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就有了女飞行员:辛亥革命烈士的女儿王灿芝,中国第一位女子特技飞行员张瑞芬,为国捐躯的影星女飞行员李霞卿,中国最早学习飞行也是第一个遇难的爱国华侨欧阳英,中国第一位空军女飞行员朱慕飞,以及黄桂燕、李月英等等。她们的事迹在当年曾显赫一时并轰动欧美。
新中国也培养了自己的女飞行员。准确地讲,从1951年至今已经培养了七批女航空员 。
-飞机运送毛泽东炮击金门的命令
中国内地解放后,盘踞在金门、马祖的国民党军队不断骚扰内地沿海地区。1958年8月,军委命令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于8月23日开始对金门、马祖蒋军进行警告性炮击。这是绝对军事机密,不能用通讯设备传达,必须将毛泽东亲自签发的命令用飞机准时送到前线指挥员手中。
团首长接到这个紧急任务确定人选时,几乎都想到了中队长秦桂芳。秦桂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女飞行员。她生在广东,长在香港,1951年被选送到航校学习。1953年,在她放单飞不久,就冒险在南京故宫机场降落过,那是一个连很有经验的老飞行员都不敢去的机场。以后,她不仅成为“全天候”飞行员,而且还是“全天候”的飞行教员,我的带飞教员。
1958年8月22日下午4点,机长秦桂芳带着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的命令从北京西郊机场起飞。她的机组成员有:女领航员刘树芬,通信员潘国昌等。飞机飞过济南后,他们发现前方有一锋面从西向东一直延伸到海边,那都是积雨云,云层厚,面积大。秦大姐当时飞行的里-二飞不是密封座舱,最高升限还不到5000米,遇到云层无法飞越。眼下为了将命令准时送到,只能从云层穿越而过!
飞机飞进云层后,左右摇摆达40度到50度;一道道闪电在窗上狂飞乱舞,强烈的雷电波把通信员头上戴的耳机都震掉了!秦桂芳就这样硬着头皮咬紧牙关坚持到5分钟时,突然感到不对头——可能要进入雷雨云了!此时,她果敢地掉转机头尽快脱离云区。经过了漫长的15分钟紧张操作,飞机飞出了乌云。可还没来得及舒一口气,前面发展成波纹形的浓积云和雨积云连成了一片!按说遇到这种特殊天气飞机可以返航或中途降落,而眼下重任在肩。于是她冷静、迅速地和机组成员一起分析了天气特点,检查了油料,决定向西绕飞。
就这样,秦大姐贴着云层边缘向西飞,一直飞到河南开封才躲过这片雷雨云。尔后,她调转方向一直朝东南面的目的地飞去。傍晚时分,秦桂芳机组准时将毛泽东签发的作战命令送到了福建前线指挥员手中。当夜,她又披着星光返回北京。
-一片黑暗之中,送了少奇最后一程
1969年10月的北京。暮色提前笼罩在西郊机场,一架银灰色伊尔-十四型客机孤独地矗立着。以往执行任务的飞机都是机门朝着候机室停放,这次却相反;以往凡有夜航,照明灯必定将停机坪照得如同白昼,可眼下却是黑灯瞎火的……
10月17日晚7时,一辆汽车刚在等待多时的伊尔-十四飞机前停下,押送人员以最快速度将一个担架抬上飞机。上级规定,此行只能有机长邹立升一人迎接,女领航员刘道义他们不许走出驾驶舱!借着客舱灯光,邹机长以为是位病危的年迈女性,因为首长垂在脑后的头发有一尺多长,且露在被单外的赤脚干瘦干瘦的。人们把担架搁在机舱过道,他便建议道:“飞机上有沙发床,请将首长放到沙发床上休息吧。”那些人商量了一会儿以后,采纳了他的建议。也就是在把首长抬到床上的那一瞬间,盖在他脸上的纱巾掉了下来,邹机长惊呆了——这竟是已经被打倒的刘少奇主席啊!
在目睹少奇同志惨状的机长百感交集茫然的瞬间,押送人员下达了命令,他只有带着一串新问号走进驾驶舱:“飞开封!”他下达完指令,没再多说一个字,大家也没问什么,默默做着起飞前的准备工作,刘道义赶紧在航行地图上绘制从北京飞往开封的航线……
1956年,我到航校后被任命为三区队副区队长,区队长是从海军选调来的少尉刘道义,她原来是疗养院的护士,是我们女学员中的惟一军官。她是因为身材矮,被分配学习领航。她只有初中文化,但她不甘落后,最后是以全优成绩通过理论考核转入训练的。
晚7时10分左右,3284号专机在暮色中起飞,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就这样悄然无声地被撵出了北京!飞机于晚9时30分左右在古城开封降落。在漆黑的夜幕下,少奇同志被一辆救护车拉走了……
机组连夜返回北京。一直到9·13事件之后,刘道义才明白了这次任务的真相,无悔的是她用自己的赤诚平安地将敬爱的少奇同志护送了最后一程。
-长沙往返,周恩来的表情不一样
周恩来总理是西郊机场的常客,乘坐我们专机有72次之多。1974年12月22日深夜,我们杨师长接到叶剑英的电话:“明天中午一点,周总理要坐三叉戟飞机去长沙。你挑选一架发动机好的飞机。”根据叶帅指示,师长这次亲自带队,由航行经验丰富的副师长和女飞行员汪云担任机长。在他下达任务时,大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总理能坐飞机,这说明他老人家的病好了!大家盼的就是这个啊!
翌日下午1时许,周恩来的专车径直开到飞机旁,走出汽车的他没有与任何人交谈,便向登机梯走去。以往周总理都是在候机大楼门口下车,在候机室与送别人员作短暂话别后再登机的。这次,坐在驾驶舱里的汪云他们清楚地看到,周恩来步履艰难,需要人搀扶着,他的脸上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苍白、憔悴,还长满了黑色斑点,他的身后紧跟着一大群带着各种急救器材的医务人员。汪云驾驶的248号专机缓缓滑行,稳稳攀升,在乘客没有任何不适感觉的情况下,默默地飞上了蓝天。
汪云和我是同班学员,她出身很苦,4岁丧母,父亲流落他乡,她是跟着终身未嫁的二姨母长大的。入伍后,她始终克勤克俭又从不服输。由于她的家庭和亲友都是贫苦出身,使她执行了一些我们无缘参加的重要专机任务,当然她也为我们女航空员争得了不少荣誉。
1974年12月23日的专机上。尽管疾病和繁忙的工作缠绕着周恩来,但他忍着病痛十分专注地听我们杨师长汇报部队工作。多次执行总理专机任务的空姐马艳萍轻轻地给他沏了一杯清茶,端上一盘水果糖,递上一块淡黄色小毛巾,并为他准备好了床铺。可周恩来没有躺下,老人家鼓励小马一定要好好学习业务。在与周恩来谈话间,小马发现他端杯喝水的手在微微颤抖,马上准备替他端杯,却被他微微一笑谢绝。“也许总理……”年轻的小马不敢再往下想,强忍着巨大悲痛低头跑进服务舱揩着泪水,当她返回客舱时看见周恩来依然没有休息,仍旧在与人谈话……其实,周恩来比谁都清楚这是他自己的最后一次航行。临行前,医务人员再次发现他便中潜血,提出必须马上检查治疗并极力反对他的长沙之行。可是,如果他不亲自到长沙见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的准备情况,特别是人事安排,国家政权就有落入“四人帮”之手的危险。正如他对医生所言:“既然把我推上历史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
12月23日下午3时许,周恩来乘坐的248号专机在长沙大托铺机场安全降落。落地后,他没有马上下飞机,而是稍作休息后,才由人搀扶着向细雨霏霏的机舱外面缓缓地走去……
4天后,即12月27日晚上,周恩来结束了长沙之行,乘飞机返回北京。这天晚上的长沙瑞雪纷飞,专机冒着纷纷雪花飞过湘江,飞过岳麓山。而此时的周恩来显得更加消瘦和疲劳,眼睛布满血丝,但精神很好,慈祥、苍老的脸上挂着微笑。机组人员当然不清楚周恩来此行的真正目的,更不知道他在长沙的活动日程:由于周恩来这次长沙之行与毛泽东的彻夜长谈,挫败了“四人帮”篡夺国家领导权的阴谋,为结束长达10年的“文革”奠定了组织基础。
返航时的周恩来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他的情绪感染着机组人员,大家都以为他的病情有所好转了。这天,专机在候机楼停稳,时间已经很晚,令大家终身难忘的一幕出现了:周恩来不顾医务人员劝阻,用手扶着机舱墙壁极其艰难地向驾驶舱一步一步挪去,和往常一样,离机前要到前舱看望机组的全体人员。当他走进驾驶舱时脸上有了汗珠,呼吸也有些急促,他在通道里稍微喘了口气,对机组人员说:“你们飞得很好,很平稳,我以后还要坐你们驾驶的飞机。谢谢你们。”周恩来和机组话别后,在卫士搀扶下乘车走了,结束了他的最后一次,也是对中国历史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一次航行。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我们用自己的赤诚和辛劳与共和国患难与共地走过来的风雨历程。随着时代的进步,新一代女飞行员将比我们飞得更高、更远……(苗小红撰写龚晓村整理)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数码相机钻戒!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