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叶辛因小说《蹉跎岁月》和《孽债》声名远播。作为一名作家,他时刻关注着上海和上海人的变化,作为一名知青,他也很清楚当年外地人对上海和上海人的印象怎样。关于上海人从有优越感到有压力感的变化这个话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叶辛。
记者:一直以来外地人对上海人都颇有微词,觉得上海人感觉太好,您觉得这种情况的确存在吗?
叶辛:上海人骨子里的高傲是存在的,我们这代人出去上山下乡,到了外地,看到有太多东西是上海有的而当地没有,就会自豪地向当地人提起上海。上海人的傲其实是无处不显的,从眼神到手势到语言,当地人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出来。
记者:上海优越感的根源在哪里呢?
叶辛:虽然不可否认上世纪初上海的发展是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我倒认为上海优越感的诞生是在上世纪60年代。1962年户口制度管理起来以后,城市人成了一个超稳定结构,上海人就是上海人,外地人进不来。而这时候的上海,在经济上横扫全国。那个年代的上海货让全国各地的人为之追逐,上海商店里摆的所有日用品,有的是其它地方根本看不见的,就算同样种类的东西,上海货也比其它地方好很多。此外,上海的交通管理、城市卫生等等都远超过全国其它城市,上海人的骄傲是完全有理由的。
记者:可是上海人的自傲现在已经有很大的收敛了,至少我所接触的年轻人里面,再也听不见“阿拉上海人”这句话了。
叶辛:全国经济大发展是一个转折。上海商品中的著名品牌,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当年撑起上海人腰杆的上海货,如今属于它的时代已经过去。另一个转折是户籍制度的逐年放开。黄菊说要让上海的人才“流”起来,此后上海的人才机制就活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加大。要知道,能闯进上海的人都是精英。以大学生来说,外地的高中生考大学,最好的瞄准的是北京和上海的大学,最终进入上海的,都是经过搏杀,脱颖而出的人。而上海的普通年轻人和这些人一比,很可能会被比下去。上海这个城市依然在以快节奏高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会诞生许多机会,机会产生了,必然吸引很多人才,人才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记者:以您的个人判断,上海优越感在现在或今后是否会逐渐消退呢?
叶辛:恐怕不会。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其特征会越来越明显。看现在的势头,今后会像俄罗斯的莫斯科人、英国的伦敦人、日本的东京人一样,有鲜明的都市特点,甚至会比他们更有特点。这种特点带来的优越感不会消失,只是由于新上海人的不断出现,承载这种上海优越感的人群,必然与从前不同,气度也会比以前大得多。事实上,正是由于上海优越感的存在,才使这座城市俱有非凡的诱惑力,吸引更多的人才汇聚到上海。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