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没有料到,政策出台如此迅猛。上周,中国证监会和央行先后发布《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而前天,新华社传来消息,国家经贸委等4部委《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已出台,使外资改组国有企业的大门豁然打开。
诸多政策的连续出台,不仅使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度大大加强,也预示着国企改革将迎 来外资时代。
寻找“洋婆家”
外商参与重组国有企业,由于涉及资产评估、国有资产流动、职工安置等难题,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效的方式,政策上反反复复,没有大的突破。1998年,国家经贸委曾颁布《外商收购国有企业的暂行规定》,但仅仅是个初步框架,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规定颁布之后,并没有多少国有企业与外商“结缘”。虽说近年来,一批国有企业通过在香港和海外上市,引入了国外投资者,但相对于近20多万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幸运儿”为数太少;国内B股也由于多方面原因,市场不旺,对国有企业融资和重组的作用不大。
引入国外资本缺乏途径已成为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复旦大学教授伍柏麟指出,“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十分庞大,盘活这些资产存量,仅仅依靠国内资本实力是不够的,引入外资,是国企重组的必然方向。”国家统计局的研究指出,在我国196个分类行业中,146个行业属于竞争性一般行业,国有资本可以完全退出,35个行业国有经济保持一定控制力即可。这意味着,随着大规模的国有资本退出,需要有实力的国外“接盘手”。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主要投资者是大量的个人,机构投资者数量少,规模小,光靠这样的投资者结构,国有资本从一般行业逐步退出时,企业不足以形成具有很强约束力的治理机制。因而引入有实力的外国资本,有助于在重组过程中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而从外资方面来看,中国加入WTO后,外商购并国有企业的意愿正在加强,在汽车、电子等领域,不少国际巨头已经开始行动,相关政策的出台显然很及时。
“准禁区”大门开启
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让过去“准禁区”的大门敞开了。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认为,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通知的出台,使外商可以通过收购国有股和法人股,获取公司的控制权,并借此一举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虽然不少人对国有上市公司的品质质疑,但是从总体来看,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依然代表了国有资产中比较优良的部分。相关政策的出台,能有利于国有企业真正开始‘靓女先嫁’,从而带动国有企业的大重组。”
涉及范围更广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对外资进入各类国企,特别是数量庞大的非上市公司提供了渠道。《暂行规定》除明确“凡属《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禁止外商投资的,外商不得参与改组;须有中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企业,改组后应保持中方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以外,对改组对象并没有其他限制。据了解,在今年3月新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外商投资类由186条增加到262条,并已放宽外商投资的股比限制,如取消港口共用码头的中方控股要求,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和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首次列为对外开放领域。
业内不少人士认为,过去不敢引入国外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顾及“资产定价”和“职工安置”等棘手问题。而此次《暂行办法》中对于重组过程中国有企业“改组方式”、“定价机制”、“职工安置”等都有了具体的规定,必将减少国有企业引入外资重组时的顾虑和担忧。
同时,虽说“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I )进入A股市场”,对国有股占大头的国有上市公司的产权重组没有直接影响,但有良好信誉的国外投资机构的介入,使上市公司多元化股权中有了外资成分,可以增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紧迫感。证券分析界人士认为,对于QFII而言,市盈率偏低的一些绩优大盘国企股,无疑是它们关注的重点,外资机构较为成熟的投资理念对国企改革和重组的顺利进行,是大有裨益的。
一些专家表示,国企改革早已进入产权改革的“深水区”,外资的进入,无疑将使改革重组开始突破“国界”,进入新的层面。
本报记者丁波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