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个艾滋病自助组织———广州“爱之家”遭受歧视两度被逼搬家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相互关爱,共享生命”,它的英文原文“Liveandletlive”直译即是“生存和给予生存”,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鼓励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勇敢面对现实,提高生活质量;二是倡导人们反对歧视,动员全社会为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创建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归结为一条,就是要反耻辱、反歧视。
今天上午,广州市“爱之家”的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因遭受各种压力被迫搬迁,这是他们“成家”77天内两度被逼迁。“爱之家”收容无家可归的艾滋病人,它自己却在社会上无处容身。记者赶到现场探望时,他们发出了这样的心声:“我们没有做坏事,只是想有个自己的家,静心生活和学习,为什么不给我们一条生路?”
关注·肯定:为生存互相鼓励中国首例“家长”爱好电脑是广州人
9月16日在广州成立的“爱之家”是中国第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民间自助组织,由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自发组成,自主管理,最多时曾接纳9名成员,来自广州、佛山、北京、河南等地。为了生存,他们自发聚居在一起互相鼓励、自愿戒毒、学习英文、电脑操作和艾滋病防治知识,期待有朝一日能重返社会。
“爱之家”的运作模式和理念受到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中心、国家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广州市卫生局疾病控制处的关注,上述部门有关负责人和专家曾先后在10月、11月登门探访“爱之家”的成员。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艾滋病治疗专家蔡卫平主任四次带护士和药物上门,为他们提供治疗和长期跟踪检查。
在昨天的“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中,广州市卫生局向新闻媒体透露计划建立被遗弃艾滋病患者的关爱中心,“爱之家”正是这个中心的雏形。
“爱之家”有一个“家长”——20多岁的小汤是广州人,有正当职业,是个电脑爱好者。
两年前,小汤接触到一些艾滋病感染者,深深被他们的状况触动,觉得应尽所能伸出援手。
因此,他创建了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相当熟悉的网页——“爱之关怀”,网页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法规,成立至今访问者超过50万人次,不少孤独地过着地下生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抚慰。
缘结·肯定:本报报道触动“成家”念头卖掉祖屋租下市郊农民房
本报四月报道记者和小汤的接触,从《羊城晚报》的系列报道开始。去年12月2日和今年4月14日,本报头版分别以《为何社会不容我》和《至少还有你》为题,独家报道了艾滋病人“光仔”被家庭遗弃后得到表妹“阿清”照顾,自愿戒毒和顽强生存的故事。光仔和阿清的遭遇受到广州市妇联、广州市自然饮公司等的关注,后者还与本报联合义卖帮助光仔。
像很多艾滋病人一样,小汤也曾多次闻讯到医院探访光仔和阿清,从经济、精神和生活上给予鼓励。记者进一步采访发现,像光仔一样无家可归的病人很多,他们有的长期滞留在医院里免费吃住,有的流落街头迫于生计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
今年7月,小汤主动与记者取得联系,透露了想为无家可归艾滋病人提供一个聚居场所的想法。
9月16日,卖掉海珠区的祖屋后,小汤在广州市郊以1000元的月租租下一间四层、400多平方米的农民房,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出光仔等五名出院病人,建起国内第一个艾滋病自助组织———“爱之家”。
往事·新生:曾吸毒贩毒直至举目无亲不堪回首如今想自立自强
“爱之家”成立后,最多时接纳过9名成员,还有大量类似遭遇的艾滋病人和感染者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申请加入,但受到运作资金等限制,“爱之家”一时还收容不了所有的申请者。“爱之家”的优势在于,可以为成员提供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自愿戒毒环境,提供英文、电脑和科普课程学习,帮助他们掌握谋生的技能。
记者曾应邀上门探视、采访过不少“爱之家”的成员,他们大多有不堪回首的经历。
曾在住院期间受外界引诱复吸毒品的光仔,现在已经成功戒毒超过一个半月,为了让年迈的母亲放心养病,光仔开始努力地学习电脑和英文。在他出示给记者的手抄本上,整整齐齐做满笔记:“感染者:positive”、“PLWHA:peoplelivingwithHIV/AIDS”、“目前中国实际感染者超过100万,大部分是血液感染的,60%由于不安全输血、静脉注射吸毒引起”等。
39岁的阿松曾是一个面包师,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孩子。感染上艾滋病被“炒鱿鱼”后,为了给两个孩子和无业的妻子储备生活费,阿华铤而走险,被人教唆去贩毒。在“爱之家”学习之余,他每周都要打一次电话回家。他对记者说:“我的过去已经死了,一切从现在开始。”
28岁的阿力父母均已去世,他双脚因车祸治疗不当而萎缩,行动不便,但兄嫂都拒绝收留他。没有经济来源,阿力曾持艾滋病检测报告“免费”坐车、吃饭,还做过一些违法的事情。现在他正努力朝“艾滋病热线咨询员”的目标靠近。
26岁的小贾在河南卖血感染艾滋病,在广州打工期间发病,他在爱之家还额外要承担起监督戒毒的工作。小贾的表兄也同样感染了艾滋病,希望与他一起在爱之家生活。
……
逼迁·尊严:屡遭搜查村民要逼他们走房东扣押金作为精神损失
“爱之家”的成员正朝着艾滋病志愿工作者和热线咨询员的目标奋进,他们相信,由感染者本人接听热线,更有亲近感,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但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挑战他们的意志。
“爱之家”成立第45天的夜里,当地公安和村里的联防队突击上门搜查,在他们的住所搜出大量艾滋病的宣传资料和笔记,以无牌无照为由要进行处罚。小汤向他们解释了“爱之家”建立的意义和目标,并强调他们没有影响过村民的生活。
第二天,公安部门得到艾滋病防治部门对“爱之家”的肯定,不再干涉。但是联防队和村民却不让他们留下,“爱之家”被房东逼迁,并扣除了押金作为“精神损失费”。
在“爱之关怀”网站网友的帮助下,“爱之家”在两公里外的另一空置农民房找到第二个落脚点。这里连窗户都没有,最近的日子,夜里寒风夹细雨,密密地敲打在旧报纸上,比起原先有乒乓球室的四层小楼差远了。去买菜做饭,要到八公里外的市集。
记者在第二个地址探视他们时,成员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家更加珍爱。没有批荡的砖头墙上贴着“爱之家作息时间”:8时起床;9-11时上课学习;15-17时上课学习;18-20时收看电视节目;星期一、三、五:知识课;星期四、六:英语课;星期二:电脑课……
他们有信心,只有自立、自强,他们才会有机会重新返回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近日,“爱之家”的成员紧急致电记者,他们又被当地保安上门搜查和逼迁了。保安说得很清楚:如果不是艾滋病人,他们可以住下去。他们被要求立即验血,否则立即搬走。
为了保留尊严和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爱之家”拒绝了验血的要求,只得再度搬迁。小汤已经为三个家垫付了不少租金和食宿费用,他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支撑多久。
记者在现场看到,“爱之家”的“家当”里有一套炉灶、一台洗衣机,一台消毒碗柜,一台冰箱,一台电视,几张旧铁床。这次,他们要搬迁到很远的市郊,艰难地继续生活。
“我们没有做坏事,只是想有个自己的家,静心生活和学习,为什么不给我们一条生路?”阿松带着愤怒和哀伤质问记者。(本报记者廖怀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