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作文题评析 名师说“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1日12:24 东方网 | ||
今年的“六月高考”终于落幕,令人关注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也已成为人们至今仍在议论的话题。这个作文题到底能不能让学生们发挥出真实的水平?学生们的答题是不是达到了试卷命题人的要求?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沪上几所知名中学的语文老师,请他们对此进行分析和点评。 语文高考试卷强调积累,重在能力 上海市光明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柳泽泉认为,今年的作文考题——“杂”出得相当好。好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这个作文题的开放度很大,允许选择的角度也很多。考生作文可以大到写纷繁复杂的世界,也可以小到写一次色彩缤纷的画展,甚至对某句诗词、某电视剧中的角色提出不同的看法都可以。而且,从体裁上讲,“杂”可以写议论文,可以写散文,也可以是一篇小小说。 另外,今年的作文题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学生年代应该是知识积累,广泛涉猎的最佳时期,但是现在由于社会上的功利思想,学生为取得一张文凭,就往往陷入了题海战,没有时间阅读,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柳泽泉老师指出,这个作文题使人们意识到不仅要有科学素质,还要提高人文素养,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就要让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多社会实践,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这将大大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柳泽泉还用“难度适中、稳中有变、强调积累、重在能力”来点评今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他说,与去年前年相比,今年语文试卷在题型和分数分布上没有很大的变化,阅读题分析中同样有3篇现代文,2篇文言文。但今年考题稳中有变,比如阅读题的第2篇现代文是记者对王洛宾的采访,以对话形式出现,这在历届考题中是没有过的,而且说明文的选文也更注重文学性和人文性。 柳老师指出,考能力在今年的考题中有很明显的表现。80分的阅读题中,客观题只占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都是主观的文字表述题,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删选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以及生活感悟能力都能在试卷中得以体现。 今年的作文题考文化内涵的积累 南洋模范中学语文教研组的王老师分析说,今年作文题《杂》与去年的《面向大海》不同,它考的是文化内涵的积累。如果考生平时缺乏积累,此次就很难写出有闪光点的好文章;相反,如果考生的阅读面广、知识面广,那么还是很能写出一点东西的。 在此次作文获得高分的考生中,虽然有的作文只涉及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的某一个领域,比如是讲文学领域中的诸子百家,艺术领域中的印象派画家等等,但考生在文中的论述深刻,表达流畅,显出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就获得较高的分数;还有些作文既谈文化、艺术,又谈科学,把几方面的“杂”结合起来论述,也显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知识积累,因此也得到了高分;还有些同学把“杂”理解为博学、海纳百川,文章的立意也很不错。 说到本次高考的所有语文考题,王老师认为,今年上海卷前半部分的阅读题并不算难,选择题比较多,开放性的文字表达题不多,古文中的实词解释以及默写诗句也都是十分常见的,因此考生比较容易拿到高分。 “杂”:体现开放精神和素质教育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认为,今年的语文作文题——“杂”是一道体现开放精神和素质教育的作文题。从内容上讲,“杂”可以反映人的素质,它体现了学问的广博。古人云:“博观而约取”,这个“博”也就是杂。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强调专。强调深,而忽视了“博”,忽视了“杂”,忽视了“多元”。其实,即使是科学研究,如今也讲究“边缘化”,也讲一点杂。考生可以通过分析“杂”和“窄”的关系,对教育进行反思。文章还可以写“杂”和“专”的关系,“博”和“精”的关系。在两者关系中,体现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从形式上讲,这个题目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某件事,某个经历,写出“杂之美”;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谈谈对“杂”的理解,阐述“杂之理”;更可以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写出“杂之趣”。 黄玉峰老师认为,这个题目出得好,还在于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题目并不大,却可以小见大。使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比起2000年上海卷“世博会”,2001年上海卷关于文化传统的话题,都更能自由发挥。但发挥得如何,要看考生的学问根底,看他们的知识面、阅读面,看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关心和理解的程度。作者:靳慧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