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政府部门开始让兼职合法化。比如,在事业单位工资分配新政策中,明确规定了工作人员允许兼职兼薪,多劳多得。曾几何时,兼职从地下开始向地面转移,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有许多单位为了开源节流,开始公开向社会招聘兼职人员,那些有能力、有精力、又有富裕时间的人开始走入兼职的行列。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宽容兼职的存在———公司老板自然不喜欢三心二意的职员,那些不能打第二份工的人也对一些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的兼职人员颇有非议。
平常是西装革履坐在南京西路某座写字楼里的OFFICE先生,双休日则成了健身房中令人望而生畏的跆拳道教练;白天还是露出温馨笑容面对一大群“桃李”的人民教师,晚上却是酒吧中抱着BASS、一脸冷漠的摇滚歌手。这座都市中拥有这样双重身份、双重面孔的人已经不在少数了。
如果说几年前对于这些从事“第二职业”的人群还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争议,那么现在,这种争议似乎已变得云淡风清,再也难以享受到人们的关注了。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归结于“第二职业”在内涵上的悄悄拓展。
从物质到精神
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于“第二职业”的争议曾经掀起了一个热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它的根本目的———对于物质回报的“赤裸裸”的需求上。但现在,人们从事第二职业的目的开始含糊起来,起码物质上的需求不再是唯一的了。
据记者了解,如今人们打第二份工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为了过另一种“别样”的人生或是至少不放弃自己的业余爱好。这样的心态在一些事业已经走向稳定的高级白领中尤为突出。正如上文中所提及的那位跆拳道教练,他白天的身份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当兼职教练仅仅是因为“太喜爱这项运动了”、“想让更多的人分享这种快乐”。显而易见的是,兼职教练得到的那一点钱还不及他的正职收入的零头,物质要求绝不是他的目的。
从现在到未来
而与以前还有所不同的是,如今从事第二职业的人更多地集中在那些高知识人群中。据某网站调查显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中有22.7%从事过或正在从事第二职业,他们的目的也不是简单地为了赚钱,而是图“发展”。他们的本钱是经验与知识。
有相当一部分人所打的第二份工是与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关联的,以广告公司的设计人员、外语翻译人员、咨询类人员为多。他们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的经验,往往能够轻易地获得同行的赏识。而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发展,让事业更显声色,他们也愿意尝试不同的业务。兼任两家广告公司设计职务的何先生说得很坦白,他不介意再多兼一个职,或许今后他会稳定下来选择一家合适的公司,但首先他得给自己最充分的选择余地。
简单地说,这是“跳槽”的另一种延伸。可能方式更迂回,但目的都一样:为了更灿烂的未来。
从隐晦到光明正大
记者的疑问是,像何先生这样的状况,怎么会在两家公司得到同样的宽容呢?何先生告诉记者,他的一个老板曾经对他说,这是一种对于有价资源的充分利用。这样大度的老板或许还只是少数,但可以看到,与从前那种偷偷摸摸的状况相比,现在的第二职业已经不那么刺眼,公开自己的二职也不再那么难了。这是一种社会整体观念的转变。
从事二职会影响本职工作曾经是反对第二职业的主要论点,然而,随着每周平均工作时间的不断缩短,这种论点越来越缺乏说服力。而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对于第二职业的隐形鼓励。随着第二职业的概念不断地扩展,自我雇用﹑投资﹑癖好或其他爱好等各种具有物质回报的活动都可以包括在内。
在政府鼓励个人投资、投资活动又如此频繁的今天,无意中,或许你我就都在做着第二份工。毕竟,通过自己的本事光明正大地赚第二份工钱,谁也不会对此有异议。刘晶晶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