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会馆时兴(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21日08:18 天津青年报 | ||
货栈是城乡物资交流的重要纽带。 20世纪40年代,天津有大小货栈200余家。图为繁忙的货栈交易。 一帮值年,独掌大权,既容易造成独断专行又容易造成贪污腐化,在广帮值年发生贪污事件后,闽潮两帮认识到了财、政同归一帮管理的副作用。于是,从闽潮两帮管理会馆以后,采用了理监事制,由潮帮的万世盛、闽帮的苏万利轮流担任管理,但行政管理与财务管理是分开的。当潮帮管理行政时,由闽帮管理财务,双方有所制约。后来由于两帮在天津的长驻商号(也称驻庄)越来越多,参加管理的也随之增加,在1937年“七七”事变前,已经发展到两帮中9个在津驻庄的经理轮流管理。 “七七”事变后,会馆的管理大权操在杏发号王远勃、同泰号曾幼铮、福兴泰叶荣宗、立丰栈陈其权、同安裕的许凤轩5个经理手中,王远勃被推举为董事长,曾幼铮为副董事长。抗战胜利后,会馆将理监事制改为了委员制。在天津解放前的几年中,由于社会经济不稳定,会馆的正常业务也受到影响,闽潮两帮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会馆组织基本陷于瘫痪,名义上的会馆负责人也不愿意继续负责。 根据天津市档案馆资料记载,光绪七年(1881年)4月间,闽粤会馆曾对大殿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翻修,同时新盖了“敬主堂”,并在东西两面儿加盖四间厢房,工程记载大至灰瓦木材等建筑原料,小至为钉子、茶水等,各项费用的记载齐全详细,反映出当时会馆账务管理的严密。账簿显示,这次大修及新盖建筑共花费当时的纹银2357两。 1946年2月份,当时天津市立第62小学因为校舍面积狭窄,向附近的会馆借用一部分房屋作为教室,当时的会馆主楼前有一片广场,正好可用作操场,而主楼可容纳1000名学生上课,但是此事并未办成,但从中可以窥见当时会馆的建筑状况。 天津解放后,又改为了董事制。会馆多次向政府提出接管或代管的要求。1953年,天津市卫生局在北马路兴建第二中心医院,征用闽粤会馆的房基地。当时该会馆拆下来不少砖瓦木料,卖出后得款近3万元,在当时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了。在1956年闽粤会馆结束时,包括两位正副董事长在内才只有6名员工。副董事长曾幼铮与3名职工合资开设一所土产贸易行,在国营土产公司争取他们转业时,他们表示愿利用会馆的一部分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不参加转业学习。而董事长王远勃自己经营了一个土产贸易行,他表示愿将其经手的潮帮房产交给政府,自己参加转业学习。 闽粤会馆原有房屋693间,其中闽粤会馆309间,潮帮144间,闽帮206间,义园房34间,最后会馆结束移交时,还剩下出租房屋444间半;大直沽和程林庄义地97.6亩;建设公债3700元,现金15000元。房地产全部移交房地产管理局,义地移交公用局,动产移交财政局。至此,闽粤会馆正式走完它的全部历程。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