喊:“巴老抬抬手,活动活动;巴老抬抬手,活动活动……”巴金便微微地睁开眼,听话地抬抬手,然后又无力地放下…… 这是巴金老人每天惟一的活动了,从1999年2月8日至今,巴金老人住进医院就再也
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鲁、郭、茅、巴、老、曹……”现代文学史上的六位文学大师人们都耳熟能详。如今,六位中只剩巴金了,他成了仅存的国宝。学术界公认巴金的创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1949年前,巴金写出了诸如《灭亡》、《家》、《春》、《秋》、《爱情三部曲》等20多部中长篇小说。这些小说影响了几代青年人,同时也奠定了巴金在现代文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1949年以后巴金却没有写出让人满意的作品,正如巴金在《作家靠读者养活》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我在17年中,没有写出一篇使自己满意的作品。” 巴金的第二个创作高峰是在“文革”之后,他用了八年时间写了150篇《随想录》,计有42万字。巴金说:“五集《随想录》主要是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账。”学术界认为这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的本身和文学范畴。 要说真话是件不容易的事 巴金说:“所谓的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巴金觉得不吐不快却又不敢痛快,如鲠在喉。巴金身边的工作人员陆正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那是在1981年10月,为了配合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巴老为《随想录》专栏寄去了一篇《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当时责任编辑潘际坰正在北京度假,文章刊出后,巴老发现发表在《大公报》上的文章并非是原文,而是经过了多处删节。文章中凡是与“文革”有关的词或者有牵连的句子都给删除了,甚至连鲁迅先生讲过的自己是“一条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的话也给一笔勾销了。因为此“牛”会使人联想起“文革”中的“牛棚”。过后才知道这是接到“指令”后才被删除的。巴老对此事感到极大的愤慨,为此他一连写了三封信给了潘际坰,他在信中说:“……关于《随想录》,请您不必操心,我不会再给你们寄稿了,我搁笔,表示对无理删改的抗议,让读者和后代评判是非吧……对一个写作了五十几年的老作家如此不尊重,这是在我们国家脸上抹黑,我绝不忘记这件事。我也要让我的读者们知道……” 当年虽然巴金不能完全地公开讲真话,他却实实在在地为中国文学办了几件大事。现代文学馆的建立如果没有巴金的奔走呼吁现在还不知在哪儿呢!他亲自创办的《收获》杂志在新世纪的今天也是公认的中国一流、发行量最大、能发表真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刊物,而这一切和巴金提倡的讲真话是分不开的。 如今,躺在华东医院的巴金老人无论什么话都讲不出来了,不但不能讲而且也不能写,只能用点头和摇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巴金曾多次表示过不再当中国作协主席,但是我们却并没有遵从他的意思。巴金已身不由己。 长寿对我是一种惩罚 在华东医院的办公室里采访到巴金的主治医生崔世贞主任,崔主任已为巴金看了十来年病了,她最了解巴金的病情。崔主任说:“巴老的第一个病是帕金森氏症,这是1983年确诊的,这个病已20年了,主要症状是面部没什么表情,走起路来不稳,向前冲,手抖,突然身体不协调等。这个病治疗得比较好,病情得到了控制,病情进展较慢。” “巴老还有高血压和低血压,高血压上去了很高,低血压下来了血压就量不出来了,这样忽高忽低,容易产生晕厥,也就是意识丧失。另外,由于感染还引起了一些并发症,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钠综合症、急性心率衰竭、心率失常、心动过速,有胸水、有贫血,还产生过白血症等。”巴老有这么多病,医院是如何治疗的呢? 崔主任说:“从1999年的2月8日开始,华东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医疗小组。巴老的病情可以分两个阶段,1999年2月8日以前的5年中,巴老一半时间住院治疗一半时间在杭州疗养,春去秋来。1999年的春节期间由于看望他的人过多,疲劳过度抵抗力弱,感冒高烧,引起呼吸道感染,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痰咳不出来,呼吸不畅,缺氧,脑和一系列的器官功能衰竭,当时情况十分危急。经过抢救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呼吸道里寄殖菌不容易清除,这就是个病因。一感染就引起其它并发症,所以多次病危。” 巴金在为别人活着而不是为自己活着,要知道为别人活着,是要牺牲自己的,是非常痛苦的。这种痛苦巴金又是无法表达的,特别是对他的医务人员。 巴金曾向家人多次提出安乐死,被拒绝后他还向家人发过火,说不尊重他。巴金曾说,长寿对我是一种惩罚。 巴金的痛苦是多方面的,疾病缠身致使他无法工作,友人一个个先他而去。在《随想录》(病中集)中,巴金曾说:“在病中想得太多,什么问题都想到了,而且常常纠缠在一两个问题上摆脱不开,似乎非弄到穷根穷底不可……例如生与死的问题,我就想得最多,我非常想知道留给我的还有多少时间,我应当怎样安排它们。而仰卧在病床上动弹不得,眼看时光飞逝,我连一分一秒都抓不住。我越想越急。”《随想录》(病中集)虽然写于上一次病中的痛苦,但我们从中不难窥探巴金病中的内心。巴金把病中的生活称为“非人的生活”,噩梦和“文革”时的痛苦回忆交织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地向巴金袭来,在梦中巴金会受到魔怪的围攻,无可奈何地高声呼救。 向往与爱人相会在另一个世界 巴金的这种精神痛苦比病痛带来的肉体之痛强过百倍。这种生不如死的痛苦使巴金一次又一次地想到死。巴金在《病中集》中说:“想到死亡,我并不害怕,我只是满怀着留恋的感情。”巴金曾说,要是真有一个鬼的世界多好,我在那里可以和我的爱人相会。 巴金的爱人萧珊曾是巴金的一个读者,当时在上海读中学,1936年巴金和萧珊在上海相识,1944年相恋了八年的恋人在贵阳结婚,萧珊比巴金小十三岁。20世纪50年代巴金夫妇有了一子一女,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文革”就来了,巴金挨整,萧珊为了保护亲爱的“巴先生”曾挨过红卫兵的铜环皮带。在最困难的时候萧珊总是在巴金耳边说:“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在你的身边。” 可是,萧珊在“文革”期间身患绝症得不到治疗,后来癌细胞扩散,由肠癌变成了肝癌,早早地离开了人间。巴金后来在《随想录》中写了两篇怀念萧珊的文章,情真意切,读了让人潸然泪下。在病中巴金思念最多的是萧珊,一次次在梦中相见,两人手拉手痛哭,一直哭醒。醒来是漫漫长夜,巴金会在黑夜中唤着萧珊的名字:“蕴珍、蕴珍你别离开我……”这种思念之苦使巴金恨不能立即到另外一个世界和爱人相见。巴金在《怀念萧珊》一文中曾这样写道:“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 在采访崔主任时我问:“你知道巴老曾向家人提出安乐死吗?”崔主任说:“巴老的病都是常见病,并不是绝症,作为医生我们有责任为他治疗,不到万不得已决不放弃。” 友谊地久天长 巴金最喜欢玫瑰,因为玫瑰象征着爱情,象征着友情。 巴老的为人是随和也是真诚的,和他交往的人无不被他的真情所打动。由陆正伟先生摄影并撰写的《世纪巴金》大型画册,记录了巴金晚年的病中生活。这本画册的第134-135页吸引了我。在这个跨页中冰心女儿吴青青正在向巴金诉说着什么,有一个花篮,满满一篮的玫瑰花正盛开在巴金身边。上书“巴金生日快乐,冰心敬贺”字样。巴金晚年和冰心交往最为密切,友情十分感人。晚年的巴金是孤独寂寞的,他渴望着人们理解,渴望沟通和抚慰。冰心的友情是巴金最大的安慰,它温暖了巴金的心灵。巴金曾给冰心写信说:“……你的友情倒是更好的药物,想到它,我就有巨大的勇气。”冰心回信说:“你有着我的全部友情。”巴金在信中多次表达对冰心的感情。他说:“她的存在就是一种力量。”“我仍然把您看似一盏不灭的灯亮着,我走夜路也不会感到孤独。”“我永远,敬爱您,记着您,想念您。”“我有你这样的一位大姐,是我的幸运”。 1999年3月冰心去世了,据说巴金至今不知,对他封锁了消息。据巴金的家人说,1999年2月8日巴金病危,通过二十天的抢救刚移到病房,巴金就坚持要给冰心打电话。当时是下午四点,后来才知道那正是冰心的骨灰迎进家的时辰。后来,巴金再没问过冰心,也许他心里已经知道冰心老人走了,他只不过不想去证实,也不愿意去证实,他希望冰心一直活着,活在他的心里。 对巴老“封锁消息”也不是第一次了。当年李健吾去世时,家人也没敢告诉巴金,当巴金知道后痛不欲生。 死不足畏,可是,巴金还有愿望没有完成,那就是文革博物馆还没有建成。巴金在《随想录》中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文革博物馆也许正在建成,它在巴金的心里。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