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深圳特区十大猜想 将龙岗宝安划入怎么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10日11:19 南方都市报 | ||
记者述评如果有一天,宝安、龙岗两区被划入特区,深圳会怎样?深圳人又会怎样?这个事关深圳未来的假设,现在已经有了相当的依据——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余庆等32名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上联名提交议案,建议中央把龙岗、宝安划入特区。 虽然假设的实现还须中央正式批准,但这个假设本身已具有相当的内涵。1979年,经中央批准设立的深圳特区,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仅占全市2020平方公里的16%。然而,深 这样的假设在23年前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是否成立我们无从论证。但现在提出扩大特区的请求,深圳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曾组织人马专门调研此事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秋容说,扩大特区的历史时机已经成熟。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强调区域经济合作的今天,深圳一市之内却有特区内外的“城界”之分,是不符合发展潮流的。在深圳特区发展空间已接近饱和的现实面前,深圳的未来已明显系于龙岗与宝安。 但拥有深圳全市84%地域面积的龙岗与宝安,至今仍过着尴尬的日子:虽然同为一市,特区内有优惠政策,自己却只能参照执行;特区建设日新月异,自己却只能慢慢发展;两区居民虽与特区居民同为深圳市民,但在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待遇迥然不同…… 消除城市内部有形无形的界线成为越来越多深圳人的共识。早在扩大特区概念出现以前,市人大代表及市民就纷纷质疑划分特区内外的界线——“二线关”。特区内外发展不统一、影响全市统一规划、限制城市内部人流物流、增加城市内部交易成本、造成特区内外市民心理隔阂……市民甚至开始数落“二线关”的不是,尽管她曾为特区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但比起尚未有定论的撤销“二线关”之说,张余庆等代表的建议明显“棋高一着”。因为纯粹意义上的撤销“二线关”,只能消除特区内外有形的界限,但并不能消除有形界限背后的无形界限——特区内外之分,而这种无形界限才是影响深圳未来的真正界限。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张余庆等代表的建议,也是深圳特区成立23年来首次正式出现的有关扩大深圳特区的建议。 有识之士指出,扩大特区还将为深圳面临的“一市两制”等诸多难题提供解决的方案。为此,记者专门从“一市两制”、“二线关”的撤移等10个方面深入调查了扩大特区可能带来的影响,而权威部门或专家均表示,只要龙岗、宝安被划入特区,深圳目前面临的发展难题问题多将得到有效解决。 但特区是否扩大必须经过中央战略决策上的批准,很难在短时间内有答案。在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的情况下,深圳光有期待是不够的。 在积极争取将假设变成现实的同时,深圳必须着手解决内部政策以及观念上的特区内外之分。只有这样,深圳的未来才更值得假设,更值得期待。 扩大特区十大猜想(一):二线关是撤还是移 猜想:假如龙岗、宝安划入特区,“二线关”可能面临两种命运:一是“二线关”干脆撤掉,深圳从此不再围城;另外一种是“二线关”往后移,将在与东莞、惠州等城市接壤的地方建立新的“二线关”。 不少人认为,撤关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如果深圳扩大经济特区后,“二线关”随之取消,深圳在整个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将回复一个理想的状态,不再受制于“二线关”。 另一种可能就是深圳扩大经济特区后,将原有的“二线关”后移。但是,如果深圳扩大经济特区,“二线关”移到深圳与东莞、惠州接壤的地方,整个“二线”的长度将远远超过现在的84.6公里,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有识之士指出,后移的“二线关”不但将重新成为阻碍深圳与周边城市交流的障碍,而且易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现状:关口成瓶颈内外两重天 “二线关什么时候撤销”是近期深圳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高达2.8米的“二线”铁丝网从盐田的小梅沙到南头的安乐村绵延84.6公里,将深圳特区分割出来。除了从南头、同乐、布吉、白茫、梅林、沙湾、盐田、背仔角、溪冲9个检查站和一些耕作口通过外,人们无法逾越这道历史的围墙。 车辆、人流只能从那些人为的“城门”进出,关口特别是布吉、南头主要关口交通严重堵塞,已成为深圳日益凸显的交通问题的瓶颈。关口地带也成为治安事件的多发地点,带关蛇头出没、不法分子以带关为由实施抢劫、打架斗殴等等,已严重困扰市民正常的工作生活。由于过关麻烦,不少市民不愿意到关外买房,造成关内外房价两重天。 专家说法:移关不如撤关 杨立勋(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教授):目前深圳撤关的条件已经成熟,与其劳师动众移关不如直接撤关。这将使特区的城市功能更趋完善,有利于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更有利与珠三角区域的经济整合和粤港的合作。 “二线关”阻碍人流物流 加大资源配置成本 “二线关”过去是深圳特区的象征,但是特区走到今天,“二线关”的象征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实际作用,特区的优惠政策已经逐步淡化、取消,过去是因为特区有优惠政策,特区内外有落差才衍生出“二线关”。如今,“二线关”的消极作用已大于积极作用,关内的优惠政策陆续取消,“二线关”的存在只能是阻碍人流、物流,加大资源配置成本,提高交易成本。经过20余年的发展,深圳的发展目标由过去建设经济特区改为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由对外窗口改为国际性城市,“二线关”的存在已经成为一道深圳发展的枷锁,阻碍深圳的再次腾飞,取消“二线关”是历史的必然。 保留“二线关”将导致城市规划导向功能失灵 深圳经济特区过去曾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教练员”,而现在不少内地城市已走到了深圳前面,如果仍保留“二线关”,会导致4个后果。一是城市规划的导向功能失灵。城市规划有引导资源配置、引导产业布局功能,“二线关”拦腰将深圳一分为二,使规划导向功能失灵,这个问题在深圳交通上已体现出来,如果交通纳入整体规划,则不会是现在的状况。二是城市管理功能失灵。由于实行两种制度,使用两种法律,关内关外的基础设施很难统一管理,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纳入城市管理体系。比如,深圳的河流就因为管理失灵难以治理。三是使深圳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政策失灵。由于“二线关”的存在,资源大部分投入到特区内,而关外则严重不足。比如关内教育、科技、社会保险、基础建设都远远高于关外。四是打击偷渡的政策失灵。 “二线关”后移仍将阻隔深圳与外界的交流 但是如果将“二线关”移到深圳与东莞、惠州接壤的地方,外移的“二线关”的实际上还是一道阻隔深圳与外界交流的围墙。 现在整个珠三角都正在整合成一个大的经济区域,粤港经济合作也越来越频密,根据市场经济和WTO的要求,“二线关”的存在不但不符合游戏规则,还会严重影响区域内的物流和通关。 扩大特区十大猜想(二):“一市两制”彻底解决 猜想:如果宝安、龙岗划入特区,不会再出现特区外闯红灯不知是该按特区法规规定罚500元还是按国家法规规定罚5元的争论——全部都罚500元。 龙岗、宝安的企业和数百万外来劳务工也将享受到特区法规规定的“特区待遇”。企业能赚更多的钱,外来工也能拿到更多工资…… 迄今实施的128项特区法规,都能在全市范围内施行。特区法规适用的实际范围扩大,将极大促进深圳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现状:特区内外法规迥异 1992年7月1日,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正式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立法权限(俗称特区立法权)。特区立法权可以在遵循宪法规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一些具体的法律规定进行变通。 1995年12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规适用于该市行政区域内问题的复函》。这份《复函》同意,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规适用于深圳全市(包括宝安、龙岗两区)。 但2000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规定:“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特区法规在特区外能否参照执行,开始成为一个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实施后,深圳成为一个拥有双重立法权的特殊城市。第一种立法权是“特区立法权”,第二种是“立法法”新赋予的“较大市立法权”。用较大市立法权制定的法规,必须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法规内容不得有任何变通,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广东省法律法规相抵触,法规适用于全市范围。这与可以对具体法律规定进行“变通”、原则上只适用于特区范围内的“特区立法权”有明显不同。 “授权立法权”与“较大市立法权”的差异造成深圳“一市两制”的局面。 专家说法:扩大特区是根本办法 胡建农(深圳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决“一市两制”问题,曾有两种说法,一是扩大特区法规的适用范围,一是扩大特区范围。但第一种实现难度很大,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是基本法,要修改法规内容,要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甚至要经过全国人大审议批准,要启动修改程序很难;第二种方法在程序上要相对简便一些,主要涉及国务院,而且这能从根本上解决深圳当前发展遇到的难题。我个人认为,深圳特区有扩大的迫切需要。 我个人认为,有人提出的撤销“二线关”方案不能解决深圳“一市两制”问题。扩大特区,相当于扩大了特区立法“试验田”。这更能检验特区法规的效果,使深圳在立法先行先试上为全国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 扩大特区立法“试验田”与全国法制统一是不矛盾的。特区法规是在坚持国家法制统一前提下,根据特区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制定的。 “一市两制”问题应该尽快解决。深圳现行的128项特区法规所调整的范围,特区内外都存在差异。比如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园、创业投资等特区法规,里面规定的一些优惠措施,特区外可能就没法实施;比如特区内外工伤养老保险、交通管理等方面也因法律适用不一样而存在差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特区内闯红灯罚500元,而特区外闯红灯是按特区法规规定的罚500元,还是按国家法规规定的罚5元? 如果龙岗、宝安被划入特区,如果深圳全市均成为特区,深圳所拥有的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将相得益彰、并行不悖。特区法规将主要用于创新型立法,而其它类型的立法将尽可能采用较大市立法权。 如果扩大特区使龙岗、宝安对现有特区法规的一些具体规定感到不适,我个人认为完全可以对法规作出修改。如果真的不适用,不可能强行推行。 我觉得扩大特区是有希望的。现在的深圳要想更好地实现“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目标,要想更好落实十六大报告的要求,必须有更大的发展;而扩大特区正是深圳发展所需要的,特区扩大后的深圳能更好地为全国作贡献。 扩大特区十大猜想(三):最低工资全市统一 猜想:深圳市2002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特区内外相差135元。如果宝安、龙岗并入特区,最低工资标准相同,企业的工资成本会比以前提高,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搬迁到最低工资标准相对较低的城市。如果出现这些现象,政府有关部门该怎么办? 近几年深圳特区因拖欠工资引发的劳资纠纷占劳资纠纷案件总数的70%左右。如果宝安、龙岗两区并入特区,两区企业的员工就可以适用《深圳经济特区欠薪保障条例》,那么两区的劳务工又多了一道保障权益网。相应地,欠薪保障基金的基金数量同时要增加,这才可能实现两区劳务工同等享有欠薪保障,这就要求特区外企业同样需要缴纳欠薪保障费,企业会不会感觉负担加大? 现状:特区内标准高于特区外 1992年《深圳市经济特区企业工资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出台,深圳市开始全面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特区内、外标准不同,特区内略高于特区外。之所以这样做,除了考虑到特区内、外企业性质特点和居民消费水平等综合因素外,同时还出于对宝安、龙岗两区劳动力就业和房地产市场等方面长远发展的考虑。由于特区内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特区外目前则以“三来一补”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这种差异决定了特区内外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只要这种差异存在,最低工资标准上的差异便不会消除。 《深圳经济特区欠薪保障条例》于199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特区内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员工,适用该条例。“三来一补”工厂和个体工商户不属于条例的调整范围。该条例有利于保障员工基本权益。 专家说法:企业工资成本不会增加 市法制局有关人士认为,把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最低工资标准体系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把原有的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就可以了。企业如果担心宝安、龙岗两区因为最低工资标准太高而造成工资成本提升,这一问题也很好解决,虽然宝安、龙岗两区纳入最低工资标准体系,但各区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标准。比如福田,高新技术企业偏多,就可以把最低工资标准定高一些;而宝安、龙岗两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偏多,就可以把标准定低一些。这些只是具体操作上的问题。 在欠薪保障问题上,市劳动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建立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保障体系已是国际趋势。虽然现在特区外只是参照执行这一条例,但劳动部门和法制局正在论证将条例适用范围扩大,并论证该怎样修改、政府和企业投入比例为多少,什么样的状态是最完善的。当然,将欠薪保障条例扩大到宝安、龙岗两区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事。市法制局有关人士则认为,把宝安、龙岗两区纳入深圳特区,就意味着条例的适用范围更广泛。目前,深圳有关部门也正在论证、修改条例中不完善部分。论证在什么样的状态下,企业和员工的利益都能受到最有效的保护。但二者的关系要平衡,不能因为要保障员工利益而损害了企业利益。 扩大特区十大猜想(四):居民就业范围更广 猜想:《深圳经济特区居民就业促进条例》规定,凡符合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深圳市常住户籍或者蓝印户籍人员都可以享受到用人单位优先招工、用人单位经济裁员时保障岗位等政策。但《条例》中的规定适用于特区内的用人单位,而不适用于宝安、龙岗两区。如果宝安、龙岗两区并入特区,那么这两区的用人单位同样要承担《条例》中规定的要求。因此,深圳居民可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但用人单位会不会因此觉得负担加重? 现状:特区外找工难享优惠 2001年5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居民就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条例》规定了市政府将采取特区居民比例就业、就业预备、以工代赈、重大生产经营性项目就业分析等制度来促进特区内居民的充分就业。 所谓居民比例就业,是指用人单位的全部员工中,具有特区户口的员工应当达到市政府规定的比例,市政府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劳动力供求状况确定和调整按比例就业的行业、工种及具体比例;以工代赈是指政府安排在失业期间的失业人员从事政府公益活动来获取报酬,代替政府单纯发放救济金,失业人员无正当理由拒绝从事安排的工作,政府对其停止救济。 这一法规的实施意味着凡符合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深圳市常住户籍或者蓝印户籍人员(包括宝安、龙岗区)都可以享受到用人单位优先招工、用人单位经济裁员时保障岗位等政策,而且还可以优先被推荐领取失业救济金。此外,政府投资的市政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和政府组织的活动优先招用失业居民。 市劳动局把居民按比例就业执行情况纳入日常检查和劳动年审范围,责令达不到比例的用人单位限期招用户籍居民,扩大居民就业的空间,为失业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但《条例》里规定的用人单位是指在特区内招用员工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不适用于宝安、龙岗两区。 专家说法:企业和居民将达到双赢 劳动部门有关人士认为,就业、社会、企业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如果给居民提供的就业机会多了,社会就稳定了,而企业在稳定的社会里才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反之,如果居民就业机会少了,政府部门就会采取如增加税收等措施来进行调控,企业依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解决就业是个社会问题,绝不是个别部门和企业的事情。因此,如果特区扩大,龙岗、宝安两区的企业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负担加重,因为社会稳定了,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大了,这是个双赢的局面。政府部门会综合考虑这些问题,绝不会损企业利员工,也不会损员工利企业。 扩大特区十大猜想(五):交通畅顺 黑的消失 猜想:宝安、龙岗两区并入特区内,首先能解决的就是乘车难问题。到时候轨道将延伸至关外;公交也能够“一线到底”;乘坐出租车则不用再“看颜色”:“二线关”所在地除了建成公交枢纽站外,还可以作为货物中转站;宝安、龙岗两区将再也见不到黑摩的、黑货车等;而两区境内的高速公路则有望成为城市道路。 现状:制约新公交线开辟 “二线关”人为隔断整个交通网络,在硬件上已经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关外住宅区多在关口附近,而关口附近却因社会车辆与公交车辆混行造成公交车位饱和,加上通关能力有限,从而制约了新的公交线网的开辟。据来自深圳市交通局的信息,最近马上要开拓的40多条公交线路中,只有8条是横跨关内外的。 黑中巴黑摩的盛行 另外,由于关内外经济差别,人们的思想等各方面也有差别,在“村村通公交”工程实施以来,有的村镇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进行不良竞争。在关外,由于公交系统不完善,加上大部分外地打工者经济能力有限,从而使得“价低但危险”的摩的、黑中巴、套牌的士、外地的士成为不少人出行的首选,从而造成极大安全隐患,给交通秩序造成极大影响。据统计,2002年龙岗区共发生涉摩托车事故1726宗,占龙岗区交通事故总数的43.4%,其中涉及无牌无证以及外地牌照摩托车的,占总数的87.1%。 打的需要看颜色 除公交外,由于“二线关”的存在,深圳的出租车分为专跑关外的“绿的”,专跑关内的“黄的”以及可以出入关口的“红的”,这就让乘客在打车时要“看颜色”,有些时候还要转乘,增加出行费用。在管理上也使得有限的行政资源被人为分散。 专家说法:二线关可成公交枢纽 赵一平(市交通局运输处处长):上述问题将在龙岗、宝安两区划入关内后得到解决。他说,交通是网状结构,同时又是动态的,人为将其阻隔是不对的。一旦“二线关”外移,线网结构将发生改变。其中,“二线关”附近可作为公交接驳换乘场地,这样公交线路可以延长到90公里至100公里。另外,还可以作为外地货车到深的接驳点。 关外两区规划通盘考虑 林群(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如果特区扩大的话,对我们的交通规划影响不会太大。虽然现在深圳的城市交通发展是逐步由内向外扩展和完善,但在做规划时,我们是把这个城市当作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设计的。以我们的轨道交通2010年近期规划为例,总的网络规划已经将宝安、龙岗二区都通盘考虑在内,只是一个实施的先后顺序问题;在未来的道路网方面,宝安、龙岗各组团之间会通过快速干道联系起来。 扩大特区十大猜想(六):建卫星城变镇为区 猜想:深圳于去年此时确定的卫星城发展战略在客观上推进了关外二区的城市化进程。如果扩大特区、撤销“二线关”成功,无异于给这一进程再注入强大的助燃剂。在这样的前提下,市政府也许会将多年来在投入上对关内的偏爱向关外进行几分割舍。而适应卫星城组团发展的需要,宝安、龙岗现在管辖范围相对辽阔的局面也将改变,也许在将来会出现新安区、布吉区、公明区等新名称。而更有价值的一个结果也许是,随着那里基层组织经济与行政职能的分离和村改社区的最终实现,政府的行政控制力也有望增强。 现状:关外政府控制力较弱 目前,关外二区仍停留在农村型行政管理的框架内:即由区到镇,然后再到行政村、自然村。在强烈发展需求的推动下,这些政企不分的多头主体形成了对资源的争夺,如深圳在土地控制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就是这一体制造成的显著恶果。 从地域上来看,宝安区划700余平方公里、龙岗区划900余平方公里,两个区各自的面积都相当于特区内每区的数倍,各辖10个镇或街道办事处。这种现状不但造成政府的控制力相对较弱,一个区的投入在分散到10个镇的同时还要保证区本级的建设,也是难以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 专家说法:城市管理体制将变化 陈宏军(深圳市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成功扩大特区,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在关外的城市管理体制必须发生变化。即由区到镇再到行政村,自然村的行政管理体制会过渡到区到街道办、再到社区管理委员会的模式,几级政府部门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对削弱,更多地趋向于社会管理的职能。 三四个镇为一个区 一个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控制如果达到10个的话肯定是不合理的。有美国学者提出来一种六角的支撑体系是比较合适的,即一级政府一般控制下级政府5到6个是比较容易控制的。组团结构在相当程度上就相当于我们以后要调整的行政区划的范围,每个组团我们希望它将来能够成为一个行政区,每个组团由3到4个镇来组成。这样的话,可控的管辖范围是比较适中的,区政府投资也可以相对较为集中。 为关外吸引投资 如果特区扩大,卫星城建设进程加快是必然的。目前,在关内没有土地的情况下只有向关外发展。如果那里的建设还停留在现在的低水平上,我们就可能丧失很多的发展机会。据我了解,有一些大型公司很愿意到深圳投资,但特区内我们没办法为其提供土地,特区外人家又不愿意留。即使不以扩大特区为前提,加大政府对关外地区的投入也已经十分紧迫了。一旦特区扩大的话,即使政府的投入到不了位,很多市场的投资也能够吸引过去。 扩大特区十大猜想(七):关外旅游处处商机 猜想:如果将特区范围扩至宝安、龙岗,这对宝安、龙岗发展旅游业无疑意味着巨大的机遇。扩大特区范围意味着有更多的旅游投资商前往关外投资。深圳作为一个流动性很强的城市,在关外有几百万打工仔,一旦扩大特区,“二线关”阻拦的打工者将大量涌入特区,成为特区旅游新的增长点。几百万人的流动,要买车票,要喝水,要吃饭,这对交通、商业都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现状:关外景点开发不足 有目共睹,深圳在发展旅游方面,成绩斐然。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地区旅游发展的不平衡。在关外的宝安、龙岗二地,旅游收入还不到全市总收入的5%。 从现有资源看,宝安区有发展旅游业的潜能,目前各级政府也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但“二线关”的屏障作用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其一,“二线关”阻拦投资商眼光。此前,记者随市旅游局调研组一起前往宝安、龙岗二区调研,发现文塔、凤凰村古居、羊台山、凤凰山、客家围屋等多处“待字闺中”的景点,极具开发潜质。而目前在宝安区比较成熟的仅有两个景区:西部海上田园和光明农场。在酒店方面,二星以上的酒店只有24家。二是“二线关”阻拦交通。宝安区旅游局一位林姓科长介绍,目前到关外的主要都是过路客,特地前往宝安的游客相当之少。 与外贸等相比,政府对关外旅游业的具体扶持政策还比较少,这不利于招商引资。据悉,目前宝安区政府对发展旅游并没有专项资金扶持。在宝安区旅游局旅游科,工作人员仅有4人。 专家说法:打工者进城无限商机 可喜的是,随着深圳市政府明确表示大力发展旅游业,宝安、龙岗也在逐步加大发展旅游业的力度。在宝安,今年内将开发羊台山、凤凰山两个生态公园,此外,2至3家五星级酒店的申报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扩大特区将方便宝安和龙岗二区的打工者进城。”问及扩大特区后随之而来的影响,吴斌的回答出乎记者的意外。吴斌是深圳最大的旅行社之一——中国国际旅行社的老总。2002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接受20多万游客报名出游,其中到宝安、龙岗二地的还不到总接待量的1/10.吴斌说,扩大特区带来最大的影响将是人流。“现在宝安、龙岗的打工者少说也有几百万人,特区扩大后将方便这些人进入现在的特区范围,给交通、饮食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商机。”吴斌认为,面对这些涌入特区内的低消费水平的打工者,旅游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推出适合他们的新旅游产品。 此外,吴斌不否认扩大特区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前往宝安和龙岗。主题不鲜明,吴斌认为这是关外旅游市场相对较弱的原因所在。“沙井蚝、光明乳鸽等所谓特产,其实在市区内也一样能够吃到。所以,关外旅游卖点一定要是一个非到关外不可的旅游产品。” 扩大特区十大猜想(八):深圳房价可能会降 猜想:扩大特区会加快宝安、龙岗二区与特区内的一体化进程,未来宝安、龙岗在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会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建成与“二线关”后撤等因素,将促使关内外的时间、空间、心理差距极大缩小。尽管届时宝安、龙岗两区的房地产价格会略作攀升,但那些负担不了高额房价的购房者将大量涌入关外安家置业,特区内的罗湖、福田、南山的房价则可能相应降低。 现状:关内外房价差额甚巨 “二线关”造成的特区内外二元对立格局在房地产业的突出表现就是悬殊的价格差距:目前,关外楼盘的均价为每平方米3800元左右,关内的楼盘均价则在每平方米7000元以上。从房地产的发展趋势上看,目前关内的开发已基本饱和,而近年来众多开发商陆续挥师关外的现象表明,面积相当于关内数倍、拥有大量未开发土地的宝、龙二区将是未来深圳房地产的热点地区。 专家说法:整体均价可能急降 半求(深圳地产知名人士):土地方面:“二线关”的存在造成了现在特区内外较大的土地级差,这对深圳来讲是个很大的损失,关外的大量土地资源无形中在浪费着。如果扩大特区,就意味着关内外的交通瓶颈消除了,通行时间将缩短,肯定会带动关外地价的上升。这样一来,深圳的国土基金和财政收入将有所增加。同时,外围房地产的有序增值对现在房地产泡沫式的涨价也将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房产方面:目前“二线关”对深圳最大的影响是特区内外人流、物流的人为阻隔,造成关内外房地产存在巨大的价格差。一旦成功扩大特区,关内外的人流将畅通无阻,这么大的价差势将促使更多的人流选择前往宝安、龙岗二区购房。特区与关外的房价中“关”所导致的非经济因素房价差将消失,关外房价将有上升空间。到时,深圳的平均房价有可能出现突然式的下降。因为一旦特区扩大消息明确,就会促使那些在关外买房犹豫的人打消顾虑,房地产在关外的销售就会增加,这样无形中就会拉低深圳的平均房价。但由于特区内有成熟的环境、卫生、教育、交通优势,所以特区内的房价下调将不会太大。 政府应防突击建房突击圈地举动 首先,如果扩大特区的话,在房地产方面可能会带来一些动荡,比如会出现突击建房、突击圈地等举动,这个政府应该考虑做好充分预防。 其次,关外现在的城市管理水平大部分地区都较差,如果实现了特区内外的一体化,政府应该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做好城市管理各个方面的人员储备。不然,深圳未来的城市管理会受到关外的拖累。 再次,政府的基础设施投入现在已经到了向关外倾斜的时间了。一旦撤关,深圳应该改变现在在关内过度投入、过度美容的做法,加大对宝安、龙岗二区的基础设施投入。 对违法建筑不应一拆了之重在监控 最后,在违法建筑方面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其建设过程失去监控,因此无序发展、容积率过高,致使生活环境恶化。我不赞成对违法建筑一拆了之,更重要的是要对其加强监控,使其实现有序发展。我认为,在未来特区外的城市化进程中,可以利用本地村民在自家宅基地上建房的积极性加强规划上的调控,比如不允许建握手楼、退让红线等。这样既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又可以解决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问题。 扩大特区十大猜想(九):关外农民可农转非 猜想:特区扩大后,关外龙岗、宝安两区的农民将怎么办?日前,记者采访的多个政府部门及有关专家认为,龙岗、宝安一旦纳入特区,两区农民的农民身份是应该被转为市民身份的,而且,不仅仅是身份的变化,同时也将牵涉到相关的其他诸多问题。如农民依靠土地而配得的股份怎么办?镇、村级政府要改制,要挂牌成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那改制后的街道办、居委会又应负什么责任?原有的镇办、村办企业又该怎么办? 现状:按股分红农民生存之道 据了解,在当前区域二元化体制下,与特区内成熟的城市运作方式不同,龙岗、宝安两区实行的是标准的“农村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社(公司)是自然村集体财产的法人代表。在股份合作社(公司)内部,财产是集体共有的。集体财产被折成股份量化到人,农民自己也可以将土地作为投资换回股票(也可按其土地股权拥有经营权,继续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凭股权取得收益权(领取股息和红利)和间接管理权。进而,股份合作社(公司)采用控股方式聚集各种资金兴办各类企业,并按其所占有的股份份额行使经营管理权,分享企业利润和承担经济责任,两区农民的教育、养老、住房、医疗等福利大多数是村办企业供给的。股权具有天赋性,只要是宝安的原居民就有机会分得股份。 专家说法:关外应实现三个转变 罗必良(华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特区扩大就意味着要放弃原有的区域二元化体制,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那么,龙岗、宝安两区现行的农村股份合作制就要实现3个转变:社区型向企业型转变、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传统集体经济组织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关外实现“农转非”具体可分四步走:第一步,改革现有股权设置,在固化合作股后,不再新增合作股。取消合作股名称,改为募集股,改革以后原合作股与募集股实行同等待遇。然后逐步减少直到取消集体股,将所减少部分股份量化到个人。第二步,理顺管理体制,先改行政体制,再改企业体制。剥离村办企业的社区管理和建设职能,将现有镇、村分别改制成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转变社区政府职能,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实现政企分开。第三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村办企业运作行为。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革和管理,培育自主运营的市场竞争主体。第四步,打破社区的封闭性,走向开放。原由企业所负担的农民的教育、养老、住房、医疗等福利费用则剥离出去,由政府给予农民“市民待遇”。 政府必须给予农民“市民待遇” 特区扩大,农民最担心的可能就是手里的股份还靠不靠得住,集体资产会不会被侵占。因此,改制应该注意:首先,不能侵占农民利益,不能剥夺农民原有的股份,而且镇、村一级拥有的股份也要按人头划分给农民,这些股份可以作为“风险投资”,由农民自己参股到村办企业中,股份可以转让,最终农民变成真正的股民,并从企业中得到股息和红利;其次,政府必须给予农民“市民待遇”,养老、教育、住房等保险、福利,农民在“农转非”后也一定要享有。特区扩大,城乡一体化到底需要多少时间?这要取决于农民享受的市民待遇的程度,镇、村政府改制的力度以及企业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进展怎样。特区扩大,城乡一体化从表面上看很容易,“二线关”一撤、户口簿一换就OK了,但农民心理上要“农转非”却是需要很长时间培养的,政府在这方面一定要给予相应的政策,给予农民适当的扶持才好。 扩大特区十大猜想(十):蓝印户口一并入城 猜想:剥离蓝印户口持有者或许不用再完成当初要求的“转正”的期限即5—7年,而随着扩区的进行相应转入正式户口。并且蓝印户口政策很可能寿终正寝。但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宝安、龙岗划进特区后,两区原有红本居民直接转为特区居民身份,享受特区居民相应待遇。但持蓝印户口的居民则根据特区有关入户政策,纳税入户、投资入户等入户方式需通过竞争才能入特区户口。 现状:蓝印户口已发放八年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深圳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等6个区中,宝安、龙岗两区的人口数量最多,分别是宝安区270万余人,龙岗区171万余人。其中,外来人口占了绝大多数。从本地户籍人口情况来看,“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即人户统一的数量,宝安20万余人,龙岗区14万余人。居住在该乡镇街道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宝安区33万余人,龙岗区11万余人。深圳市人口处常住人口管理科提供的数据为,龙岗、宝安两区现有51.9万人持红印户口。还有一定数量的人持蓝印户口。“与红印户口不同的是,蓝印户口并不具有法律效应。”深圳市人口处常住人口管理科有关负责人介绍,蓝印户口只是作为一种过渡时期证明公民身份的证件而存在。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蓝印户口的存在便于公安部门对购房入户者的管理,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其没有任何意义。据了解,蓝印户口始于1995年,当时深圳在宝安、龙岗两区施行购房入户政策,凡在两区购买房产的公民可由当地派出所核发蓝印户口,在经过了规定的时限后,可申请转为红印户口。 专家说法:户口正与“待遇” 陈科长(深圳市人口处常住人口管理科):目前深圳市政府正在进行的户籍改革,正在尝试将户口上面附加的种种待遇与户口剥离开,“比如教育部门规定适龄儿童须在户口所在地入学,这就造成了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上某区的某所教育质量好的小学,想方设法地取得当地户口。当户口与之脱离之后,教育部门只需考虑如何提高整体教育水平,让每所学校都成为重点学校,家长们也就不用再挤破头地将孩子送进某所重点学校了。”如果特区范围扩大了,关外的户籍人口该如何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理规定》,公民的户口皆由所在辖区的公安机关,也就是当地派出所依法进行管理。无论特区是否扩大,公安机关依法对户口的管理方式不会变。只是在设立特区时,国务院专门出台文件,规定特区内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而且关外的人口在迁入关内时实施严格的户口准迁制度,迁入标准与外省市的人口迁入深圳市内的标准相同。因此,如果特区扩大了,深圳不再存在关内关外两个区域,人口是否可以自由迁移还得由国务院再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规定,迄今为止,深圳市公安局并没有看到任何有关文件。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