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非”一线的日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1日10:09 兰州晨报 | ||||
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可爱可敬的白衣天使们临危不惧,离别年迈的父母、放下幼小的孩子……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非”一线,在不经意间留下了看似平凡却深深撼动人心的点点滴滴。定西地区医院传染科护士长46岁的杨琴英就是广大“抗非”一线医护人员中的一位,几天前她光荣地被全国妇联、卫生部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成为我省“抗非”医护人员的骄傲。 5月20日下午,记者拨通10天前才从“抗非”一线撤离、目前还在定西陇达宾馆隔离观察的杨琴英的电话。当记者说明采访意图后,杨琴英连连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现在回想起来,好象一场梦,一切来的太猛、太突然了……” (小标题)30多个小时没合眼 我们的话题从4月19日,“非典”疫情在定西发现的第一天开始。杨琴英回忆说,由于自己所在的科室是传染科,几天前,杨琴英还给丈夫开玩笑说,“‘非典’一来,也许我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当时丈夫还安慰她:“不要紧,到时候我会把家里一切都照顾好,等你平安回来。” 一切都来得太快,4月19日上午,院领导突然通知杨琴英:有外来打工人员要在医院留观,里面可能有“非典”病人,迅速做好准备工作。当天中午1点,杨琴英回到家时,丈夫已做好午饭,谁知刚撂下筷子,电话就来了,通知她立即返回医院做准备,下午的工作是繁忙的,晚上下班后她只在家里呆了半个小时,还没来得及给年迈的父母解释,就又走进医院直到今天都没有回过家。 搬床、腾病房,准备隔离衣、手套、口罩……同时来到医院的28个病人令医护人员马不停蹄忙得团团转,她们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从接到疫情后整整30多个小时没合眼,直到第二天晚上11点才疲惫不堪地躺到在床上。杨琴英说,在最初的10多天里,“抗非”一线的22名医护人员几乎没有按时下过班,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吃饭时、睡觉前谈论的都是和患者、防治有关的话题。 (小标题)繁忙琐碎的护理 护理工作是繁忙而琐碎的,对“非典”病人和留观人员不仅要进行护理,还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在28个病人中,其中24个是少数,汉族只有4个人,医院专门派人出去联系了清真饭菜,然而众口难调,有些病人经常因为饭菜不合口味,给医护人员提意见。 治疗的难度就更大了,进入“非典”病人的病房要穿着厚厚的隔离衣,还要戴3层隔离手套,给病人扎针一下变成了难题。杨琴英回忆起她第一次给“非典”病人马某扎针时的情形,因为手套太厚,撕胶布很吃力,最后只好改用止血钳来完成这些程序。更麻烦的是为病人购买一些生活用品,有一次,病人统一把需要的东西写在一张小纸条上,里面包括牙膏、化妆品、袜子等,连所要的牌子、颜色都写的清清楚楚,有的医护人员说,我们都这么忙了,他们还忙中添乱,但杨琴英认为:病人的要求一定要满足。她按照纸条上所列物品认认真真重新誊写,然后交给医务科统一为病人购买。 (小标题)真想亲亲女儿 杨琴英投身“非典”一线后,繁忙的工作使她忘了年迈的父母,忘了丈夫和女儿,她第一次给家里打电话已经是10天以后了,丈夫告诉她,已经把她的父母送回老家,把女儿送到会宁了,让她安心工作。想到年迈的父亲在她投身“抗非”一线前刚检查出肺部有病患,自己却无法去照顾,杨琴英心里充满了歉疚。17的女儿思母心切打来电话问:“妈妈,我想死你了,你能回来吗?”“不能。”“偷偷回来行吗?”“不行。”“现在医务人员感染非典的可多了,你要注意身体呀!”女儿每次总是恋恋不舍地挂断电话。 说到女儿,杨琴英的声音有点哽咽,她告诉记者,最近几天,女儿和丈夫经常到她隔离观察的陇达宾馆楼下来看她,每次从窗户上看到丈夫和女儿,她的心里都很难受,她说,真想抱着女儿亲亲她的小脸…… 再有4天,和杨琴英一起隔离的第一批医护人员就要和家人团聚了。然而,昨天下午,杨琴英又给院长电话“请战”,申请第三批再上“非典”一线,因为她和广大医护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早日战胜sars,还人们平静幸福的生活。 本报记者平丽艳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