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水会咋救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7日00:02 天津青年报 | ||
尚洁告诉记者,在当时,各道水会都会有自己的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火警响起,会员们到齐之后,会头便要主持“辞火神”的仪式,即向在会所内供奉的火神敬香辞行,祈求保佑,因而也叫“敬火神”。拜祭完毕,众武善有抬水机子,有挑水筲,各司其职前往火场救火。 天津民间社团组织素来讲究礼仪,水会自然也不例外。如在救火时,一般要根据发生 当大火被扑灭后,还要敲响大锣,只是节奏缓慢,俗称“缓锣”或“倒锣”,一是告慰附近居民大火已被扑灭,不必担心;二是可通知正在途中赶往火场的水会不必再赶路,火灾已经解除。最后,各水会仍按照进火场的远近顺序,先远后近依次退去。 “这种不顾火情大小、片面追求礼让的风俗毕竟是不切实际的。一旦起了大火,还要慢条斯理地‘辞火神’,先到的远处水局也不能救火,干看着火势汹汹。礼仪倒是周全了,估计房子也都烧没了。”尚洁啼笑皆非地向记者讲述,因而后来连同“辞火神”的仪式被逐渐地废除了。 而后,天津府邹太守将全城划分出若干地段,各水会分别本地段的火灾救助。有火灾发生,从城内鼓楼内发出钟声,指明火灾方位,负责该地段的水会即刻前往救助。这样一来,分散的水会被集中管理了,增强了责任感也增强了效率。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