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让人们告别陋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0日09:57 东方网 | ||||
为防范“非典”传播,上海在今年4月25日加大了随地吐痰、便溺等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罚款最高额从以前的50元上升到200元。近日,记者在进行实地采访后发现,如今在上海的街头,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的确正在大大减少…… 告别陋习市民随地吐痰现象逐日减少 “以前啊,随地吐痰的现象十分普遍。”从1994年就开始执法工作的南京路步行街监察队执法人员殷武这样对记者说道,“而现在,南京路步行街上已很少发现这样的不文明行为了。” 这是为什么呢?据南京路步行街监察队李景安队长介绍,一方面是因为近来各方对于新条例罚款额度的宣传力度都很大,让市民们认识到吐痰可以传播“非典”病毒,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另一方面,南京路步行街上硬件设施日益完善,每隔固定距离就会有垃圾桶等设施,这也使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逐步减少;再就是现在人们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李队长说,被罚款者大多为外地打工者,本地居民则以中年男子为主,被罚者的认错态度和整改态度要比以前好的多。 修改条例颁布得到广大市民支持 自4月25日上海将随地吐痰罚款的最高额上升到200元后,截至5月6日,全市的10个中心城区共处罚案件约1000件,处罚金额约55000元,其中有17人因吐痰被罚200元。 东方网有关网上调查显示,有67%和21%的网友认为随地吐痰和随地便溺最应加大处罚力度,人们对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的危害性已有了充分认识。市建委城建监察处负责人对此也深表赞同。他说,新处罚标准执行以来,吐痰现象越来越少,新条例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上海市自1984年开始制定并实施吐痰罚款标准以来,对吐痰罚款的最高标准做过几次调整,从0.2元“涨”到了如今的200元。从近几年的执法情况看,市民的不良卫生习惯有了较大改变,随地吐痰的人逐年减少,市民整体素质在提升。从这段时间的执法情况看,新条例得到了市民的支持,作证的人多了,执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新处罚标准出台提高市民素质是根本 新处罚标准的出台,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提高市民的素质。上海市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法制综合处王宗炎处长说,市人大此次通过的对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提高处罚标准与“非典”有关。我们看到,较高的处罚额度起到了一定的惩戒作用,但罚钱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让人们建立道德规范意识,将来上海的城市发展和世博会的召开,都要求市民具有较高的素质。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胡申生教授认为,过去“七不”规范中对随地吐痰等陋习曾作出处罚规定,但被罚人总是以抗拒的心态对待,而执法人也往往是“为罚而罚”,因此收效不大。现在通过“非典”,人们知道疾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染,充分认识到随地吐痰的危害性,再加上人大及时修改有关条例,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执法也比较严,因此人们都意识到这种不文明的陋习应该改一改了。 胡教授还说,“非典”应该引起人们对公共卫生安全的警觉,全民都应建立一种公共卫生的意识,其他“七不”规范中提到的陋习也该以此为教训,把法治、德治和自律、他律结合起来。普通市民要树立公民意识、公共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这也是上海城市精神的一种体现。(靳慧)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