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路桥大联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6日17:24 中国宁波网 | ||
古时“夜宿苏州、朝至杭州”需一夜舟楫的苏杭天堂之路,如今只要1个多小时。近日,连接苏州与杭州的乍嘉苏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这只是长江三角洲城际交通不断提速的最新例证。从浙江全省“四小时经济圈”的如期实现,到江苏“四纵四横四联”高速公路网的工期缩短,再到上海“153060”工程的加速建设……长江三角洲的“路桥运动”如火如荼,正深刻改写着区域经济的版图。 “网络化”日新月异 长江三角洲的高速公路曾是“一条道走到头”,如今却出现了一个个“高速循环圈”—————乍嘉苏高速公路在上海、苏州、嘉兴三地形成“回路”;宁杭高速公路将在沪宁杭三地之间形成“大循环”;在建的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将穿过乍嘉苏高速和宁杭高速,形成“网络化”的高速公路圈。 在咽喉之地飞架大桥,则使长江三角洲交通建设“动一子而活全盘”—————在建的润扬大桥,即将开工的苏通大桥,筹建中的崇海大桥,将“勾连”苏南和苏中的沿江高速公路,形成南北并行互通的高速通道;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将沟通沪杭和沪甬高速公路,并连接乍嘉苏和甬台温高速公路,使整个长江三角洲形成一个交叉往复的交通网络。 与此同时,铁路建设也是齐头并进—————浙北的湖嘉乍铁路即将开工,浙东的甬温铁路正在筹建中,苏中苏北地区的宁启铁路和新长铁路也正在加速建设……长江三角洲的“路桥运动”,可以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蓬勃发展! 据了解,2002年上海新建成3条通往苏浙两地的高速公路,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38公里;浙江新增高速公路里程533公里,占全国新增高速公路的五分之一;江苏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648公里,密度居全国第一。如今,从上海出发,一小时到达苏州嘉兴,两小时到达杭州无锡,四个小时内,可以抵达长江三角洲任何一个城市。 期盼了多年的心愿—————长江三角洲内部任何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不超过四小时,也正在成为现实! “经济谷地”面临大机遇 “这一轮的交通基建,将深刻影响长江三角洲现有经济格局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教授说。 纵览长三角,沪宁和沪杭甬形成的“Z”字形地带乃经济高地,相较而言,苏中地区和浙北地区则是经济谷地。据统计,在长江三角洲,扬泰通三地的面积、人口都是“五分天下有其一”,但前年三市GDP总量只占长三角的10%,财政总收入只占5%,固定资产总投入只占9%,人均GDP不足长江三角洲平均值的一半。徐长乐说:“目前长三角人均GDP低于珠三角约1万元,苏中浙北的相对落后是主要原因。” 而今,随着长江三角洲网格状高速交通体系的形成,两大“经济谷地”正共同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苏中,宁通高速公路早已贯通,继江阴长江大桥之后,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和崇海大桥,都在建设或筹建中,将使苏中地区完全突破长江天堑,融入苏南板块。在浙北,宁杭高速公路将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在湖州交接,湖州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南来北往、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一位区域经济专家感叹说,曾因水运式微而日渐衰落的扬州湖州历史名城,即将借交通建设的新发展而重获良机。 回首历史,交通格局的变化,总是直接影响着城市实力次序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条沪宁高速公路加速苏锡常的大发展,一条沪杭高速公路促进嘉兴近年的迎头赶上。扬州市市长季建业说,随着新一轮区域交通建设而崛起的苏中浙北,将使长三角区域经济更加充实丰满。如今,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已达70%,苏南接近50%,而苏中地区仅为40%左右,浙北的湖州则更低。据测算,如果扬泰通三市人均GDP达到长江三角洲去年的平均水平,长江三角洲的GDP总量就能增加2154亿元。 苏中浙北崛起的意义,也不仅在于“经济谷地”的腾飞,而更在于带动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发展。未来几年内,湖州将东接上海,西连皖南,成为上海辐射皖南地区的“中转站”。而苏中地区已开始扮演上海辐射苏北地区的“二传手”,围绕苏通大桥、润扬大桥的物流规划已经起步。有专家指出,在长江三角洲 ,上海已经成为中心,而南京、杭州则为次中心,分别作为上海辐射安徽、浙南的二级枢纽城市,随着区域内重大交通设施的突破,南通、湖州、宁波都有可能成为新的二级枢纽城市。“联合之风”代“模式之争” 交通的大联动有力推动着区域联动发展。今年周边城市到上海开招商会,眼睛已不只“向外看”,很多项目集中在与上海以及在沪企业之间的经济、科技、信息等交流。当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后,浙江省政府一位官员认为:“到2010年,长江三角洲的大型基础设施都基本已建成,‘世博’的经济效应将在三角洲地区发挥得更为突出。”湖州、嘉兴、扬州、泰州等地的市领导曾不止一次地向记者表达过类似观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谁融入得快,谁融入得深,谁就能在21世纪初期抢得先机。 “区域分工”、“接轨合作”、“产业融合”……类似的名词代替了当年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成为媒体上的最新概念。湖州市政府一位官员分析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湖州的经济发展一直在“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之间摇摆不定,蓦然回首才发现,“模式”之争已是过去时,经济发展已不单是企业的竞争,已扩展到城市的竞争,如今又扩展到城市群的竞争———理顺地方利益,实现区域协作,才最为重要。在区域交通的发展中,过去曾经因为两地道路的接口规划不一致,久商不决而延误工期。如今,这种情况早已不再,上海还主动预留接口,譬如,沪嘉高速公路预留了与江苏沿江高速公路的接口,莘奉金高速公路预留了与浙江的接口。 加快联动,共赢共荣。长江三角洲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正悄然临近。 (记者潘乐群原载1月4日《解放日报》)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