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改革,反对消失”:台湾10万农渔民为争取生存和基本福利举行大游行。
10多万农渔民大游行事件,是陈水扁上台两年来台湾最大的政治风波,也是岛内政治与经济危机的一次集中表现,陈水扁因此陷入困境
本刊记者/胡奎
陈水扁在8月份做过两件令人瞩目的事情:一件是8月3日发表所谓“一边一国论”的讲 话,另一件是他在8月21日宣布了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整顿农渔会信用部。前一件事当即引发了两岸关系的一次震动,陈水扁因之也受到美国人的严厉批评;后一件事则在台湾中南部农渔民们当中引起强烈反弹,并最终引爆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
11月23日,由台湾农渔会自救会300多位总干事发动全岛12万农渔民,聚集在台北街头举行抗议游行活动。他们带着大鼓,敲着大锣,手里挥舞着“支持改革,反对消失”的标语旗帜,在台“财政部”门前高呼“财政部,垃圾部”的口号,表达他们对台湾当局整顿农渔会信用部以及农渔民近期失业加剧等现状的强烈不满。当地舆论说,如此大规模的游行活动是多年来罕见的。
游行压力迫使“财政部长”李庸三和“农委会”主委范振宗先后辞职,台“行政院长”游锡也一天内三次请辞。陈水扁因此遭遇到党内外,尤其是在野党的猛烈攻讦,陷入从未有过的内外交困处境。舆论认为,在经过各方势力角逐后,此次事件有可能引发岛内政治行情转向,是民进党遭遇的比2000年的“核四风波”更大的一次危机。
陈水扁伤了农渔民的心
“3斤米换不得一包长寿烟,3斤木瓜换不到一份晚报。”台湾农渔民如此描述他们的生存之艰。目前台湾仍在从事农渔业的约有100多万人,与农业直接相关的人口约400万,农业总产值只占社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他们长期生活在台湾社会的最底层,多年来的持续经济低迷使他们的生存状况趋向恶化。
台湾农渔民多集中在中南部,这里一向被视为民进党的票仓。2000年,中南部农渔民们出于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不满,才赌口气投票给民进党,陈水扁因此登上“总统”宝座。直到这次农渔会风波之前,中南部民调对陈水扁的支持率仍然远高于台北地区。
但在两年之后,农渔们却发现,自己用选票换来的并非福利的改善,而是饭碗不保与生存危机;而更让他们不能容忍的是,陈水扁竟对他们极为依赖的农渔会信用部动起刀子来。
台湾农渔会是农会与渔会的合称,属于民间团体,主管机关为台当局“内政部”和地方“政府”,宗旨是保障和改善农渔民权益。信用部是农渔会的核心机构。在台湾金融体系中,农渔会信用部与信用合作社共同构成台湾基层金融机构,共有300多家,其存款规模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比重虽然不大,但因直接覆盖180万农渔民,且发放农业贷款无须抵押,在农渔民们中间影响很大。几十年来,这个机构充当了台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角色,也是台湾得以实现工业化起飞的重要基础。
陈水扁执意要求砍掉农渔会信用部的“改革”举措,不仅激发了农渔民们的失望情绪,还让他们感到了寒心,有人斥骂陈水扁“吃果子而砍树头”。因为陈水扁在青少年时代,曾经多次得到台南农渔会的奖学金。
借改革旗号搞党争
陈水扁在8月21日宣布的金融改革计划中,将农渔会信用部成为首当其冲的整顿目标,事出有因。台湾经济多年持续低迷,金融机构庞大的逾期放款一直是一把“高悬的剑”。其中农渔会信用部的逾期放款比率在今年6月份时已高达21.53%,处在持续恶化之中,被“行政院长”游锡指称“平均三天亏损1亿元”。近年来,媒体也曾多次预言台湾将爆发金融危机,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台湾基层金融机构潜藏危机。
但陈水扁整顿农渔会的动机并不单纯。基层农渔会历来是岛内政治选举的“桩脚”,各党基于选票考虑都必须争夺这块地盘。陈水扁称“整顿基层农渔会信用部”与“处理国民党党产”,都是“改革”的内容,充分暴露出民进党的企图:假借整顿基层金融吃掉“农渔会信用部”,将巨额“金融重建基金”搬到绿色财团,同时还可对基层金融机构进行人事渗透,彻底瓦解国民党地方政治版图,扩大绿色地盘。
在开拓中间选民票源方面,民进党惯用的手法就是利用政治议题引导社会舆论,进而转化成对其有利的支持力量。此次陈水扁为了推动农渔会改革,甚至不惜顶着李登辉“担心失去政权”的责骂,而将“怕失去政权就不敢改革”斥为“懦夫的表现”,从而把自己塑造成“勇敢的改革者”形象,赢得一些中间选民的喝彩。
内外交困四面楚歌
但就整体而言,农渔会事件使陈水扁及民进党形象大大受损。大游行之后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民众对陈水扁的满意度比“行政院长”游锡还低,已下滑至36%。
台湾股市在19日开始大幅下跌。大游行之后,面对由各地汇整上报的舆论资料,民进党中央有人甚至以“崩盘”来形容民进党目前的处境。他们认为这次事件远比当年的“核四”事件还要严重。本来就派系复杂的民进党内,许多地方党团也对陈水扁的此次败笔发出猛烈抨击。
尽管陈水扁在游行爆发后作出暂缓农渔会改革的决定,两位“内阁”要员先后辞职,但台南农渔民们对其“失信人民”的失望情绪并未减弱,一般人在接受民进党人的调查时的反应仍是“政府无能,总统没魄力”。台湾《联合报》评论认为,“阿扁的政治信用和资源正面临破产的边缘”。
李登辉一直是改革农渔会的坚决反对者。农渔会“黑金化”在李登辉主政时达到最高峰,李登辉借此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金脉。对李登辉来说,对农渔会的改革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所以当各地农渔会干事们向李登辉投奔求援的时候,他马上对民进党的政策严加批判,并告诫陈水扁“小心连政权都会没有了”。但这回陈水扁没有听话,而是公开与李登辉划清立场,甚至坚称“即使丢掉政权也要推行改革”,以为既能塑造“扫除黑金”的形象,又可显示“施政”的独立性。扁李矛盾显得公开化。
使陈水扁畏惧的是,民进党高层、民进党籍基层官员,也感到这场风波非同寻常。他们公开表示反对陈水扁决策层的作为。民进党内对陈水扁这样说“不”,这两年多来还是头一次。
后续效应有待观察
农渔会事件使岛内在野党看到新希望。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更是不遗余力地发表支持农渔会的声明,走上街头参加慰问。农渔会风波,在事实上提供了台湾社会各界与各党派。围绕台湾前途的一场与以往大为不同的思考点。因为2004年“总统”选举,农渔民支持谁,将是决定这场政权争夺战胜负的关键。
在岛内媒体看来,农渔民游行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不久前,劳工团体因不满政府有关政策已经走上街头。另外,教师团体为“讨回教师尊严”也曾有过10万人的抗议游行。岛内舆论认为,这一连串的街头运动,显示的是基层人民对扁“政府”的不满已到了不能不用行动来抗议的地步,同时更说明民进党传统的基本铁票已始松动。有人说,“新的政党竞争形势及二次政党轮替的契机正在进行中”。
整体而言,11月23日的大游行从开场到收局还是相对平和。但农渔会人士表示,怀疑当局解决问题的诚意,因而不排除明年2月4日“农民节”再到当局门前“开会”。“那时就不会像这样平和理性”。
重重问题仍将包围着陈水扁“政府”。一项调查显示:年终岁末,面对失业率不断攀升,台湾近七成上班族害怕自己失业,有半数以上考虑到海外就业,可见“失业忧郁症”已是普遍现象。高雄市失业劳工自救联盟日前到“市政府”抗议,要求寻求连任的“高雄市长”谢长廷重视劳工失业问题,否则将采取反辅选行动,并预定于12月1日发动大规模的反失业、争生存大游行,争取劳工的工作权与尊严。
不过,在大陆的台湾问题专家们看来,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他们认为,由于政治利益的交织,陈水扁和李登辉的矛盾可能只是暂时的,其关系仍将是“破而不裂”,泛绿阵营的优势在短时间内难以破除。
声明:本稿件为中国《新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