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破旧的亭子间,搬进绿意盎然的高级寓所;从黄浦滩边散步吹风,到新马泰、欧洲十国、北美游线客满;从节日送些糖果点心的小礼品,到珠宝首饰沦为日常见面礼,上海人酝酿了10年,最后——选择了信贷消费。
“信”从何来呢?众所周知,信贷消费得以开展,最根本的基础是全社会的诚信。早在1999年,人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信息办共同牵头,在上海组建了全国首家征信机构——上 海资信有限公司,由它负责社会征信系统的筹建和运作。2000年6月,个人征信系统开通。自此“诚信”在上海人的口中、脑中、耳中蔓延,在全中国蔓延。
信贷消费得以繁荣,更在于人们对未来的信心。信心从何而来呢?一段史实可作很好的回答。1990年,上海市有关部门按照当时的财力作了一个测算,改造旧区危棚简屋大概需要100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不足十年的时间,上海地区已有1.2万亿平方米的新型住宅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大批市民乔迁新居步入小康。上海人是如何解决这道“难题”呢?“量入为出”肯定不行。原来,1992年上海市提出利用土地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和筹集国内外资金的新设想,土地批租应运而生,BOT融资应运而生。截至2000年,上海市仅土地批租一项累计投资基础设施上千亿元,并成为全国最大的房地产市场。这样的难题在不足两年的时间内迅速化解,市民岂能没有信心?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