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工巧匠”为三峡省钱3亿 大管家攻克世界难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9日11:26 新华网 | ||
费奇:三峡物料大管家攻克世界级难题 新华网湖北频道6月19日电(记者侯方峰)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系的费奇教授仍然清晰地记得,1992年,他们受邀参加三峡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探讨。当时还没有便携式电脑,费奇和他的两个博士肩扛背驮带着计算机和一大摞技术方案来到了三峡,结果他们的方案脱颖而出,被三峡筹备组的领导所采纳,开始进行三峡物资管理系统的预研。 “当时的心情真是激动。”费奇教授告诉记者。三峡总公司成立后,他带领的课题组正式进驻三峡进行了四个子专题的需求分析。“那时条件十分艰苦,教授、博士、硕士们挤在一个房间里面,住的是大通铺,吃的是路边小店做的饭菜。从武汉到宜昌的交通十分不便,经常要辗转好几趟车才能到达目的地。” 1997年,三峡工程的施工进入二期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地,三峡在大坝浇筑高峰日,光水泥、粉煤灰用量就达5000吨和1500吨。这些物料来自不同产地,搭配使用也有复杂的规定,因此,如何实现物流的科学调度被众多媒体称为‘世界级难题’”。 凭着敏锐的系统工程学者的眼光,费奇教授看到了这一“瓶颈”之处,在他和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终于设计出散装水泥/粉煤灰调度指挥系统。该系统自1998年6月投入使用后,使三峡工程物料的需、产、运、储、供、管变成了一本明白账。物资部门调试指挥更加合理有序,进货渠道通畅,并且具有预见性。 据估算,在三峡工程二期施工中,该系统可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1.2亿元。同时,这项研究成果于1999年被评为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内外媒体纷纷评论说,这套调度系统成了三峡物料的“大管家”。费奇教授告诉记者,十多年来,课题组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老师们依然常常亲临工地和学生们战斗在一起,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没有节假日。为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常常是周六、周日都不休息,甚至像国庆节、元旦这样的节日仍旧工作在三峡第一线。他说:“为了百年梦想,大家无怨无悔。”(完) 王乘:“能工巧匠”为三峡省钱过3亿 新华网湖北频道6月19日电(记者侯方峰)华中科技大学水电学院王乘教授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2000年9月3日,三峡工地上正处于紧张施工中。突然,一号塔带机垮塌,两节长约40米、重量近20吨的塔臂及皮带砸落在20米下的混凝土浇筑面,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塔机的生产商美国罗泰克公司认定事故原因是中方安装和使用不当引起的。 “我们马上对事故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事故原因是塔身本身的问题。在充分的事实面前,罗泰克公司终于低头认错,进行了赔偿。” 王乘率领的课题组承担的是“三峡工程的施工系统分析、仿真和诊断研究”。课题组综合运用了信息科学、控制科学、数字仿真等领域的理论与技术,保证了施工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进而保证了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成本。2002年,三峡总公司财务部出具了一份“经济效益证明”显示,仅“计算机仿真和诊断研究”与“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两个项目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就累计超过3亿元。 通过事故论证分析工作,为三峡工程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维护了国家的荣誉。但说起成绩,王乘教授非常谦虚,他说自己只是为三峡建设尽了一份自己的力量,与三峡工地千千万万的建设者比起来“算不了什么”。(完)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